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忙乱的五月份,断断续续读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先生所著的《周国平论教育:守护人性》。值此一年一度高考之际,读过本书之后,写下一点对教育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都关心教育,思考教育,苏格拉底、卢梭等著名哲学家对教育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哲学家研究教育,视角更加独特,分析更加深刻,问题更加具体。周国平先生自北京大学本科所学就是哲学专业,终生从事哲学研究,说他是当代哲学大家毫不为过。本书就是他关于教育的一些随笔,上至研究生教育,下至幼儿园教育,都有周先生独辟蹊径的真知灼见。</p> <p class="ql-block">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优秀,二是幸福。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p> <p class="ql-block"> 这是教育的常识,但反观现在的教育却是“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这次第怎一个“难”字了得?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提到“学校和家庭都不要太看重分数。”但在真实的普通百姓身上,大家都知道不该只看重分数,但谁也不敢不看重分数。孩子从小到大的各个方面都充斥着“内卷”,小到出生办户口,大到上学学区房,只要有孩子的地方,“内卷”就不请自来。关于教育“内卷”,电视剧《小舍得》里有一段经典解释:一个剧场里,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起来了,其他观众为了能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看戏变成站着看了。总之,付出更高的成本换来更差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家长们之所以普遍产生恐慌心理,根源是今天的教育体制。其中主要的因素是:第一,学校类型单一化,就业与高学历挂钩,上大学几乎成为正常就业的唯一途径;第二,能否上大学和上怎样的大学又取决于高考,高考的威力自上而下笼罩各级教育,高考录取率成为中等教育的唯一目标和评价标准,应试教育得以全面贯彻;第三,重点学校凭借优势资源成为“高考能校”,对很多孩子来说却是稀缺资源,使得教育资源的竞争从小学就开始。这些环节彼此连结,形成了一种逼迫学生和家长进行恶性竞争的态势,于是恐慌弥漫开来。</p> <p class="ql-block"> 其实造成这种现象,家长们也有一份责任。事实上,家长的恐慌也助长了弊端的肆虐,二者之间有一种共谋关系。第一,在恐慌心理的支配下,家长驱策孩子学各种班,互相攀比,这样做只会在总体上加剧不良竞争,而被录取的人数不会增加,结果多数孩子的班是白学了,获利的只是办班的机构。第二,即使你的孩子在不良竞争中获胜,付出的代价也太大,牺牲掉的是童年的幸福。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p> <p class="ql-block">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诺大的中国数以亿计的家长,能有几人做到呢?</p><p class="ql-block"> 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要接受三个“普通”,首先接受父母是普通人,然后接受自己是普通人,最后要接受孩子是普通人。这三次“接受”一次比一次痛苦,这是希望的破灭,这是憧憬的终结。然而,普通人也有属于普通人的优秀,平凡人也有属于平凡人的幸福。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钟南山、袁隆平、马云、姚明……绝大多数人终归要走入平凡,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到普通人的优秀,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平凡人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现行的教育就像十一假期时上海南京路上汹涌的人潮,不是你想停下就能停下,也不是你想抽身就能抽身的,“鸡娃”的大军裹挟着你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前走。</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学习应该是快乐学习、自主学习。追溯到生命的最初,人是喜欢学习的。每个小婴儿都天生拥有好奇心,喜欢探索世界,学习新知。然而到了真正走进学校的时候,不断袭来的挫败感,让许多孩子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厌学。小初高12年的教育结束后,又有几人仍然喜欢学习呢?</p> <p class="ql-block"> 一切教育归根到底都应该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归根到底都应该是自学。换句话说,学习就是学会学习,继而能够终身学习。而学生们现实情况是身处知识的海洋中,刷着海量的习题,却没能真心喜欢学习。正如英国诗人科勒津治的诗:“到处都是水,但没有一滴能解渴。”</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的高考马上结束了,在全国1078万考生合上笔的那一刻,是否都能有顶级武士收刀入鞘般的骄傲。无论如何,对于这1078万孩子来说,人生即将开启新的一页。无论考上哪所大学,都不妨碍你成为优秀的人,都有机会享受幸福的人生,只要你坚定信念,一往无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