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张秋炀爸爸</p><p>读《刻意练习》有感</p><p>(二)</p><p>当我们在提高自己时,我们才最像是人类 。</p><p>生活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驾驶、计算机、美食制作等;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写作、分析、专业知识等;对孩子的教育也需要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阅读、反思、付诸行动等。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与世界共成长。 </p><p>最近网上有种说法:把今天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你会充满动力。当今世界高速发展,大数据、多媒体、人工智能,十年一个时代的历史更替正在被缩短。当你还没用上苹果12时,苹果13已即将上市;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比特币为何物时,国家已出台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政策;而在你还在为是否要二胎而犹豫时,三胎已完全放开。在《今日简史》里赫拉利写到: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是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更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面对未来,改变是唯一不变的事。也正如本文作者所述:通过刻意练习,即便你未能抵达某个行业或领域的最前沿,依然可以乐享掌握自己人生命运和提高能力水平的挑战。</p><p>而改变或者提高孕育在生活的点点滴滴,比如我们正在做的读后感写作。按照学校最初的计划,我们每个家长一个月应该读一本书,写4篇读后感,3年下来是36本书,144篇读后感,如果每篇读后感按1000字统计,三年每个家长都要写将近15万字。这仅只是数量上的统计,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思考、总结、提炼,在写作过程中要分析、查阅、组织语言,如果有心的话还能将书中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教育成果,这不正是练习写作的心理表征和技能的提高吗?日后即便我们不能成为作家,起码写个总结、发个朋友圈等文字水平总会有所提高吧。在坚持这件事的时候,按照作者的表述,我这样保持动机: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家人、朋友的鼓励;弱化停下脚步的理由---这么小的事我都做不好,我还能做什么。</p><p>更庆幸的是,通过这近一年来的写作锻炼,我又重拾了读书的习惯,从家庭教育、历史经济,到人物传记、新闻聚焦等,不经意间,阅读和写作已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使自己从过去对生活的迷茫、焦虑,转变为现在的淡定、从容。曾经思考过的人生的意义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意义是活出来的,你对生活什么态度,它就给你什么样的意义。</p><p>今天努力的成长,明天精彩的生活,你我都可以做到!</p><p>2021 6.5</p> <p>范吉祥妈妈</p><p>《刻意练习》(四)</p><p>着手做一件事并不难,每个新年都有大批人立志学一种乐器 、减肥,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一段时间以后,人们要么被现实打击,要么缺少时间,立志计划就不了了之。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始终保持动机。保持动机是让刻意练习能够坚持下去的前提和动力。</p><p>我之前也树立过很多的目标,也都做过很多的练习,但是都没有坚持到底,很多都是做过一段时间都中断了。譬如前些年曾练习倒走,下决心坚持下去,已经练了一个多月并渐渐养成习惯,结果被一场恶劣天气打断了。再譬如之前也曾经立下目标,要把跑步坚持下去,结果也是跑了一个暑假,后来天气变冷后,又把这个运动习惯扔掉了。究其原因,感觉还是没有一个坚定的必须的动机来推动!想来我也是有一样能坚持做到的,那就是这么多年一直管理自己的体重,没有让其自由发展。之所以能够坚持管理好体重,我认为也是与我有一定的动机有关系。之前也有一段时间体重多少重了一点,我自己就感觉不舒服,感觉走路也不轻盈,发现之后就引起重视,刻意管理饮食、运动各方面与体重有关的习惯,很快就能恢复原来都是数字。随后就会刻意注意,不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能做到刻意管理体重这件事,是觉得胖了穿衣服不好看、不利身体健康、与自己爱美之心有关,这也是一种动机吧!</p><p>想做好一件事不难,只需要认真的刻意练习;想让刻意练习有结果,还得有一定的动机,就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p><p>2021.5.6</p> <p>读《刻意练习》有感</p><p>袁璟文爸爸</p><p>最近有些懈怠了,没有上学期读书时的劲头,甚至看一会儿书就想睡觉。读书的专注度降低了,自然读书的效果也差了很多。想想在跟孩子沟通时,说过的一些话,我们要求孩子做这做那,感觉自惭形秽。</p><p>《刻意练习》提到“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你很放松,并且只为了好玩,你可能不会进步。”书中强调了“专注”和“投入”。台球世界冠军丁俊晖在夺冠前经常每天练球八九个小时,有时还忘记吃饭;钢琴王子郎朗在成名前也是每天坚持练琴。为了营造紧张充实的学习环境,家里除了音响和钢琴外,连电视也没有买。是“专注”和“投入”成就了他们。</p><p>学习也是如此。孩子在做作业时,经常写一会儿就去喝水,上厕所等。我问她在学校也会这样吗?他说不会。学校里大家都在认真的做作业,自己也能投入的学习。