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犇腾始步 笃行致远</p><p class="ql-block"> ——第14周家校沟通</p><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1、本周离校时间6月10日上午8:00开始随到随接,请大家按时到校即可,不要提前,7:40之后车辆方可进入校园。校车9:30发车。返校时间6月14日下午3:00前,请带好接送卡和口罩。</p><p class="ql-block">2、根据上级部门对于学校疫情防控的要求,请大家积极配合:</p><p class="ql-block">(1)端午假期期间非必要不带学生出省。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出省必须提前和班主任老师报备,班主任会第一时间向学部报备。</p><p class="ql-block">(2)假期期间,全体学生不得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截止6月6日高风险地区为广东省广州市,中风险地区为广东省佛山市,安徽省六安市)。如有以上三个省市的行程史,必须提供家长孩子的核酸检测并隔离后方可返校。</p><p class="ql-block">3、假期在家请确保孩子的睡眠时间,晚上9:20之前上床休息!</p><p class="ql-block">4、孩子回到家后,请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严格控制。(附内容)</p><p class="ql-block">5、注意个人卫生,给孩子及时理发、剪指甲,换洗的衣服要带齐全,带两件半袖,蓝白校服拉链要认真检查确保正常使用。</p><p class="ql-block">6、配合做好学生返校物品的检查,严格落实安全“四不带”以及不适宜书籍的排查。</p><p class="ql-block">7、坚持阅读好习惯的养成,做好积累。 </p><p class="ql-block">附:</p><p class="ql-block"> 小学生玩手机的危害</p><p class="ql-block">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p><p class="ql-block">1.小学生心理发育不成熟,对一些事物不能正确分辨,自控能力差,而手机游戏同样会吸引孩子想方设法去玩,因此荒废学业。</p><p class="ql-block">2.手机屏幕较小,眼睛与屏幕距离短,屏幕的强光对眼睛造成强烈的刺激,容易眼疲劳,容易导致近视甚至散光,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p><p class="ql-block">3.手机存在电辐射,使人体免疫力下降,使小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及亚健康状况。</p><p class="ql-block">4.长时间玩手机还造成小学生睡眠减少、记忆力衰退、产生心理依赖,孩子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不善与人交流,导致自闭、怯懦、孤独、偏执等行为。</p><p class="ql-block">5.黄色泛滥,不利成人成才。手机浏览器、QQ微信、网络游戏、电子书、快手抖音等APP存在大量低俗涉黄内容,手机黄、赌、毒,毒害青少年。黄色信息、黄色网站等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讲,怀有十分强的好奇之心,危害极大,严重影响青年学生健康地成长与发展,使学生情绪波动很大,注意力不集中,学业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违纪违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都无法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就更别说孩子了。其实,电子产品是把双刃剑。孩子该如何使用电子产品,应该把握怎么样的一个度,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如何防止孩子过度沉迷其中呢?来看一位家长分享的3点经验:</p><p class="ql-block">1.明确手机的所有权,培养孩子对手机使用的规范。物品所有权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培养小学生对物品使用的规范,就是对手机使用建立一个界限。大家都知道,爸爸的工具箱是用来修理东西的,不是拿到学校去玩耍的。所以,手机也是一样的道理,手机是家长通联的工具,可以用来查找学习资料,但不能用来沉迷于游戏。</p><p class="ql-block">2、 转移孩子注意力 </p><p class="ql-block">和孩子商量,尽量将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并好好陪伴孩子坚持,一份坚持一份收获,做到不心疼、不放纵、不妥协,才能一点一点地从孩子身上拿掉对手机的依赖。</p><p class="ql-block">3、最重要的一点: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有些家长不禁会说,我试过和孩子约定手机使用守则,但是没有用。那是因为孩子觉得这份守则只针对自己太不公平了。在孩子禁玩手机期间,请家长陪着孩子一起坚持!也就是说家长要以身作则!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p><p class="ql-block">家校合力,我们一起努力!</p><p class="ql-block"> 2021.6.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