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故事

杨导

<p class="ql-block">2014年,又是高考季。一直怀念我曾经的高考,悠悠卅载,仿佛昨日。</p><p class="ql-block">那是成立30年的新中国,结束文革不久,中国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纠错,出台出现如恢复高考,包产到户一系列新政新事物,而人民百姓的生活,还很贫穷。 </p> <p class="ql-block">一 77年恢复高考,改变了姐姐一生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当时我家的状况,父亲在乡办企业做采购员,60多岁的奶奶和娘种3亩多地的责任田。我们姐弟仨,姐姐高中毕业四年后,77年恢复高考的当年冬天,录取南京电力学校,成为全乡上万考生仅录取几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哥哥大我两届,也就是他读高一,我读初一。政策未完全改变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哥哥差点不被“村贫管会”推荐读高中。虽然,我们姐弟仨在寒暑假或“忙假”(当时农村学校特有的在上学期春耕和下学期秋收时节,小学三四年级以上放十天半月的农忙假),参加过生产队的劳动,做过插秧,喷农药,摘棉花,割稻麦,扬谷子等不少农活,但主要任务仍然是上学读书。</p><p class="ql-block">尽管文革给中国的教育造成深重灾难,但对有着文明古国美誉的,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而言,读书学文化,一直是崇尚的。一方面即使阐述“读书无用论”,一方面又运用文化知识来阐述。罢课造反写大字报,同样需要正确文字,知识论据和犀利词句。“白卷英雄”,也不过沦为某种政治目的的丑陋典型罢了,稍有头脑的绝大多数人,并不买账。因此,上学读书,受教育,既是传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须,和人之初的启蒙。</p><p class="ql-block">其二,文化增加才干,知识改变命运。尤其,农村孩子企图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就是发奋读书。艰难而有效的捷径:考大学。如考不上全日制大学,还有自学考试,后来还发展了函(授)大(学),电大,职大。期间,还出现过农业广播学校。主要对象是农村青年,印象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通过电台讲授农业动植物课程。考试及格,同样获取文凭,分配工作,而离开农村。从小在农村落后生活里长大的我们,当然想脱离农村,而不愿在农村种一辈子田。</p><p class="ql-block">其三,高考直接刺激带动了读书,政府和社会,引导和营造了鼓舞读书的大氛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向科学进军,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读书光荣,某种意义上甚至成了年轻人追求的一种时尚,摩登。现在想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读书的美好,并非只是单纯为了改变个人命运,农村孩子跳农门,而是真正具有为祖国添砖加瓦奉献才智的高尚志向和愿望。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文凭甚至成为女孩子婚嫁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二 惟有读书高的父亲</p><p class="ql-block">被人尊称为先生,有点文化的父亲,对我们的家庭影响深远。父亲算不上高文化,解放前只读过初中,我们家更谈不上知识分子家庭。我爷爷是一个老实巴交的木匠,奶奶不识字。外公外婆只是破落地主的后代,生了我舅舅姨姨五个,并没有钱送我娘读书。但是,因为我父亲,我家一直是村邻眼里的文化家庭,加上父亲做过生产队长,我家也成为生产队男女老少评理说事的地方。父亲一手好毛笔字,年轻时参加过县组织的剧团,主演过《沙家浜》里的郭建光,唱京剧,还会一些乐器。后来,我们子女的学历,某项才艺,虽不下父亲,但总是比不上父亲“杨先生”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父亲支持鼓励我们读书。