在家里的诱惑太多,就会想着干别的事情。因此,我经常要求孩子集中精力把一套题做完再休息,中间不许干别的事情。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学习,过后再玩。这样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有时在陪孩子学习时,故意跟他讨论一些题目和话题。孩子在讨论时认真思考,思路很清晰,反映也很敏捷。可见“专注”和“投入”是能够通过练习慢慢养成的。</p><p>当我们认真工作时,我们会忘记时间,当我们投入的打球时,我们也会暂时忘记饥饿。当“专注”和“投入”成为常态时,产生的效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p> <p>周忆霏爸爸</p><p>《刻意练习》读后感(二)</p><p>这几天高考,孩子学校调整了上课时间,工作上也相应做了调整,过得都忘记了周几了,看到读书群里的家长开始发读书笔记了,才想起来还有“作业”没有交。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关于作业的问题,也是在阅读《刻意练习》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的。</p><p>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接触、理解、掌握、应用。几乎所有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作业。不同的学习阶段,作业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简单刻板的重复,也有基础知识的夯实,更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拔高。扎实有效的完成作业,是学习并掌握的必经之路。</p><p>学习毕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完成作业就是这份辛苦中最难攀爬的那段道路。原本是学习中非常有效的手段,却因为繁重的学业,追求更好的成绩,让作业成为了学生从心底里又爱又恨,又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忘记了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知识,只为了完成而完成,马马虎虎字迹潦草,不经思考的抄袭,既没有起到作业的效果,也浪费了挑灯夜战的辛苦。</p><p>刻意练习在告诉我们什么?刻意,是具有极强目的性的,无目的的付出是必须废弃的。有教育经验的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本身都是具有极强目的性的,可以说是刻意的。那么作为学生,想做到刻意练习的高度,第一步就是认真的完成作业,让每次的作业都起到该有的效果,达到布置的目的。作业不认真,学习效果差,老师也只能布置更多的作业以期提高学习成绩,如此进入恶性循环,孩子们谈作业色变。</p><p>刻意练习,一是主观意识,一是客观方法。客观需要谈现实,那么主观就完全看自己了。做到优秀的前提,首先要看你想要优秀的欲望有多强。</p><p>——周忆霏爸爸</p><p>2021-6-7</p> <p>周千皓妈妈</p><p> 本周是《刻意练习》读后感的最后一周,也是孩子们考前复习的最后一周。</p><p><br></p><p> 昨天我跟孩子一遍背政治一边聊天:你相信自己的明天会比今天更优秀吗?还是对自己的昨天的失败耿耿于怀呢?你是否相信努力可以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并且真的去努力为自己的成长和付出呢?儿子笑着说:我当然会更优秀。那你是否每天都坚持不懈的努力了呢?他捂着嘴巴只笑不说话。</p><p><br></p><p> 成长之路,没有一直成功,当我们遇到失败的时候,你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聪明的人可以让自己成功,并且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失败。愚蠢的人在遇到困难挫败之后,比较容易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那为何会有聪明的人和愚蠢的人呢?只是简单的智力的差异吗?《刻意练习》的作者安德斯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我们采取的思维模式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p><p><br></p><p> 固定思维的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很难提升,但是又苦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只在乎成败结果,而不在乎也并去享受学习的过程。成长思维的人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同时巩固优点,而且享受失败,更欣喜于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教训,懂得反思总结遇到同样的问题,下一次应该怎么做能够避免并做得更好。有时间去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倒不如把这些时间用来提升自己。有时间去掩饰自己的缺点,倒不如花时间去改变他们。有时间去抱怨生活,倒不如走出你的舒适圈,去找到能结伴同行的人。有时间做一成不变的事情,倒不如选择那些可以提高自身技能的事情,来挑战一下呢?</p><p><br></p><p> 各种不同的经历都是一面镜子,让你我更正确地审视自己,同时时刻怀抱着希望一路前行着,尽管路上还有密布的荆棘和偶尔的磕绊,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当作是自己成长路上的风景和垫脚石!别在乎别人如何看待你的成败,更专注能否提高自己。相信自己的能量,你的高光时刻总会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