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文阅读,开启全新的语文教学之旅——第十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报告

关山冷月

<p class="ql-block">五月的重庆,江波映绿,繁花似景。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树人教育学院联合推出的群文阅读教学满载星辉、逐梦而行,已悄然走过十个年头。群文阅读犹如嘉陵江畔一棵愈开愈浓的奇葩,根植重庆,香溢全国,越来越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2021年5月26日至29日,由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树人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隆重举办,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近3000名教师与十数位专家一起,就群文阅读展开交流研讨。受麦积区教育局和三岔中心学校的委派,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观摩研讨活动,有机会见证群文阅读的十年庆典,聆听各位领导、专家、教授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指导,现场观摩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节群文阅读展示课,感受颇深,收获满满。现将“第十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学习心得向各位领导、同仁作一简要汇报:</p> <p class="ql-block">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开展群文阅读要树立大语文观。</p><p class="ql-block">群文阅读是一种多文本的阅读,它是把多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阅读。群文阅读中的多个文本绝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按照议题组合,呈结构化的文本。“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之所在,没有适宜的“议题”,就没有高效的群文阅读。本次培训中,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于泽元在《大观念下的群文阅读》报告中指出:“阅读学习实质上是学生在心灵中建立文本理解图式的过程,任何优秀文本的理解图式都是人类心灵图式沉淀的结果,都内在地蕴含着人类重要的大观念。”于泽元院长在报告中列举了一些群文大观念,比如生命类:“奋斗与成长”“收获与丧失”“瞬间与永恒”“沉沦与毁灭”;社会类:“英雄与奉献”“权力与欲望”“斗争与和解”;自然类:“科学下的自然”“回归与感动”等等。我们可以将这些人类的大观念转化成“议题”,再根据“议题”组织文本。反过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多个文本进行探究性和结构化的阅读,总结出“议题”,建立文本理解图式,最终指向人类的大观念,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从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群文阅读有别于碎片式的单篇阅读,是一种有思考的阅读。于泽元院长在《大观念下的群文阅读》报告中还指出:“大观念的教育价值在于克服零碎,走向知识的联系与内在的结构,全局性理解并对世界的运转机制产生洞见,可以让学生尽快把握知识的核心,训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大语文观念出发的群文阅读可以引导我们把阅读教学的目的从文字性策略转向思维、思考策略。从实质上讲,多文本阅读才是生活中的阅读常态。我们对所有事物的认知,对所有现象的理解,都是通过阅读诸多文本来实现的。比如,以阅读一篇突发新闻的报道为例,事件发生后,网络媒体会对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全方位的报道,甚至还会延伸到与事件关联的其他新闻要素。这时候,要对事件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体认识,就需要进行多文本阅读。通过多文本阅读,探究文章与文章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炼事件的关键信息,还原事情的真相,总结出富有普遍意义的经验教训,这就是群文阅读。</p> <p class="ql-block">二、“不谋全城者,不足谋一域”——群文阅读要有一个恰当的议题。</p><p class="ql-block">议题是群文阅读的核心,是多个文本的连接点。议题可以在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提炼出来,也可以在规定议题后,根据议题有意识地组织文本。议题可以是内容方面的,比如“奋斗与成长”“瞬间与永恒”等;也可以是形式方面的,比如“总分总”“递进与反转”等;还可以是审美方面的,比如“象征与隐喻”“曲折与意外”“困境与出路”“节奏与交响”等。当然,教师也可以围绕单元训练要素来确定议题。在本次观摩的两节研究课和14节群文阅读展示课中,议题非常突出。特级教师、山西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崔云宏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思辨与智慧》,选用《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为文本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三篇课文的不同点是“人不同”“事不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共同点是文章的主人公遇到问题后都能根据当时的条件,经过缜密的思维,最终合理地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遇到问题—分析条件—恰当施策—解决问题”的核心要素。