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的茶上时光

万水千山

<p class="ql-block"> 青涩的茶上时光</p><p class="ql-block"> 选择在芒种这个日子,带着《星火》去茶园打卡,是巧合也是缘分。</p><p class="ql-block"> 芒种,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芒种,亦称忙种,是收获与播种的时节。从此一路去,都是起起伏伏忙碌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早上九点钟,我们驱车来到臧湾乡史子园村。夏日早早的阳光,已将整个村子照得通亮。阳光下,这里早已是一片忙碌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在芒种的这一天,我们有幸感受茶农带给我们这个节气最真实的气息与节奏。</p><p class="ql-block"> 一片绿色的茶园,在夏日的阳光下闪耀着绿色的光芒。随山势起伏曲折的一垄垄茶树,不断向远处,向高高低低处沿伸,直至超出我们的视野。没有高度和颜值的茶树,任何时候都是以这种无边无际的气场吸引人的目光,从而在人的内心产生一种震撼力。</p><p class="ql-block"> 的确,第一次来到臧湾史子园村,第一次阅读史子园村的创业史,内心总是会激流涌动,眼里跳动着”劳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追溯到上个世纪,1966年的7月,一批来自浙江淳安的浙江人移民到此,开始了一场“开天辟地”的艰苦创业,再建家园的征程。没有住的,用一草一木搭建。没有吃的,一刀一锄向荒山要粮。他们拿出浙江人的韧性与刚性,以“刀耕火种”的方式,在一片片荒山上,披荆斩棘,开垦出一片片茶园,建造自己的家园。“村史馆”里展示的锄头、柴刀、草帽、簑衣等一件件简单原始的劳动工具,便是这批浙江人当年“战天斗地”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史子园村的眺望台,山的样子早已经看不到了,处处都是柴刀与锄头留下的壮举。蜿蜒起伏的茶树,将一个个山丘连成一片,成为一个偌大的茶园。一行行茶树,齐整、青翠,在蓝天白云下铺展开来,相映成趣。夏日的阳光在茶园里飘洒,溅起一缕缕茶香。身旁,不远处,三三两两一组,茶农正在利用机器采摘晚茶。晒场上,采摘下来的茶叶正在凉晒。制茶房里,大家都在有条不紊地制作茶叶。忙碌的身影里,这些浙江移民,将浮梁人制茶的一招一式操弄得娴熟而老练,几十年种茶制茶的经历,早已把他们历练成为一个真正的浮梁人。随乡入俗,已不是他们的目标。这些原本不种茶不识茶的浙江人,因为一段移民史,他们便有了这一段与茶有着深情厚谊的创业史。他们开山种茶,以茶谋生,用茶致富,茶上时光,陪伴着他们在这里扎根、发展、壮大。如今,史子园村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吸引一批批游人前来观赏。这里的农垦文化广场和茶文化广场,向人们展示着劳动的艰辛、创业的艰难,也展示着史子园村村民一步步走向幸福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也很幸运。在这样忙碌的季节里,以劳动为背景,以青青茶园为舞台,扮演朗诵者的身份。我们打开手中的诗,高声朗读着。我们原本是要摆拍,然而,读着读着,我们读进了诗境,我们读得旁若无人,读得忘乎所以。大家手捧着诗,穿着星火文化衫,在热热的阳光下,虔诚地站立着。情感与声音,随着蜿蜒的茶叶起伏,如一道优美的孤线。我们的举动没有引起茶农的注意。茶园里,便呈现一幅这样的景象:一边是茶农忙碌地采摘茶叶,一边是一群星火浮梁驿文友在倾情朗诵。劳动的声音与朗诵的声音就这样不经意地在茶园里相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美丽的相遇。“坎坎伐檀兮,罝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辛苦的伐木劳动遇见清澈见底、波光粼粼的河水,便产生了诗意。“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杜枚这首质朴而脍炙人口的诗句,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场景,于辛苦中而衍生美感。一首首古典诗词,便是一幅幅情趣盎然的劳作画面:“大儿锄头西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一首首古典诗词,在紧张忙碌的劳动节奏里,荡漾着美学的微风细浪:“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一首首经典古诗词,穿越几千年的时空,在雨雪风霜里一路跋涉前行,浸透着劳动的血液,升华着劳动的灵魂,用汗水滋养着美学元素。</p> <p class="ql-block">  臧湾史子园村的创业史还在继续,星火文学活动一直在路上。很幸运,在芒种的日子里,我们这群文青享受了一段茶上时光,虽然有所青涩。</p><p class="ql-block"> 2021.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