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孔子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经过这几天扎扎实实的培训学习,我们从来之前的不闻,到见、到略知一二,今天,就要开始真正去做,做得怎么样,且往下看!</p> 集思广益 推陈出新 <p class="ql-block"> 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操作第一阶段:案例选题。五个小组的组员们积极参与,献计献策。</p> 思潮涌动 奋笔疾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操作第二阶段: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课件制作;有的负责数字化实验与新课标结合状态下的实验创新设计;有的负责设计教具;还有的负责站在学生角度来体验,找出缺陷,继续改进。为了在下午呈现更完美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五个小组中午还在追着时间改进,与时间赛跑。</span></p> 交相辉映 各具风流 <p class="ql-block"> 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操作第三阶段:分组汇报。五个学习小组依次登台,共展风采。</p> 权威点评 推促提升 <p class="ql-block"> 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操作第四阶段:权威点评。柏毅教授对五组的作品逐个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各组的优点并提出了改进建议。</p> 专家讲座 醍醐灌顶 <p class="ql-block"> 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操作第五阶段:专家讲座。李鼎教授从小学科学数字化实验的思想和方法层面出发,指出传感器只是一种科学仪器,它应该服务于教学,教学中,如何将数字化实验与传统实验相结合,最大程度的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是值得我们每个科学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p> 学有所得 日有所悟 <p class="ql-block"> 第一大组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主要是围绕传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案例设计和汇报,我们组通过讨论,最终选择了《蚕的一生》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项目式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我们积极讨论、分工明确。整个上午都在忙碌中度过,大家一吃完午饭又立马到了培训点继续工作,只为了能使我们的项目式教学设计能完美呈现。</p><p class="ql-block"> 通过一天的案例设计和汇报,我们看到了传感器在科学教学中的优点,但是也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所以,我们觉得不能一味的把传感器硬塞入课堂中,而是要基于我们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发挥最大的作用,帮助我们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第二大组心得:</p><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日的传感器使用的学习与体验,今天终于到了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战阶段。第3、4学习小组以小小气象学家的活动引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培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传感器的合理使用引入了数字化实验,让操作更便捷,数据的准确度更高,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发现一个月内的天气变化规律。此外,通过各小组的案例设计分享,大家展现出了对科学实验探究的热情和严肃,也感受到了科学技术影响下对科学老师更高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第三大组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培训内容是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实践,要求各组老师理论结合实际,运用数字化传感器设计贴合教材的教学设计。我们第3大组设计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神经》里的实验测试反应快慢。我们结合课标理解教材、分析学情,学生在变量控制操作有难度、对“反应快慢”现象的判断不一、数据不会分析,所以在设计案例时借助光电门传感器计数,通过数字化实验装置,准确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公平性”,并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在案例中,创新性地使用了传感器。设计中用光电门传感器进行实验记录,通过准确数据比较反应快慢。同时,设计游戏式的实验环节,从个体对比,到个体左右手对比,再到性别群体对比,再到训练前后自身对比,层次分明,逐步深入,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和主体性。活动性强,活动丰富而富有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当然,案例中还有器材的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培训结束之后,希望能把所学技能充分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让我们的科学课堂更高效、高质。真正在课堂内外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第四大组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学习主要是围绕传感器在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案例设计和汇报,我们组通过讨论,最终选择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馒头长霉了》。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对比实验。而教学难点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常规实验课教学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很难控制,而传感器的应用正好弥补了传统实验的不足,变不可能为可能,并且实验过程形象直观,实验结果更加精确。总之,省时高效。回首六天的学习培训,获益匪浅。不仅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得到了提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获得了新感悟,而且开拓了视野,思考问题更全面。特别钦佩和感恩柏毅老师团队,百研工坊和DIS工作坊,感谢这些领头羊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传感器在教学中的应用势必会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特别期盼这些高科技的科学实验器材,能早日进入课堂,惠及学生。</p> <p class="ql-block">第五大组心得:</p><p class="ql-block"> 经过几天DIS数字传感器在教学中的学习与体验,深深的让我感觉到数字传感器给我带来的冲击,今天的数字化实验教学设计我们第九第十小组利用温度传感器设计了《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学习小组以怎么加热冰牛奶进行活动引入,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培提升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传感器的合理使用引入了数字化实验,数据的准确度更高,让实验数据更准确,绘制出来的温度变化图像更明显,提升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高效地达成了学习目标</p> 结语 <p class="ql-block"> 从做中学、从做中改、从做中学以致用,哺育我们的孩子,这是每个科学老师来到这里的初心。在这里,我们忘我的认真学习,积极思考,敢于创新,挑战一切不可能,也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想说:科学老师就该是这样,敢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只有你敢,孩子才敢!只要你敢,你就可以!</p> <p class="ql-block">撰稿 陈玲平 李娟芝</p><p class="ql-block">编辑 李娟芝 陈玲平</p><p class="ql-block">审核 陈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