重庆市人民小学杨尧钦老师执教的《故事中的巧答妙应》一课,以“巧答妙应”为议题,选用了《杨氏之子》《商人与顾客》《聪明的仆人》《晏子使楚》等四篇课文。《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以孔雀不是孔家鸟来反驳王君平的“杨梅是杨家果”的话题;《商人与顾客》中,顾客以“钱是纸作的,纸也是钱”来驳斥商人“没有骨头就没有肉,骨头也可以卖钱”的说法;《聪明的仆人》中,仆人巧妙地用“六月有雪”来回应主人“腊月有蛇”的戏弄;《晏子使楚》中,晏子理智地用“访问狗国才钻狗洞”“下等人访问下等国”来回击楚王“晏子身材矮小,齐国无人”的侮辱。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梳理文中人物的对话,让学生明白谈话中应先弄明白对方的意思,然后做出巧妙的回应的语言艺术。议题的建立,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由教师通过谈话、讲故事、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方式直接点出,也可以在文本探究的过程中逐步生成,渐渐明晰。山西省运城市人民路学校郭佳老师在《诗文中的黄河情》一课的教学中,直接播放黄河视频导入课堂,学生在观看了浩荡、奔腾的黄河画面后发表自己对黄河的看法、感想,随后教师引入议题“诗文中的黄河情”,可谓水到渠成。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第三小学 代伟老师执教的《怎一个“愁”字了得》一课,课堂导入部分,代老师现场吹奏了一首曲子,让学生品味曲子表达的悲凉和惆怅。随后出示古诗《清明》,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杜牧的思亲之愁,至此,本课的议题“愁”字已清晰可闻。与此不同的是,福建省龙岩市松涛小学罗懿临老师在《寻求最佳的思维路径》一课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深山藏古寺》《田忌赛马》《思维路径》《西瓜比鸡蛋小》等四篇文章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分析,找到最佳的思维路径,体验奇思妙想的好处,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探究文本的过程中,议题逐渐显现出来。议题作为群文阅读的灵魂和核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高度聚焦,避免面面俱到和泛泛而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更加优质高效。</p> <p class="ql-block">三、“心中无限事,诉与君来听”——群文阅读要开展语言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在建立议题后,组织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剖析,然后进行开放式的交流、反馈,总结出事物普遍性的规律或方法,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群文阅读的重要特征。群文阅读是有思考的深度阅读,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借助议题或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但语言实践活动一定要始终围绕中心,不能偏离主题。本次培训中,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二小学谭静执教的《肥肥的我该怎么办》一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谭老师是一位形体比较肥胖的老师。课堂上,她利用自己的体貌特征引发学生关于“减肥”的各种议论,巧妙地导入课堂,明晰了议题,有效推动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伊始,谭老师和大家玩“真假信息”的游戏,当谭老师自我介绍说:“我很喜欢运动”时,有学生就说这条信息是假的,理由是如果你喜欢运动的话就不可能长得这么胖。然后就有学生猜测谭老师可能平时爱吃火锅,管不住嘴,不能坚持锻炼,爱睡懒觉等等。紧接着,谭老师问大家:“你们想让谭老师变苗条变美吗?”又引发了学生的讨论热潮,大家纷纷替谭老师出谋划策。此时,谭老师出示了四篇有关减肥案例的文本,要求大家阅读后勾画文中的减肥措施,帮谭老师完善减肥计划单。最后,学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是一节信息交流课,谭老师巧妙地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在训练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四、“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群文阅读要应用好五条策略。</p><p class="ql-block">怎样上好群文阅读课?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用什么方法帮助学生读懂文本?群文阅读教学的步骤有哪些?这就是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问题。本次培训中,倪文锦教授在《群文阅读展示课小结》讲座中给我们提出了群文阅读的五条策略,分别是:“辨识与提取”“分类与比较”“推理与分析”“整合与诠释”“评价与反思”,认真揣摩这五条策略,对我们上好群文阅读课非常重要。本人私下认为,群文阅读和警察破案所用的技术手段有着极为相似之处。案件发生后,警察首先要进入案发现场,提取各种证据和线索,然后对提取到的证据和线索进行分类、比较、推理、分析、整合、诠释,最终得出案件的结论,并且对这次破案过程还要进行评价与反思,制定出预防今后此类案件再次发生的办法和预案。群文阅读也是一样,首先让学生进入文本进行阅读,辨识与提取有用信息,作为研究素材,供后面交流、探究使用。其次,学生根据前面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比较、推理、分析,为后面的整合与评价做好支撑。