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就是个电影迷,特别喜欢看电影,每次看完一部电影我都能把电影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伯伯阿姨们听,他们都夸我讲电影不是说个大概的故事梗介,而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讲,记性是真的好。<div><br></div><div>小时候没有电视、电脑、手机,也没有游戏机、卡拉OK、互联网,看电影可能是大众最喜爱而且能负担得起的唯一的娱乐项目了。当时的电影票价格一般在一角至三角之间,虽然大多数人一月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但看场电影基本还是消费得起的。</div><div><br></div><div>就是这一角贰角的票价,也曾创下过单片上亿的票房神话。1982年上映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累计票房就高达一亿多,放到现在票房将超过百亿,秒杀现在的票房冠军《战狼2》。</div> 七八十年代长沙的电影院没有现在这么多,但大概也有一二十家,那时的影院都是单独的大厅放映,不像现在分成了许多的小厅,现在去看电影,在那能容纳一二百人的小厅里,大多的时候还坐不满,通常都是稀稀落落的十几个人,有时甚至只有我一个人在看,完全没有过去上千人共同坐在大厅观赏的那种热闹的感觉。<div><br></div><div>在大厅还能看到那种表现大场面的宽银幕电影,而现在宽银幕电影也几乎绝迹了。因为剧场大,在电影开映后经常还有工作人员打着手电筒引着迟到的人到处找座位。</div> 我家住在清水塘路长沙市一中,离我家最近的影院就是东风剧院(后改成东风影视城,现在又变成了芒果影城)。当时的东风剧院还是很气派的,它有东、南两个大门,南边大门的屋檐上矗立着东风剧院四个红色的大字招牌。 现在的芒果国际影城,即原东风剧院 从两边大门登上不高的几级台阶就各自有一个小厅,供大家候影时休息所用,我记得85年后影院把东向的那个小厅改做了一个小录像厅,进出都只从南边那个大门。当时我同学维宝就在录像厅做事,于是我也经常泡在那里,看了许多免费的录像。 在东风剧院看过的电影实在是太多,已记不清了。记得有一年东风上映武打片《武林志》,一票难求,我当时还在上初中,想看得很,只得拿着两三角钱守在门口等着看有退票没有。 那天天气不好,刮风又下雨,可怜我个子又小,就算有那么几个退票的也早被一大群等退票的围着一抢而空了,我连边都摸不着,正沮丧得很,正好那天我妹妹病了,我爸妈抱着我妹妹带她到市立一医院去看病,从这里经过时发现了我,于是劈头盖脸又挨了一顿臭骂。 还有一次,在读高三的一个晚上,东风也是在放映武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我们班的十几个同学那天不知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还是怎么了,竟然不去上晚自习,一起都跑去看电影。 一进电影院居然还发现了许多熟悉的别的班的面孔,我们当时坐在靠右边的前面一排,电影还冒开映,只听见一声“老师来了”, 我们吓得连忙一个个都钻到了座位底下,当时电影院都是那种联排的铁脚椅,一刹那我们那一排从后面看上去好像就没有坐人,空空如也。<br><br>等过了一小会,再慢慢探出头回头看,原来是一班的班主任梁老师不知什么时候闯进来了,正在查找他们班上的学生,幸亏当时的厅大,我们又在前排,梁老师在后面只是注意查找几个他们班的学生,没有发现到我们,要是现在的小厅,一眼就发现了。 