限于经济条件,和国家教育资源匮乏,加上文革,姐姐的同龄人,大多小学未毕业或文盲。比姐姐小五六岁以下的我们,一般也就读到初中,然后进工厂或学手艺,挣钱。而父亲要求我们上学多读书。一次父亲从公社回来,告诉我们,一个乡干部对他说,你老杨,就是惟有读书高。当时,我并不理解此话的寓意和好歹。长大以后,慢慢明白了,那位干部有点嘲讽我父亲,你老杨不求人,就读书求上进吧!父亲回来把别人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就是希望我们子女为父亲的“唯有读书高”,而读书,争气。</p><p class="ql-block">因此,当姐姐高中毕业,大学不被推荐,种过地代过课,参加过短期工作队,前途迷茫,痛苦徘徊几年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就凭着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被录取时,父亲扬眉吐气了,特别开心和骄傲!父亲骑着他那辆英国产兰令自行车,载着争气的女儿,一起去公社转粮油迁户口。遇到熟人,主动打招呼,热情递烟,喜形于色。</p><p class="ql-block">父亲还和娘一起送姐姐去南京,临行前,父亲特地拉我们姐弟仨到房间,开了一次家庭会,我感觉又紧张又有趣。主要说了两点,一要求姐姐戒骄戒躁,不断进步。二,要求哥哥和我,以姐姐为榜样,不能贪玩,要刻苦专心读书,考大学。父亲重申他一辈子不求人,不会溜须拍马,一切靠自己。告诫我们,国家政策多好,恢复高考,公平竞争,凭的是自己的本事。印象特别深的是,那次父亲还解说南京是六朝古都之类的话,现在想来,仍然感激敬佩父亲的教诲和学识。</p> <p class="ql-block">三 难敌高考的荒废学业</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哥哥和我读书,远不及姐姐。又怎能考上百里挑一,竞争激烈,被喻为“独木桥”的大学呢?</p><p class="ql-block">贫穷生活的童年,是快乐的。伴着新中国的红旗,毛主席,雷锋,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露天电影,杂技英豪,踢毽子,推铁环,弹玻璃珠,跳房子,纸飞机,掀折纸吹烟盒,尿床,拖鼻涕,我的小学就这样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稀里糊涂,一路忘却地过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上初一,哥哥读高一。所谓“戴帽子”中学,原农村的小学建制规模,扩招初中,甚至高中。记得前排哥哥的高一教室,经常传来汉语拼音和英语字母的朗读声,复习汉语拼音,与初学英语同时进行。还记得哥哥高一的时候,数学才学二元一次方程,语文学主谓宾。哥哥前后几届,受文革影响最大。后来也有复读拼高考的,但能录取的极少。</p><p class="ql-block">哥哥坚持复读了几年,最终没能考取。凭着对无线电的喜爱,和动手能力的天赋,自谋职业,同样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辛打拼,把事业成功地做在了南京,在南京购房置业安家。</p><p class="ql-block">从77年开始,应届的,或往届一年多年的,一起往高考路上齐进!既有一次便罢的,一般努力两三次。更有矢志不渝者,连考四五年,直至达到限考年龄不得不放弃。恢复高考的头几年,官方公布的录取率是20%多。按进入考场的人数,不能枉说官方的误导。而以录取率笼统公布,实际远不是这回事!因为还有预考,也就是那个时候的高考,其实是两次!国家为节省高考成本,要求各地各学校,在决定命运的大考(即7月7,8,9)前一两个月自行组织预考,先淘汰掉近三分之二的考生。因此,实际录取率是5—6%,或更低。</p><p class="ql-block">因此,能考取大学的,真是凤毛麟角!其难,前,与科举类比;后,考公务员,拿高考堪比。</p> <p class="ql-block">四 留级成了优等生的初中</p><p class="ql-block">很快,我的两年初中,延续了五年小学的懵懂结束了。因为成绩太差,没有考取高中。突然间,人生的第一次挫折,让我如临大敌,犹如迎头棒喝,击醒了我的懵懂!上不了高中,意味着轻松快乐,无知贪玩的十四五岁的我从此走向社会,稚嫩而软弱的肩膀,必须担起种田做工一切的生活重担。现在就不读书了,能做得了什么?我无言以对父亲不止一次的责问。