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里的红色传承

晚知

<p class="ql-block">史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齐鲁”二字一直以来都是可以和山东省划上等号的,追溯千年,当知这两个字带有各自不同的地缘属性,看山东地图便可很清晰地看到,地图的中部有一条蜿蜒的山脉将山东省大致分为了南北两部分,自春秋时期,这条“泰沂山脉”的北部便是齐文化的范畴,古老的齐长城就建在这里,而它脚下的这个山青水秀的古村就是北王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北王庄地处齐鲁两国交界,属齐;今为济南市章丘区,与莱芜区搭界。它紧邻天仓岭以南的齐长城黄石关,相传,北王庄古村最早是春秋时期驻守黄石关的将士们的驻地,后来逐渐演变成村落,直至如今。如此说来,这古村的村民大部分该是驻守黄石关将士们的后裔,这古村也不止千年,该是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初识北王庄,是在初夏的一个细雨绵绵的天气里,彼时,车窗外那连绵的青山恰似被笼罩在一袭巨大的薄纱下,隐隐可见的青松翠柏在初夏的雨中变得异常娇柔,更恍若那偶尔一闪而过的山边野花,将雨雾中的山野之美诠释了个尽致。</p><p class="ql-block"> 待进村停下车来,置身其中,近距离地感受和呼吸到这山中的清新,才让我这久未进大山的人真真体会了一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静谧之美。</p><p class="ql-block"> 静谧的小山村,一色的青石房屋沿河而建,坚固、美观,同时透着一股沧桑的坚韧,也恰恰如此,才使得它有着别具一格的风采。村郭也是如此,石砌的拱门不大,却造型生动,气韵犹生,拱门前两只石狮子,一雄一雌,神态威武生猛,却又透着两分娇憨。我顾自审视半天,随问村里一老者:怎么区分雌雄?老者耐心且幽默地解惑:公狮子贪玩,你看它脚下踩的是不是绣球?母狮子就忙多了,你再看看它的脚下,是不是有一只小狮子?我近前仔细一看,果然,左侧雄狮子的右脚下是一只绣球,右侧雌狮子的左脚下是一只小狮子,正伸着舌头憨态可掬;两只狮子左右对称,巧夺天工。我不觉兀自感叹,这古时的匠人真真巧思,居然把这石物雕刻得如此惟妙惟肖,我中华祖辈的聪颖慧杰仅在此处便可见一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石狮子对面是一条小河,河水哗哗流淌着,诉说着瀛汶河源头千年的故事;一座石桥卧于河上,与两岸相接,看上去很是敦实牢固。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河上并没有桥,而这条河,又是北王庄村民们外出必经之地,一直以来都是蹚河而过,后也只是有几块石板搭就的简易桥,每年夏季水流大时便会将石板冲塌,直至八十年代,村里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村妇女主任徐绍兰的儿子高兆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自筹资金、义务出工,历经数月修建而成了这座桥,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因河上没有桥村民们总是蹚河而过的无奈和危险境况。干群一心干事业的传统犹如一粒火种,播撒在北王庄大地。时隔多年后,在二零一九年,台风“利奇马”肆虐,冲毁了当年的这座大桥和河堤,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邱承水,又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开展灾后自救,继续重复着多年前党群齐心的动人故事。一座桥、一条心,党建引领、薪火相传,这红色的种子在北王庄生根发芽、从未间断。</p><p class="ql-block"> 一座连心桥连接着两岸,岸边的老柳在风雨中不知伫立了多少岁月,此时柳枝摇曳,随风舞蹈,偶尔轻抚水面,与几只鸭子追逐嬉戏,尽享着这和平时代的静怡安乐;桥头有一架古老辘轳,下方是一眼水井,虽然水井有一井盖遮挡,却在时时提醒人们“吃水不忘挖井人”。</p><p class="ql-block"> 桥对岸墙壁上是一幅巨大的石雕画,那是西山关战斗的缩影。一九四二年冬,由于汉奸告密,包围了当时的章丘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北王庄,经过激烈战斗,十八名勇士壮烈牺牲,永远地埋葬在西关山脚下,他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牺牲,英雄的丰碑常在,英魂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时,无论是辘轳边,还是拱门上,亦或是河岸、柳旁、桥头,最显明惹眼的还是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雨中飘扬,似乎在诉说着这个红色村庄的过往,英雄们的鲜血染就的这红旗在这新时代的小村的高处猎猎作响,警醒着南来北往的人们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永远跟党走”。</p><p class="ql-block"> 是的,北王庄是英雄的村庄,是红色精神的一面旗帜,是章丘抗日革命的摇篮。