中山路上的银宫电影院也是我们经常去光顾的影院,它就位于老中山百货大楼的旁边,其院场就是解放前的国货陈列馆附属的大礼堂,解放前它是省内放映设备最好的影院,1951年后更名为“新华电影院”,1988年重新扩建后又恢复了“银宫”原名。 在新华电影院时期院内分上下两层,在一楼大厅靠后的左右两边还有两座供上下楼用的那种旋转式的楼梯,这个很少见,当时座椅的垫子是活动的,一面是皮质的,到了夏天可以把它翻过来,另一面是竹篾的,坐着很凉爽。<br><br>1988年后建成了那种阶梯式的拥有高靠背软席座椅,18米宽的巨大银幕和高保真的立体音响,让人观影时据有身临其境感觉的现代化剧院。<br> 记得还是我在顺星桥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当时是全托,有时周中晚上爸妈来看我,就会把我接出来,带我在新华看场电影,然后再把我送回幼儿园。我还记得当时放电影正片之前往往会先放一段纪录片,新闻简报什么的,主要是当时国家领导人又会见了什么外宾,各地的时政新闻等等。我记得看见最多的外宾就是柬埔寨前国王西哈努克亲王,当时也挺纳闷,这个小个子外国人怎么老是跑到我们中国来了,还总是得到敬爱的毛主席、周总理的接见。 长大以后在这里我也看过很多电影,像《傲雷一兰》、《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虎口脱险》、《霹雳舞》、《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等等。看《傲雷一兰》时还在读小学,那是我第一次一个人跑到影院看电影,以前都是由爸妈带着,而且还碰到了一个幼儿园的同学,所以印象深刻。<div><br></div> 看《虎口脱险》是当时不记得被谁拖到影院时还不知电影叫什么名字,等看到片名时以为是一部普通的战争片,没想到是一部让人笑庝肚皮的喜剧片,片中法国两位著名笑星的精湛表演确实让我们捧腹不已。 电影《虎口脱险》剧照 《霹雳舞》是1987年风靡全国的一部片子,我记得在银宫连续上映了两个月还一票难求,好多人都是看了多遍,那新鲜的音乐,新鲜的舞蹈刺激着人们悸动着的热血和心灵。<br><br>当时大街上似乎一夜之间成了运动背心、发带、霹雳手套的天下,无论年轻人还是小伙伴们,如果不会一两个漂亮的霹雳舞动作,迈出几步太空步的话,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br> 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同事在银宫看一部叫《阿姆斯特丹的水鬼》的恐怖片,其实我也没觉得有多恐怖的画面,只是影片渲染的那种恐怖的气氛比较逼真,当时我两旁坐的是两位男同事,观影过程中这两位就一直在大呼小叫,然后一人抓着我一只手,一边叫一边不停的掐,当时还没觉得痛,出来一看两只手臂都被他们掐紫了,以至后来我再也不敢跟这两位“大老爷们”看电影了。 从银宫往西过去百来米,马路对面就是红色剧院,当时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影院了。它建于1958年,据说当年湖南省话剧团在这个新剧院首演金山创作的话剧《红色风暴》,话剧团叶向云团长就将这个剧院取名“红色”。文革前红色剧院只演戏,不放电影,70年代才开始放电影,也演戏剧。在这里我们除了看过许多电影外,还看过许多演出,如话剧《于无声处》、《扬眉剑出鞘》,还有已不记得名字的一些歌剧、舞剧等等。<div><br></div><div>九十年代这里开了一家迪斯高舞厅,一度相当火爆,后又变成了一家肯德基餐厅,现在“红色”虽然还在,但已经好多年都不曾进去过了,好像也不放映电影了。