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红色家书

美友69521610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尺牍锦书传深情,红色家书见初心</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33333">关向应的一封家书</font></h3> <font color="#167efb"><b>“奈国将不国,民将不民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本斯意,愿终身奔波,竭能力于万一,救人民于涂炭,牺牲家庭,拼死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亦侄之唯一之人生观也”。</b></font> 关向应,原名关治(致)祥,满族人,1902年9月10日生于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向应乡大官屯,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这封家书,是他在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之前给叔父关成羽、关成顺的告别信,字里行间充满人间大爱、革命大义和远大抱负,充分彰显了关向应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理想,义无反顾地走上终生革命的道路,并献身于革命事业的初心,从此用一生去践行。 1919年,17岁的关向应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本校集会演讲,声援北京学生。1920年4月,关向应离开家乡,考入大连扶见台公学堂附设的商业科读书。1924年,22岁的关向应跟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李震瀛来到中国革命中心上海。1924年年底,赴苏联留学。 <div> 1925年关向应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爆发后,关向应在上海、山东、河南等地工作,为恢复当地的党团组织作出了卓越贡献。1932年1月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员、湘鄂西军事委员会主席、红三军政治委员。1934年,在枫香溪会议上,关向应严肃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左”倾错误。枫香溪会议把濒临绝境的红三军从“左”倾错误的危害中挽救出来,也让贺龙真正认识了这位中央派来的政委,贺关二人相互了解、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创造了我党我军历史上高级干部肝胆相照、精诚团结的光辉典范。</div>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关向应任八路军120师政治委员。他与贺龙等同志率120师主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1937年10月,120师在关向应与贺龙的指挥下,在雁门关伏击日军汽车队,粉碎了日军两条交通补给线。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关向应曾任团中央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三军政委、红二方面军政委、八路军一二O师政委、陕甘宁晋缓联防军政委、中共晋绥分局书记等重要职务。1946年7月21日,关向应在延安病逝,享年46岁。毛泽东亲笔题写挽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高度赞扬了他伟大的一生。</div>  家书抵万金,字字传真情。这封家书仿佛让你穿越了时空隧道,与革命先辈展开心灵对话,深刻理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色家书,是革命先辈们留下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细细品读,从中可以感受和传承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豪情与大义,成为我们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源不竭的动力。<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摘至《党建文汇》)</div>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