多少慕名已久的人们来到这里,不只是因为它的秀丽风景,更是因她红色基因的吸引;因为她不仅有古村石屋、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墓等景点,还因为这里有中共章丘县县委旧址、章丘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章丘抗日政府后勤部旧址、章丘抗日武工队旧址等让后人引以为傲的红色精神和可歌可泣的红色事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北王庄古村,保留了大量的石屋民居,一条条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两旁都是这整齐的石头房屋,用錾子锤子精打细敲后的石头砌成的整个墙体严丝合缝,一色的青石到顶,黑乎乎的草顶房,彰显着年代的久远,其建筑原始古朴,典雅坚韧,可以说是石屋建筑的活化石,也是一座石屋建筑的露天博物馆,章丘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就诞生在这样的石屋里。</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些旧址,看着各个石屋门上的黑色木牌,看着上面那用暗金字体标注着的简陋的县委工作室、县政府工作室、警卫班、瞭望哨和应急通道,甚至马棚,以及抗日政府后勤部的铁匠坊、织布坊和医务室、粮仓等一间间石屋,都那么真实地近在眼前,倏忽间,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忙忙碌碌的人们,身着自家织就又一针一线缝制的粗布衣,在进进出出地干着自己的工作。一桌一椅,一灯一笔,老式的玻璃罩煤油灯泛着昏黄的光晕,将革命先辈的身影映照得很高很大,投影在石墙上和老式的纸窗上,那么认真,那么动人;警卫班里,战士们或在警戒四周,或在擦拭步枪,或在做笔记,那随时警醒的样子,那么专注,那么感人;瞭望哨旁,年轻的战士们轮流守护,时刻准备着,随时进入战斗的那根弦一直紧绷着,不放过一丝一毫的风吹草动,精力集中,认真值守;医务室里,简陋的器械和不足的药物让医务人员愁眉不展,伤员们隐忍的呻吟声从木板搭就的床上传来,让人心疼,让人心酸;还有后勤部那铁匠炉、织布机和石磨旁,老一辈北王庄人用最原始的方法耕种作物,用最简陋的农具侍弄收获着宝贵的粮食,而后迅速入仓,想尽办法建造暗室,隐藏粮食,打造着可使用的武器,千百次地敲打,千万次地研磨,用辛勤的汗水支持着革命,响应着共产党的领导,盼望着革命胜利的日子,期盼着那没有硝烟和战争的和平盛世能够早日到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期盼一如在抗日武工队旧址院内的影壁墙上雕刻的那图案和文字。一朵象征着富贵吉祥的硕大的牡丹花,花朵下一只獾静怡安然地正回首凝望着什么,獾,与欢同音,整幅画面象征着欢天喜地的富足生活;两边的对联刻着“煖风先到朝阳地,福星常照吉善家”字样。背面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两边的对联是“福禄寿吉祥高照,天地人和气同春”,横批是“长发其祥 ”。</p><p class="ql-block"> “濬哲惟商,长发其祥。”出自《诗经.商颂.长发》,长发其祥意思是经常有吉祥发达的事情降临,后来多用于恭祝事业发达、生活祥和的吉利话。可见,无论何时,吉祥如意、和平盛世是劳苦大众最向往的日子。为了这和平日子早日到来,为了子孙后辈们不再走那些艰苦的路,广大劳动人民争相参军、参加武工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又一次地打击和瓦解日伪军的扫荡,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 而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经过长达百年的不懈努力,祖国强大,人民富足安康,幸福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长眠的英雄们啊,你们看到了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看,这古村里一座座整齐的房屋,干净的院落,栽种着郁郁葱葱的果树和绿意盎然的蔬菜,角角落落一步一景、精致雅趣,无不彰显着新时代美丽古村的美好生活。 </p><p class="ql-block"> 村民邱承龙热情地招呼着远来的客人走进自家小院,小马扎,小方桌,一壶烧开的甘泉水,水是就地从院里老式手动压水井里新压出来的。捧着水杯,近听门外哗哗流淌的汶河水,远看薄雾笼罩的黛色群山,身边簇拥着不知名的簇簇盆栽小花,嗅着雨中独有的泥土气息,问答着彼此的话题,一种祥和怡然的氛围交织成一幅美丽的雨中山村图。“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此时虽不是故人相邀,却依然不失其怡然心境,默默体味着这一片祥和,思绪又飘向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那些艰苦卓绝的日子,那些小米加步枪的岁月,那些倒下的英雄们,红色的旗帜,红色的五星,红色的献血换来了这如今如此美丽的古村风景,换来了这国泰民安盛世华夏。想着这一切我深深悟到,这红色精神一定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让后辈子孙永远铭记,没有千千万万这样的英雄勇士,哪有小村这一派宁静、富裕、祥和、安定的景象,哪会有这中国梦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史峰,笔名晚知,山东济南章丘区人,章丘作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中原诗词研究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各书刊、报刊及其他网络媒体。</p><p class="ql-block"> 崇爱古诗词及散文等,认为文字是最好的抒发感情的方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