</div> 从“红色”再往西过去一点就是市青少年宫,这里面原来也有一家电影院,我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原来单位参加二商业局系统的合唱比赛还在这里演出过。 青少年宫剧院 从青少年宫出来,过了中山亭,在当时最繁华的黄兴路上有两家电影院,靠北边一点的位于吉祥街与春风街交会处的是燎原电影院,这里解放前是长沙基督教青年会,因此叫青年电影院,文革中才改为燎原电影院,分两个场地,一家室内电影院,还有一处露天电影院。露天电影院曾被改成过舞厅和洗脚城,成了曾经名噪一时的著名的龙城娱乐城,后又被改成了批发市场,室内电影院如今成了出租房。 青年电影院,后改名燎原电影院 靠南边一点的是大众电影院,就是现在的万代广场的那个位置,解放前这里叫国泰电影院,50年代改作大众游艺场,60年代初才改成大众电影院。“大众”正处在当时长沙最热闹的五一广场的西北角,电影院大门的左边就是著名的老字号“向群锅饺店”,右边有一家牛奶面包店,马路对面就是“红梅冷饮店”和群众艺术馆。看完电影出来,肚子饿了到“向群”点上一份锅饺,去牛奶店来上一份牛奶面包,夏天到“红梅”喝上一杯冰镇酸梅汤和绿豆沙是长沙人既惬意又时髦的乐事。 向群锅饺 大众电影院的南面五一广场的西南角即现在锦江东方的位置原来有一个著名的“湖南剧院”,它的前身是解放前的联华剧院,50年代初长沙修建五一路,撤除了联华剧院建成了湖南剧院。当时是湖南条件最好的剧院,除放映电影外,这里还经常上演当时一流的演出,如交响音乐会,芭蕾舞,杂技魔术,京剧等。1956年梅兰芳来长沙演出就在湖南剧院。据说毛主席还在这里看过电影《园丁之歌》。 大众电影院的斜对面即五一广场的东南角原来还有一家银星电影院,这也是一家解放前就已兴建的历史悠久的老影院,后来又重新扩建成了一家比较高档的影院,但1996年因兴建平和堂商厦又拆除了。我记得在这里看过一部由郑爽、何晴主演的《上海舞女》,两位主演的美貌让人惊叹。 改建后的银星电影院 从银星再往南来到解放路,这里原来有一家解放电影院,“解放”的斜对面,从原来的九龙服装厂边的巷子进去有一个长沙剧院。从这里再往南走,即现在的坡子街里,火宫殿的斜对面原来有一家湘江剧院,现在好像变成了一家酒吧。<br><br>我妈妈有一位同学就住在湘江剧院的对面,小时候我妈带我去她家玩,我就偷跑进剧院看过一部《小螺号》,这是一部反特题材的儿童片,剧场的工作人员看我是一小屁孩也就没怎么管。 文化电影院 再往南,到了南门口,现在的长郡中学边上还有一家文化电影院,“文化”的附近也有著名的老字号“双燕馄饨店”,“国风”和“南北特”副食品店。记得九十年代初我带着当时的女朋友在那里看过一部《莉莉玛莲》,印象比较深刻。因为“文化”的二楼全部设的都是那种情侣雅座,票价要比普通座贵,这在当时的影院好像还是独此一家,哪知那天整个二楼除了我们两个人没有其他人,下面大厅人也很少,根本不需要买雅座票。 电影《莉莉.玛莲》剧照 文化还有一家分院,离得不远,就在书院路的碧湘街口上,是租的省冶金局俱乐部场地。我记得好像是1993年吧,我和几个男女同事在这里看过一回镭射电影,就是放的那种影碟,片名叫《爱的根源》。片子内容已记不清了,开映后才知道这是一部情色片,有大量的裸露镜头,但画面拍得非常美,让你感受不到很色情。可能还是画面太刺激了,观影中整个剧院只听见此起彼伏的出粗气声和低低的惊叹声,而且不断有家长带小孩离开,我开始也有点尴尬,偷偷侧眼瞟一下两位女同事,她们倒是聚精会神,一脸从容。 现在的宝南街手机市场旁边原来有一家建筑工人俱乐部,里面有舞厅,台球城等娱乐设施,九几年还建了一家“华侨”迪斯高舞厅,因老板是我同学,我有段时间经常去玩。这里面也有一家很老旧的小型“建筑”电影院,我记得在这里看过一部由于荣光、徐小明主演的《海市蜃楼》,被影片里精彩的武打场面和那个美丽的带点异域风味的女土匪所吸引,我连着看了两遍,所以记忆特别深刻。 东风路的烈士公园西门旁边也有一家电影院,现在早已拆除变成了多家饭店。