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庄小学幼儿园夏季幼儿传染病预防知识

杨庄小学幼儿园

夏已至,万木葱茏,枝繁叶茂。同时各种致病细菌生长、繁殖加快,夏季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br><br> 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幼儿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1.手足口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手、毛巾、牙杯、玩具及床上用品等,进而引起间接接触传播。<br>■ 表现症状<br> 手足口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可伴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如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发热、口腔及咽喉痛等。<br> ◎ 治疗方法<br>1.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轻症无需药物治疗,一般清淡饮食,多饮水,帮助孩子度过感染期。<br>2.重症患儿必须到医院对症治疗。<br>◎ 预防措施<br>1.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引导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br>2.不给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br>3.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br>4.疾病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疱疹性咽峡炎</div><br>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某些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传染性很强,经粪口途径传播,尤其 5 岁以下儿童多发,平均 3~5 天潜伏期,需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br>■ 表现症状<br> 常在发病前2~3天突发高热,孩子的体温可达39~40℃。随后出现典型的口咽部疱疹,随后疱疹破溃形成黄色小溃疡,一般4~5个,多则十几个,见于咽后壁及口腔后部,以扁桃体、腭垂、软腭为多。<br>重点关注:和手足口病最大的区别是,手足口病手心、脚心、口腔等部位都有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只出现在口腔内。 ◎ 治疗方法<br>1.注意休息,这对提高孩子免疫力、恢复体力非常重要。<br>2.监测体温,当体温达到38.5~40℃时,可以口服退烧药物退热,并少量多次喝水补液。<br>3.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返回幼儿园或与其他同伴接触。<br><br>◎ 预防措施<br>每年4~7月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家长自己和孩子都应注意家庭及个人卫生,勤洗手,尽量少去人群集中、空间封闭的地方。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3.细菌性痢疾</div>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夏秋季多见,是由志贺氏菌(也称痢疾杆菌)引起的,通过饮水和食物进行消化道传播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一般5月开始发病率增高,8~9月达到高峰,10月后发病率逐渐下降。<br>■ 表现症状<br>起病急,发热怕冷、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脓血粘液便、腹痛和里急后重是细菌性痢疾三个典型的临床症状。<br> ◎ 治疗方法<br>1.急性细菌性痢疾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可在发病 1~2 周内痊愈。如果腹泻、脱水,需要喝“口服补液盐”;出现严重脱水时还需要静脉补液(打吊瓶);发烧的话需要物理降温或吃退烧药。<br>2.值得注意的是:腹泻患者不能采用“饥饿疗法”,应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流食,富含钾、钠的饮料,而不是传统的禁食禁水。<br>◎ 预防措施<br>1.注意饮食卫生,坚持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变质的食物。<br>2.及时接种细菌性痢疾的疫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4.水痘</div>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br>■ 表现症状<div>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发生在腹、胸、背,四肢比较少。</div> ◎ 治疗方法<div> 水痘属于一种传染病,因此也要做好隔离,在隔离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皮肤的清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比如口服抗病毒类药物。如果选择输液方式治疗可以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而肌肉注射可使用炎琥宁,如果皮肤表面无破损,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擦洗。</div><div>◎ 预防措施<br></div><div> 大人小孩饭前便后要勤洗手,勤洗澡,勤洗衣物,保持皮肤清洁,不留长指甲。经常对个人生活用品、被褥、毛巾、餐具等进行消毒。<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夏季传染病预防“五部曲”</div> 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幼儿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注意以下几点:<div><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span><br>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br> 饭前、便后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需要注意的是: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不能代替洗手。</div> 2.注意饮食卫生<br> 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安全,为其准备多样化的营养均衡饮食,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br><br>3.规律作息<br> 夏季睡眠时间长于冬季,起床时不宜催促孩子,可放轻柔音乐,慢慢轻柔地唤醒孩子。适当增加孩子的午休,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免精力不济,抵抗力下降。<br><br>4.适当锻炼,增强体质<br> 在孩子们平时进行户外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选择阴凉的场所开展活动,并及时补充水分,防止中暑。<br> 周末白天带孩子外出游玩时,请做好防晒工作,长时间在外时,家长还需要备好防暑药品等。<br><br>5.及时接种疫苗<br> 疫苗接种是控制区域性急性传染病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对于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的疾病,要注意及时接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疱疹

口病

孩子

手足

细菌性痢疾

传染病

注意

治疗

幼儿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