最后,对分类、比较、推理、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评价和反思,完成本节课的议题。据此,我认为群文阅读可以包含三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辨识与提取”;第二环节是“分类与比较”“推理与分析”;第三环节是“整合与诠释”“评价与反思”。下面,以本次培训中特级教师、山西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崔云宏老师执教的群文阅读课《思辨与智慧》为例,简要分析一下群文阅读五条策略的应用。第一环节“辨识与提取”。崔教授在导入教学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等三篇课文,找出三篇文章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接着,引导学生逐篇研读文本,通过读关键句段、讲文本故事和问题引领等方式,指导学生提取文本的关键和有用信息。《自相矛盾》一文中,“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使得卖盾矛的那个人谎言不攻自破;《田忌赛马》中,孙膑用改变马出场顺序的办法帮助田忌赢得了比赛;《跳水》一文中,船长根据海面风平浪静的有利条件逼孩子跳水,救了孩子的命。这些都是学生阅读文本后,提取到的有效信息。第二环节“分类与比较”“推理与分析”。提取到文本的关键信息后,要对信息加以合理的应用。常用的方法是“分类与比较”“推理与分析”。课堂中,崔教授利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对学生提取的信息进行了分类与比较。他在表格中设置了四个项目,分别是“遇到的问题”“当时的条件”“采用的措施”“问题是否解决”。填写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表格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归纳其中的相同点,为得出结论做好铺垫。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表格和结构图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它可以便捷地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的归类、比较、分析与整合。第三环节“整合与诠释”“评价与反思”。崔教授在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内容后,启发学生思考:“你从中发现了解决问题的哪些规律?”最后得出结论:“思维与智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条件”。这样对三篇文本的信息进行了整合与反思,实现了文本阅读的高效化。</p> <p class="ql-block">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群文阅读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p><p class="ql-block">群文阅读的对象是结构化的文本群,围绕一个议题可能会有成百上千个文本,紧靠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阅读延伸到课外。读的文本越多,对议题的理解和把握就越到位。课外阅读是对课堂阅读效果的强化和补充。在本次观摩的群文阅读中,大多数授课教师都能将阅读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如,辽宁省抚顺市北台小学代颖老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你们是这样的小英雄》群文阅读任务后,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红岩》《鸡毛信》《小兵张嘎》等小说,作为对课内群文阅读的补充。</p> <p class="ql-block">六、群文阅读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搞群文阅读是否还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我的理解是只要是阅读,就一定要进行字词句的教学。试想,学生连字词都不认识、不理解,还谈什么群文阅读?群文阅读的效果又从何体现?只不过群文阅读的字词句学习由课堂转移到了课前,变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自主学习。2.群文阅读和单篇阅读有什么不同?单篇阅读是碎片式的低效阅读,它所包含的信息量有限;而群文阅读是结构化的、有思考的深度阅读,它的信息容量比单篇阅读大得多,深得多。但是,群文阅读要以单篇阅读为基础,单文本都读不懂、读不透,就谈不上读多文本。3.群文阅读一定要把群文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注重群文的综合性、结构性和层次性。把群文中每篇文本的知识点、信息点组成一个整体,形成具有整体意义的理解。群文阅读最典型的错误做法是按照文本“一二三”的顺序,依次一篇一篇地教,也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教了几个不同的文本,实际上仍是单文本教学。</p> <p class="ql-block">十年磨一剑。树人学院群文阅读走过的十年值得我们仰慕和深思。相对于他们的花开天府,我们的群文阅读才刚刚萌芽。但是,只要迈开步伐,前面的路就不远。我所在的学校麦积区三岔镇关庄小学自2016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历时五年,已取得初步的成效。我相信,群文阅读的开展将会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锦上添花,带来更加卓著的阅读成果。蓄力扬帆,未来可期。希望我区能在树人学院群文阅读的带动、辐射下,开创群文阅读教学的新局面,开启语文教学新旅程。</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三岔中心学校 王数云)</p>

群文

阅读

文本

学生

议题

老师

课堂

引导

信息

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