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长征路(1) 自序:为什么要走长征路?

刘卫

<h5><br></h5><h3> 三次自驾长征路。</h3><h3> 前两次分别是2017年和2018年,走了局部——到过黎平、遵义、将台堡,渡过湘江、乌江、大渡河,穿越过娄山关、乌蒙山和六盘山。</h3><h3> 2019年秋,再次开启长征之旅。这次是全程,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为主线,也有意识地寻访了红二方面军(红2、红6军团)、红四方面军、红25军,以及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征战地。</h3><div> 因为三次重走,所以有的地方去过不止一回。</div><div> <br></div><div> 为什么要走长征路?</div><div><div> 第一,敬仰。自小受到红军长征精神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感佩之情愈浓,敬仰之心愈烈。<br> 第二,厌倦了常规旅游景点千篇一律的套路,想通过走长征路,领略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体察不同民族的奇异风情。红军走过万水千山,他们用自己坚韧不拔的脚步,为后人踩出了一条绝佳的旅游路线。这条路,吸引了很多人,也吸引了我们。<br> 第三,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在出版社工作时,曾经与军事博物馆合作,10年间先后策划编辑《长征:英雄的史诗》和《读懂长征》两本图书。越是深入细节,越是想亲自去走走看看——穿越传奇的长征路,把读历史变成走历史。<br></div></div><h5> </h5> <h5> ▲ 在夹金雪山垭口,与重庆来的年轻朋友合影。</h5><div><br></div><div> 2019年春节后,开始准备,前后持续8个月。<br> 首先,重读长征史。因为要实地走,所以读得很认真。重读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全史》(军事科学版)和《红军长征史》(中央党史版)为支撑,以中央文献版的领袖传记、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的回忆录和日记等为补充,还阅读了一些中外研究者的著作和编选资料。</div><div> 其次,搞清楚红军长征路线,包括各军团、纵队的路线,以及重要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发生地,尽量细到每一天、每一个节点。<br></div><div> 第三,选择自驾的路线。红军从长征出发起,便是多路行军,一般分左中右三路或左右两路,每一路往往又分左右两翼。因此,怎么走?跟谁走?就是个问题。我们的选择是:原则上以毛泽东(军委纵队)和主力军团(红1、红3军团)的足迹为主,以标志性的战役战斗和重大事件发生地为重点。同时,坚持走到红军途经的每一个省,如作为长征序曲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征战过的皖南(黄山谭家桥)、赣东北(怀玉山),部分红军主力初始出发地的福建(宁化和长汀)、遵义会议后红1军团途经和驻扎的重庆(1997年从四川析出为直辖市)南部地域。<br> 为了厘清路线,也为了理清头绪,专门制作了详细的路书:一份是文字的,约14万字;一份是图,标明行走路线和寻访点。路线图分为一张总图和50余张分解图,共标注300多个节点,在重要的节点写上文字说明。实践来看,这个很有用,使走错路的概率大大降低,踩点更精准,节省了时间和体力。</div><h5> </h5> <h5>▲ 自驾路线图(局部)</h5><div><br></div><div> 最后一次自驾长征路,历时46天,其中独自一人25天,夫妻同行21天。先后途经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原属四川)、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六盘山地域,原属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共15个省(市),其中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市)12个。<br> 行车里程11600多公里——不包含前两次去过的一些地方,如云贵川边的扎西一带、三大主力会师地甘肃会宁等,如果都算上的话,超过13000公里。<br> 除了驾车外,为寻访红军遗址遗迹,每天徒步基本上在10000步-18000步之间(手机记录),有几天走了20000多步。这是原来没想到的,有些遗址很难寻找。<br> 由于寻找遗址耗费了时间,所以经常要赶一段夜路。<br> 撞过一次石墩,扎破一次轮胎。<br> 多次在山中迷路,又寻回正途。<br></div> 一路上,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包括乡村干部、农民、教师、民警。