</p><p class="ql-block">于是,以前太多嗤笑别人是留级生的我,新学年蒙羞地坐在了下一届的初二毕业班教室里。形式上是重新学习,实质上正如父亲所言,真做不了什么,只能读书,犹如被父亲赶上架的鸭子。</p><p class="ql-block">爷爷好像生来就是上帝派来娇惯护短孙子的。邻生产队有一个几乎每次考试分数铺底的同学,人们总能从他爷爷那里传来另一个声音:别看我家孙子念书不咋地,只是没开读书的窍。我家孙子可聪明啦,钓鱼特别多,大人也钓不过他。</p><p class="ql-block">这话入我耳的,满是快慰和鼓舞,因为我小时候什么都玩也爱钓鱼。同时留级插班的蒙羞压力,我读书的窍一下子被打开了。不能不特别感谢曾教过我小学语文,当时教我留级的那个毕业班数学的张美玲老师。我们的学校,是解放前地主张家庄改成的。张老师就住学校附近,是一个有城市背景的美女,漂亮而优雅。当时很惊讶,怎么教小学语文的老师,教起初中数学?后来才知道,张老师是文革前毕业的老中专生,很厉害的。初二新课是几何学,我就从张老师这个几何学的三角形慢慢开窍了。做家庭作业时,父亲在一旁漫不经心地说:等边三角形内角是60度。我惊诧了,忙问父亲,不看我课本,怎么也知道?父亲乐了,傻小子终于开始开窍了。我坚信张美玲老师知识全面基本功扎实讲课得法,在她的循循诱导下,从新课几何开始,为升学应试,再回头复习初一的分数,代数,方程,我几乎都是从头而学,越学越好,就越有信心,越喜爱。同时,语文成绩也上去了。上学,变得不再是害怕的事,也不再讨厌定理和XY了。并神奇地开始喜欢每一个任课老师了。</p><p class="ql-block">8月的一个炎日,我在家乡毛家桥的河里戏水,岸上的人冲我高喊:你录取刘桥中学啦!</p><p class="ql-block">当时,上高中有四个等级,县中,区重点刘桥中学,邻乡陈桥中学,最后就是本公社幸福中学。多年以后,我的侄辈告诉我,原来学校的老师,一直把我树为差生转变成优生的典型,鼓励后面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五 失败的两年区重点中学的高中</p><p class="ql-block">进入刘桥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100余名新生,是来自全区一镇五个公社(乡)除去极少数考入县中的高分生。入学第一次摸底考试,我的排名中下,金凤凰的兴奋劲,顿时消失,憋屈成鸡鸭。基础差底子薄的学习病根开始显现,个人从小的劣性也暴露出来。由于寄宿学校,必须星期六晚上才能回家。特别难熬,那种人生第一次离家想家的日子,比度日如年还难。一个星期后回家,我盯着奶奶和娘的发梢看,仿佛时光像蜗牛缓慢地爬行了好多年。我甚至闹着转学到离家近一点的陈桥中学,可以天天回家。还说遍了老师的坏话。煎熬折腾了几个星期,才慢慢习惯了生活。</p><p class="ql-block">高中课程出现抽象概念和理论,学习更加艰难,记得最深的是,物理讲授力学,对一个作用力分解成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力,就是无法理解和接受!许多课程,等可以理解掌握一点的时候,新的课程开始又是不被接受。学习永远赶不上老师和进度,上课还打过瞌睡被翻白眼的女化学老师喊起来教训一顿。课间划五子棋(横条数学簿或英语簿垂直画竖线成方格,然后一方圆一方叉地博弈),夜自习溜出去看电影,然后翻铁门或围墙进来。被校长赵振中逮到过好几次。那个时候只有大门和厕所才有路灯,校园黑灯瞎火的,矮个子赵校长巡校,不声不响,一逮一个准。赵校长特别和善,声音不大,教训我们总是这几个字,顿一下,蹦一个:你。看电影。下次不许。快回宿舍。又是你。要是平时在校园遇到,赵校长会经常抓住我,问长问短,肉手暖暖的,至今不忘。</p><p class="ql-block">两年制的高中,总是慢拍的,赶不上趟地跟着,很快就结束了。成绩中游,偏科一两门,唯一成就,全校书法第一名,经常和美术老师一起写校大门黑板报。</p><p class="ql-block">结果,我没有通过学校的高考预考,领了一纸没什么用的高中毕业证,回了家。两个班通过预考不到40人参加了高考,录取本科一人,录取中专几人。</p> <p class="ql-block">六 母校两次痛苦无望的复读</p><p class="ql-block">短暂的失意,因为还可复读,并且以后的高中正由两年制改为三年,我们也就很快平复心情,进入母校单独开设的补习班复读。形式上,权当正常升学,读高三。然而,平常不过的害处,就是容易放松思想,重视不够。一年不到,我再次被预考淘汰,踢回老家。其他同学,除两三个或发挥失常或起先选错文理科,后改科成功的优秀生录取本科,和一些录取了中专,大多数,仍然落榜。