在这里也看过多部电影,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的《烈火中永生》,当我看到江姐受刑正沉浸在悲痛中时,突然传来一阵嘻哈的笑声,原来是后面高年级的一些同学在嬉笑打闹,令我愤怒不已,向他们投去了鄙夷的目光。在这里还看过一部《巴黎圣母院》,当时也被那凄美的故事和美丽的艾丝美拉达与善良的卡西莫多感动得泪流满面。 人民路上,湖医附二医院斜对面有一个建设电影院,后来装修改造后叫长沙电影城,好像现在还在放电影。劳动路上也有两家电影院,一家是现在田汉大剧院附近的劳动剧院,一家是雅礼中学对面的红旗剧院(原来在中山西路,七几年搬到劳动路)。<div><br></div><div>东塘广场西南角有一个工人文化宫电影院,这是我们俗称的新工人文化宫,老工人文化宫在湘春路,那里面也有一个电影院。新工人的对面是潇湘电影制片厂,那里面也有一个小型电影院。</div> 五一路湘江边有一个海员俱乐部电影院,五一东路有一个铁路文化宫电影院。伍家岭原来也有一个电影院,就是沿着芙蓉路一直过了现在的波隆立交桥,在东北角的铁路旁,那时还没有芙蓉路,现在的芙蓉路当时还只是一条铁路,专门通行货车。黑石渡旁边还有一家北郊电影院。这几家电影院除建设外,我只是知道但没有去看过。 五一路湘江边海员俱乐部 除了这些正规经营对外买票的电影院,长沙还有许多大的机关单位、厂矿有自己的作为内部福利的电影院,就是单位内部的大礼堂,平时可以听报告开大会用,周末、过年过节就经常放电影或作为演出场所。<div><br></div><div>如老省政府礼堂(民国时期是湖南圣经学院礼堂)、省委礼堂、省委蓉园招待所5号楼、省军区大礼堂,黄土岭政干校礼堂、湘江宾馆、湖南宾馆、省委接待处、芙蓉宾馆、湘运俱乐部、河西麓山饭店、枫林宾馆、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化工机械厂、水泵厂、动力机厂、人造板厂、“汽电”等都放过电影,这些地方都是要通过熟人关系搞到票,才能进去看到当时所谓的内部电影。</div> 湖南省军区大礼堂 因我外婆当时任省政协副主席,过年过节经常会发一些内部票或请柬,所以我去得比较多的是省军区和省委。省军区大礼堂可以从迎宾路的侧门进去,对面就是省政协。我在这里看过许多片子,像《少林寺》、《大篷车》、《奴里》、《悲惨世界》、《红菱艳》、《基督山伯爵》等等。<br><br>大礼堂前面是一个大操坪,夏天有时也会在操坪中支起银幕放露天电影,露天电影在银幕的背面也可以看,只是看上去人物的动作正好跟正面相反,大家都是席地而坐很随意地观看。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在操坪上看了一部京剧电影叫《节振国》,说的是一位抗日英雄的故事,还认识了一位一同观看的解放军叔叔,观影中他很亲切地跟我聊天,看完了他看我是一小孩还一定要送我回家,我一再推辞说我就住在一中离这里不远,但他还是坚持把我送到了清水塘路口才离去。 省委里面除礼堂可以放电影外,旁边还有一个露天电影院,我在这里看得最多,那时暑假期间这个露天电影院经常放电影,我们一帮一中子弟几乎天天晚上就从湖南宾馆旁边的省委大院的西门进入观影,甚至都跟守卫的解放军战士混熟了,可以大摇大摆地“走海路”。<div><br></div><div>在这里看过《南海风云》、《白莲花》、《黄瑛姑》、《大浪淘沙》、《渔岛怒潮》、《战红图》、《海鹰》,《海霞》等以及许多老战争片《侦察兵》、《南征北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奇袭白虎团》、《渡江侦察记》等,其中王心刚主演的《侦察兵》我前前后后看过7遍,《南征北战》也看过5遍,王心刚身着笔挺的美式军服扮装成敌军官到敌炮兵阵地视察,他伸出带着雪白手套的手指往炮口一摸,白手套立即变黑了,他鄙夷的对敌军官说“麻痹,麻痹,真是太麻痹了。”