<p class="ql-block"> 6月8日下午,风陵渡中学《时事论坛》第十五期讲座在高一年级416班准时开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市、县教育局党史学习的有关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思政课堂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作用,更好、更实、更细地落实学校提出的“12355”工作思路,使全校师生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风陵渡中学党支部部署、教科研室具体安排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活动。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精神之脱贫攻坚精神》,风陵渡中学全体政治教师、部分青年教师及高一年级学生代表共计200余人通过现场和钉钉直播形式参加。</p> <p class="ql-block">主讲人:崔海燕老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格言: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彭艳老师,风陵渡中学政治组教研组长,优秀政治教师。</p> <p class="ql-block"> 崔海燕老师给我们从四个角度讲述了中国特色扶贫道路:我国扶贫攻坚取得的成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国扶贫攻坚战略的提出和完善;</span>扶贫攻坚孕育出的伟大的扶贫精神;扶贫攻坚的时代价值和意义。</p> <p class="ql-block">一、我国脱贫攻坚所取得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的宣告,经过全党各族人民的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p> <p class="ql-block">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成就</p><p class="ql-block">“数”说脱贫攻坚的成绩单</p><p class="ql-block">1、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p><p class="ql-block">2、党的十八大以来,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曾经被病魇困扰的让家庭挺起了生活的脊梁。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p><p class="ql-block">3、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了护林员,守护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p><p class="ql-block">4、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5万公里。</p><p class="ql-block">5、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6、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p><p class="ql-block">6、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p><p class="ql-block">7、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全部整组脱贫,一些新中国成立后“一步跨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直过民族”,又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p><p class="ql-block">8、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p> <p class="ql-block">二、脱贫攻坚战略的提出和完善</p><p class="ql-block">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提出了消解中国的贫困问题,必须要改变生产关系,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后,毛泽东同志指出要摆脱一穷二白的现状就要发展生产力,消除私有制,一方面开启农村合作化进程,另一方面制定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政策。</p><p class="ql-block">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同志把握中国发展脉搏,开创性地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发展根本路径,并提出“三步走”“先富带后富”“两个大局”等具体可操作方案,认为广大农民只要摆脱了贫困,国家就实现了消除贫困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按照中国政府确定的贫困标准,1978年,农村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这种严峻的贫困现实以及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的愿望,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必须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尽快规划和设计。</p><p class="ql-block">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p><p class="ql-block">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出发,把扶贫开发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p><p class="ql-block">经过努力,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p><p class="ql-block">2020年后,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无论对中国还是全世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三、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p>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 <p class="ql-block"> “上下同心”充分体现了团结精神。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充分弘扬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尽锐出战”,意指把全部精锐力量派出作战。毛泽东同志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把优秀的干部派到第一线开展帮扶工作,选派“精兵”打“硬仗”。</p> <p class="ql-block"> “精准务实”充分体现了科学精神。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具体分析致贫的各种原因,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切实起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的实效,是对实事求是原则的灵活运用,体现了求真求实的精神和品格。</p> <br><br> <p class="ql-block"> “攻坚克难”充分体现了担当精神。</p><p class="ql-block">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敢于担当的民族品质与精神。敢于担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征之一。新时代脱贫攻坚实践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精神。从原有的下庄村到今天下庄村,毛相林带领下村的人民不畏艰难,硬生生的在绝崖峭壁上凿出了一条天路,被称为当代“愚公”。</p> <p class="ql-block"> “不负人民”充分体现了为民精神</p><p class="ql-block">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立场。</p><p class="ql-block">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标。”2012年11月,面向中外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掷地有声。</p> 扶贫干部黄文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脱贫攻坚精神的具体体现,她是时代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沉浸在脱贫攻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时,有一位老人带着让中国和世界人民摆脱贫困的梦想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质朴无华却光芒万丈,他的逝世是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损失。这就是中国伟大的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袁隆平。他为推进粮食安全、消除贫困、造福民众作出的杰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四、脱贫攻坚战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p><p class="ql-block">1、精准脱贫方略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2、脱贫攻坚成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3、脱贫攻坚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4、贫困治理一定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5、中国消除绝对贫困,既是“世界最大的人权工程”,也是“最好的人权实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历史总是在回味中意味深长。在我们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许多可爱的人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谨以此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寄语当代青年:作为青年你们要不怕苦,不为难,用臂膀扛起山的责任,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你们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骨干和栋梁,你就是未来的中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