</p><p class="ql-block">那是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6月,我一个人默默地在凌乱的宿舍整理书本,席卷铺盖,只是没有国军逃离大陆的急促和仓皇。通过了预考的同学,都埋头在剩下寥寥无几的幸运者,业已空旷了的教室里,诚惶诚恐,争分夺秒。没有与同学道别,也没有老师送行,不挡冬日寒风的宿舍木门,在身后冷漠无语,任我离去。回家的路来来回回三年了,几乎每个星期来回一趟,20里的路程每次都是步行近两小时,有时候还从家里背些馒头干之类吃的东西,并没有感觉吃力。而溃败的脚步,是沉重的。到西村口坝头,临近黄昏,突然乌云密布,天际降下黑幕。我恰好经过一块荒无人烟的坟地,黑咕隆咚里依稀摇曳着诡异的灌木茅草,瞬间,瓢泼的暴雨倾盆而下。我吓疯了似的狂奔,哭喊声嚎,电闪雷鸣,雨泄哗哗,脚步刮起路边豆枝丛草悉悉索索。分明身后有千万鬼怪在追杀,跑得越快越似落入了魔掌。声嘶力竭中,我冲进家门,吓蒙了在家的娘和奶奶。好一阵抚慰,我仍惊魂未定。奶奶拿指肚在泥地上蹭了又蹭,一边拍打着我后背,念念有词:不怕怕,不怕怕,我孙子不怕怕,一边把手指上的泥往我鼻子上抹。</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开始和母亲一起下地,收割油菜籽,移植营养钵棉苗。没几天,太阳一恶,娘就让我回家烧饭,洗衣服。后来,我就不下地了,娘知道我怕苦不再要我下田。有一天,父亲回来,当我面与娘说,遇见老中医张明衡了,让建华(我乳名)跟他学医,蛮好的。老先生说我是高中生,他愿意教。只说过一次,没有了下文。无所事事地呆着,8月底,刘桥中学的老师捎信过来,让我继续去复读,说今年仍是两个补习班。因为上补习班,造成名义上的高中同学很多。多少年以后,许多事业有成的人,让人过来认人,我真有点想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按照时间的叠加,我开始读高四。父亲得到老师的口信,问我读吗?学费父母出不要我担心。其实,父亲还是鼓励我读,只是从来不逼迫。而且父亲总说高考多难,一百个就录取几个,来安慰我。</p><p class="ql-block">这年,我终于通过了预考,高考总分456,高出中专分数线450分达6分。预考一通过,父亲出差就给我买回来一只时髦的包,作为准大学生的行头。仿皮质,圆筒型,上束背带连底,单肩。而且是靓丽的橘黄色。当时,我只看到刘桥中学新分配来的体育学院毕业的虞老师背着这个同款包。</p><p class="ql-block">然而,直到开学季9月10号,我也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我是投档多出的那20%,仅凭姐姐在南京,我竟糊涂地填报了南京一所走读学校。结果,我名落孙山了。</p><p class="ql-block">父亲买了给我上大学的包,也就在床头挂着,看着,伤感。</p> <p class="ql-block">七 四安中学的最后冲刺</p><p class="ql-block">也许一次次的失败,熬过了黑夜,看到了一丝曙光,也许还是父亲的坚持不放弃,我再次进入复读的教室。壮烈地像屡战屡败的常败将军,我自嘲是回油锅发不大了的老油条。因为是名符其实的落榜生,本区还有一所近年录取率不错的新联中学,一起和我的母校争取我。当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比刘桥中学更好的平潮中学。我几个特别要好的同学,这一年,就是在平潮,录取了华侨大学和厦门大学。读书是我,操心的却是父亲。他在外面到处打听学校,录取率,为我寻求良方良策。这次,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跟着家门口过去小学的赵益老师,把他两个女儿和我一起送到了一所名不经传的四安中学高考补习班。赵大女儿比我高一届,小女儿则小一届,就是我们这样的混搭,不足为奇,因为分数决定一切。</p><p class="ql-block">四安中学动用了学校最精良优秀的教师队伍,担任我们高补班语数外理化生政七门的课任老师。每个老师的水平和授课技能真的很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农村学校拼高考,靠严紧管。由于离家更远,步行去校或回家差不多要三四个小时,偶然父亲有空,就骑自行车送一程,然后我再步行。加上学习紧张,也就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那个时候的交通,食宿条件,特别差特别艰苦,限于篇幅,不叙。