这一镜头印象犹深。</div> 电影《侦察兵》剧照 还有当时比较具有政治意味的《春苗》、《决裂》、《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松岭》等等,其中《决裂》里葛优的父亲葛存壮老爷子演的大讲“马尾巴的功能”的不切实际的教授给我们印象最深。还有《金光大道》中的主人公名字就叫高大泉,特别符合江青提出的“三突出”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其实这些电影的政治意义我们当时都看不太懂,纯粹是看个热闹。 省委蓉园招待所的5号楼一般都是过年过节时才放电影,要持特别发放的请柬才能进入,那里观影条件很好,厅不是很大,座位都是那种很宽阔的老式沙发,并排坐两个人都行,你一坐下就有服务员给你端来一杯喷香的香片茶,很是惬意。<div><br></div><div>记得86年春节期间,我拿了我外婆的请柬连着看了三晚电影,最后一天那晚放的是《野鹅敢死队》,当晚我有两个同学来了,于是我将他们也带到了蓉园。</div> 当时进入省委大院后再进蓉园招待所还需要通过一个小门,门口有战士守卫,我只有一张请柬不能进去3个人,怎么办呢?我发现小门的左边一排房子就是守卫战士们住的营房,其中的饭堂窗子是开着的没有人,于是我灵机一动先手持请柬进入,然后绕到那间饭堂,从窗口再把请柬递出来交给在窗下等候的同学,反正卫兵是只看请柬不看人的,就这样先后我们3人都进来了。这件事我们也一直津津乐道了好多年。 德雅路国防科大南门旁边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里原来也有一个小型的电影院,这里当然得天独厚能先一步放映还没有上映的影片,但也要凭内部发的票入场。<div><br></div><div>记得85年暑假的一天下午,这里放映《超人》和《幸福的黄手帕》,当时我同学维宝在这里做临时工,我来找他玩,得知有电影看当然就欢喜的不得了,但是我们都没有票进不去。</div><div><br></div><div>这个影院设在二楼,影院大门隔着一条走廊是一排办公室,我们没有票想要进入影院就必须先进到办公室,再设法从办公室溜进影院。当时办公室在二楼离地面大概有3米多高,我们无论如何也爬不上去。</div><div><br></div><div>两个人抓耳挠腮了半天,我发现楼道旁边有几个油桶,连忙招呼维宝先把两个油桶放好,然后两个人站到油桶上 ,我再爬到维宝的肩上采用踩高跷的方式才爬上去,我上去以后再把维宝拉上去,然后躲在办公室趁人不注意再溜进影院,现在想起来真是惊险万分,万一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div> 原芙蓉宾馆,现为芙蓉华天 靠近火车站的芙蓉宾馆在临五一路这边的大餐厅的二楼也经常放电影,后来这里被华天集团收购,已经变成芙蓉华天酒店了。我记得在这里看过《智截玉香笼》、《神女峰的迷雾》、《绞索下的交易》等,好巧合都是一些破案的片子。<div><br></div><div>就在清水塘附近的湘运俱乐部我只记得看过一部《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因为这是我在清水塘小学读书时学校组织看的第一部电影,所以记得特别清楚,但故事情节不记得了。</div> 一转眼,时光飞逝如电,看不清的岁月,抹不去的从前,就像一阵风,这些承载着我青春记忆的影院大都已随风逝去了,就是仅存的几家也早已面目全非了,但那些青春、美好、珍贵的记忆永远珍藏在我心底,永远不会消失。<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