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举国同庆的大喜日子,我也迎来了伯父韩向阳的百年诞辰。</p><p class="ql-block"> 伯父1921年9月生于河南省孟津县横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冬,经地下党介绍,他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陈赓的三八六旅,先后任排长、文化教员、指导员和教导员等职,百团大战时负伤,后转上党地区任敌工站长、長孒县委宣传部长。1949年底南下福建,先后任浦城县委书记,建阳地区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省委党校副教育长兼政治教研室主任,闽侯地委宣传部长,省林学院党委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1989年 因病去世,享年68岁。</p><p class="ql-block"> 伯父半世纪转战南北风风雨雨,一辈子守廉重德清清白白。死后除将唯一节存的一万元捐老家母校外,还有的就是他保存了50年而距今已82年的那两张由延安抗大发给的木刻版画。</p><p class="ql-block"> 在纪念伯父百年诞辰时,在福州的堂弟亚卫转来了一篇他寻找延安版画作者的文章,看得出他的倾情与渴望,读来百感交集。两張发黄的版画辗转南北、历经风雨,我说不清它存在的意义有多大,但我能隐约的感到伯父和他的战友在那边对我们这代人的期待。希望通过神奇的网络和热情的朋友,告诉我这两张画的作者。</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p> <p class="ql-block">图上侧是我伯父当时标注的:我们的无产者雄壮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图下侧是我伯父当时标注的:我们党军中心战士奔波在敌后战场上</p> <p class="ql-block">在延安抗大窑洞前与抗大同学留念(1939)第一排中间为我的伯父</p> <p class="ql-block">南下战友合影(1949山西長治)后排左一为我的伯父</p> <p class="ql-block">南下至福建浦城(1949)</p> <p class="ql-block"> 两张延安版画</p><p class="ql-block"> 韩亚卫</p><p class="ql-block"> 我手边有两张木刻版画,是我父亲1939年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求学时所发的宣传品。两张画尺寸都不大,毛边纸质。原画无作者署名,亦无题,我父亲用笔在画上自命题(如图),一张为“我们无产者雄壮的姿态”(14×10cm),另一张为“我们党军中的战士奔波在敌后战场上”(16×11cm)。</p><p class="ql-block"> 我父亲抗大半年学习毕业后,即分配至野战部队,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炮团四营三连由排长起任,五个月后升任连指导员,百团大战中负重伤,伤愈后任营教导员,后转入地方任敌后工作站站长。1944年曾应召回归野战部队续任原职,不久二次负伤,重新转入地方任中共长子县委宣传部长至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期担任基层政工干部,按当时装束配备,左肩挎一支驳壳枪,右肩则挎一个翻盖的长形皮匣,供装文件。据我父亲说,这两张画他始终放在内夹层,故而有幸弥存。</p><p class="ql-block"> 及至我年岁稍长,我父亲将这两张画转赠予我,同时附赠了一支1917年美国产派克金笔。这笔是羊肠山战役打扫战场时在一个日本大佐的尸体上缴获的,上交后被退回,同意留用。这支派克笔我后来一直在使用,1996年不慎在江西某签约现场遗失,遍寻无着,引为终身憾事,惟余这两张画则不敢再生造次,遂小心珍藏至今。</p><p class="ql-block"> 屈指算来,这两张版画历世已整整八十年,纸质业已脆化泛黄。</p><p class="ql-block"> 父亲赠我画时,我也曾问过关于画作者,父亲亦不知,只是说当年宣传品版画恒多出自古元之手。</p><p class="ql-block"> 延安时期,正是中国版画艺术的高峰年代,版画形式创作便捷、成本低廉、且可以大量版印,因而成为革命思想主题宣传品的首选艺术手段。</p><p class="ql-block"> 值建党一百周年,我谨借此机会展示这两张作品,目的也是想求得朋友圈中各位帮忙,核实这两张版画的原版作者,并指望诸方家教正。</p><p class="ql-block"> 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