他们中,有年过七旬的老者,也有二十上下的青年;有汉族,也有苗、彝、藏、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一路上,你只要说是重走长征路的,人们总是热情相助。<h5> </h5> <h5>▲ 旋涡村,翻越岷山后红军宿营的第一个村庄。据说在这里,毛泽东开始创作《七律•长征》。</h5> 长征路是举世无双的。<div> 它是用红军鲜血铺就的悲壮之路,它是穿越万水千山的雄奇之路,它是在历史与现实间不断切换的山川巨变之路,它也是一条充满人间温情的友爱之路。</div><div> 今天,我们想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这一切呈现出来,与大家共享。<br><br><h3><b>附:部分照片</b></h3></div> <h5>▲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位于江西省于都县东门渡口。</h5><h5> </h5> <h5>▲ 大坪渡口<b>·</b>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第一渡。位于广西全州县凤凰镇大坪村。</h5><h5> </h5> <h5>▲ 四渡赤水缘起地<b>·</b>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图为红军总参谋部旧址,今辟为四渡赤水纪念馆。</h5><h5> </h5> <h5>▲ 皎平渡<b>·</b>红军抢渡金沙江遗址。图中巨石是红军总参谋长、渡江总指挥刘伯承经常站立的地方,因此又称“将军石”。</h5><h5> </h5> <h5>▲ 凉山彝海<b>·</b>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取水点。当年结盟时没有酒,刘伯承说:“只要心诚,水也可以当酒。”于是派人从彝海舀来一碗水,以水当酒,歃血为盟。 </h5><h5> </h5> <h5>▲ 四川泸定<b>·</b>大渡桥横铁索寒。</h5><h5> </h5> <h5>▲ 夹金山<b>·</b>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雪山。位于四川省宝兴县与小金县之间,垭口海拔4114米。</h5><h5> </h5> <h5>▲ 红军走过的松潘草地。位于今四川省红原县和若尔盖县,平均海拔3500米。</h5> <h5>▲ 红军突破腊子口战场遗址。位于甘肃省迭部县。</h5><h5> </h5> <h5>▲ 岷山<b>·</b>红军翻越的最后一座高海拔大山。位于甘肃省迭部县与岷县之间。</h5> <h5>▲ 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b>·</b>邮政代办所旧址。红军领袖们从这里收集的报纸上,获悉了刘志丹、徐海东领导的陕北红军的消息。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h5><h5> </h5> <h5>▲ 六盘山<b>·</b>红军长征纪念馆及毛泽东诗碑。六盘山位于宁夏与甘肃交界处,红军长征景区入口在隆德县。</h5><h5> </h5> <h5>▲ 六盘山东麓的战国秦长城遗址,位于宁夏彭阳县境内。这是红军长征路上跨越的第一道古长城,它为毛泽东写出“不到长城非好汉”提供了直接的素材。</h5><h5> </h5> <h5>▲ 红军转进陕北前的最后一站——甘肃环县耿湾乡(黑城岔),毛泽东曾率中央机关和陕甘支队第1纵队在此宿营。这里也是传说中的300名红军神秘死亡之所。</h5> <h5>▲ 陕西省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主力(陕甘支队)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吴起(时为吴旗镇,红军电文中称吴起镇)。</h5><h5> </h5> <h5>▲ 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村。1936年2月东征前夕,时降大雪,毛泽东在这里挥毫写下《沁园春<b>·</b>雪》。图为毛泽东入住的白育才家窑洞。</h5><h5> </h5> <h5>▲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之一:甘肃省会宁县。1936年10月9日,红一、红四方面军在此会师。图为西门城楼,又称会师楼;右后方为三军会师纪念塔。</h5> <h5>▲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地之一:宁夏西吉县将台堡。1936年10月22日,红一、红二方面军在此会师。由于将台堡是红军长征最后会师地,1996年中共中央决定:将10月22日定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日”,即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h5><div><br></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