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欲有强健之国格,必先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强健之精神。</p><p class="ql-block"> <b>青年,当野蛮其体魄。</b>当今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可青年一代的体魄却越来越弱,没有了强健的体魄,何以成就更为富强的中国?应试教育下,书山学海的学业任务迫使运动时间“让位靠边”,体育课从频频被占到最终取消,让回忆中田径上风驰电挚的身影成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失望,出于安全考虑,强度稍高的运动项目在校园中渐渐消失,球场上没有了扣篮的矫健身姿,绿茵场上没有了射门进球的欢呼,运动会上再也见不到长跑健儿浸满汗水的笑容。更何况,疫情期间连续的网课加重了视力负担,居家隔离而缺乏运动的空间带来了髀肉复生的尬,在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降的趋势之下,这样的境况只会让青少年体育的形势日益严竣。</p><p class="ql-block"> 在《觉醒年代》中,仲甫先生曾经说过,何为新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力的而非虚无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而毛泽东随后又加了第7条准则:“健壮的而非体弱的”。毛泽东说,“我国士人,文弱者,武风不正,敢于努力之救国之新青年,筋骨强,方能气力雄,才能真正把外国人叫我们东亚病夫的帽子彻底的踩在脚下。”体魄的强与弱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年一代,应当增强体质,健全人格。</p><p class="ql-block"> <b>青年,当强大其精神。</b>青年的身体可以通过锻炼而变得强健,青年的精神也可以通过磨砺而变得强大。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在中国的精神走向衰落的年代,鲁迅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次洗礼。鲁迅在追求国人思想解放的途中,就算被“千夫所指”,依旧百折不挠,鲁迅的爱国精神也在磨砺中越来越强大。</p><p class="ql-block"> 在事物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强弱也可能发生转换。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早期共产党伟大领袖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逆风前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才有了中国的站起来。他们的奋斗精神也在磨砺中愈来愈热烈。戍边战士祁发宝、陈红军等人,他们都是青年一代,面对敌人的越界,即使敌众我寡,也“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强与弱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青年一代的爱国情怀也在磨砺中愈来愈激昂。青年一代,应当不断锤炼意志。</p><p class="ql-block"> <b>青年,当自强不息,成中华之崛起。</b>1917年《体育的研究》一文发表,当时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外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内有封建主义的压迫,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觉醒的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期望通过对国民进行启蒙以实现社会变革,从而达到救亡图存的目的。当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弱者”,而“强者”自是欧美列强。可中国共产党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制定了适合国情的政策,使一开始居于下风的中国变得强大,新中国成立,中华崛起。</p><p class="ql-block"> 因此,弱者不应因自身的弱而自卑,而强者也不可因自身的强而自满。</p><p class="ql-block"> <b>青年当自强,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 当今中国快速发展,面临众多挑战与机遇,我们青年作为祖国的栋梁,应自信自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不断奋斗,报效祖国。不因成功而骄傲自满,也不因挫折而妄自菲薄,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心怀祖国,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