每次模拟考试(做历届各省区的高考试卷),我的成绩不稳定,最好的一次,两个班120人我排名11。</p><p class="ql-block">那年有没有预考,我记不清了。最终,我的总分473,录取了一所师专。由于深刻注定了命运,我至今也记得每门的分数。满分700,语数各120生物60其余100。我的得分分别是,语83数58英72理85化77生38政60。高考的考卷存入了我的档案,多少年以后,在由我自己把档案从原工作部门移送到社会保障部门时,我偷看了档案袋里面的秘密。由于履历单纯,除了高考试卷,就是一张工作履历登记表。哦,原来高考试卷保存入个人档案,神秘的个人档案里放着高考试卷!</p> <p class="ql-block">八 不再开心的录取</p><p class="ql-block">高考本身,就是一部悲喜剧。我千辛万苦的高考,终于录取了,却没有了起初的梦想和美好。父亲还在我复习迎考的时候,查出了癌症。父亲和家人瞒着我,高考一结束,父亲不在家,我直接去了肿瘤医院。几个月没有见面的父亲,自己一个人从病房出来,去化疗室。样子没有什么变化,声音却嘶哑得发不出高声。我强忍着难过,在化疗室门口等待的工夫,向父亲描述我作文怎么写的,父亲高兴地说,符合题意,没有偏题。分数出来,也是留了平潮医院的电话,四安中学的门卫伯伯践约,跑去查了我的分数,然后打电话告诉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淮阴师专,而且是农业类师范专业。是当时两个最不受欢迎的门类,凑一块了。可以说,我没有一丁点的喜悦。而父亲却很开心,说这是大专,毕业出来,就是国家干部。正好两个月暑假,我一直陪在医院。临开学,父亲坚持出院,说医院就这样看了,已控制了病灶,不扩散,就好了。其实,父亲是想回家送我入学。仍是父亲带我去的公社,转粮油关系迁户口。父亲没有送我去淮安,父亲怎经得起路途的颠簸?我一个人背着父亲去年早已为我准备好未能用上的那只时髦包,不得不独自远行,踏上人生之路。那年,我虚岁21。</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 父亲终极生命的等待和希望 </p><p class="ql-block">大一第一学期结束,春节全家团圆,父亲是幸福的。然而病情加重,父亲在外面晒太阳坐不了一会,就要回床上躺着。开春,新学期不到两个月,接到父亲病重的信,我回了一次家,姐姐姐夫也从南京回来了。没呆几天,父亲就对我们说,你们回来干嘛?要上班要上学的,都走。我是早班南通到淮阴的长途汽车,天没亮就要动身。到床前与父亲告别,看见父亲眼里的泪,我强忍住,出门时不禁回头——父亲把头突然转朝过去,哭出了声。我止不住大哭,一步跨出房门,我是不想让父亲看见我哭泣,离开了。现在每想起此景的悲伤,就特别后悔,怎么就不返身,回到父亲跟前?这一别,竟是与父亲的永诀啊!</p><p class="ql-block">不到一个月,我就接到父亲去世的电报。学生干部头天夜里就拿到电报,怕影响我休息,等天亮能赶上回南通的那班车的时间,才敲开我宿舍门把噩耗告诉我。</p><p class="ql-block">父亲去得太早了,英年早逝,那么有文化,聪明才智,望子成龙的好父亲!而且,我们姐弟现在的生活非常好。要是父亲健在,也就七八十岁。老先生不知多开心啊!</p> <p class="ql-block">十 永远缅怀和深刻不灭的两个梦 </p><p class="ql-block">多少年了,我做了最多的梦,就是父亲和高考。这两年也是。梦中的父亲没有离开,总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一个人生活着,他不让我们接他回来。我们可以经常去看他。梦中的高考,就是我的工作与生意经营不好,想回到当年没有服从分配去教书的学校去上班,却总是不能如愿。</p><p class="ql-block">高考,让我好不容易读到了大学。然后国家分配了工作,我也进了城,成了家。虽然,仅仅十年,我就失业了,也没有了国家干部的身份和待遇。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曾经的高考。</p><p class="ql-block">高考,带给我的,太多,太多,一辈子也用不完的好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 初稿 </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 修改 </p>

父亲

高考

读书

录取

中学

预考

老师

刘桥

学校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