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是我国最美最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占地面积426平方公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峰玉皇峰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span>磅礴,被誉为我国的“国山”。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 ,汶水环绕,前瞻圣城曲阜,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通天之势雄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相传,盘古开天后,身躯化为天地万物,头颅化为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华北平原东侧,拔起于齐鲁丘陵之上。泰山乃吉祥之山、神灵之宅、紫气之源、万物之所。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span></p> <p class="ql-block">岱宗坊,位于岱庙北,为一跨道石坊,明嘉靖年间建。岱宗坊建于台基上,四柱三门式石坊,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清雍八年间重修。坊前有雍正九年重修泰山上谕碑和泰山记碑东西相峙。岱宗坊被称为泰山的山门,有标志导向作用,登泰山由此开始。</p> <p class="ql-block">泰山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1982年11月8日,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12月12日,泰山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06年9月18日,泰山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三批世界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登泰山有四条线路,分别是天烛峰登山线路、天外村汽车登山线路、桃花峪登山线路、红门登山线路。最为经典的是红门登山线路,称中线登封御道。从岱庙→一天门→孔子登临处→红门→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我们此次登山选择红门徒步中线,从岱庙出发至万仙楼入口,中路登山,此线路至玉皇顶,共有7000多台阶。我等凡人走登封御道,既想沾沾帝王之气,又想接接平安之福。</p> <p class="ql-block">一天门坊位于红门宫南的盘道上,建于明,参政龙光题额,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重建,巡抚都察院李树德题额“一天门”。两侧有明代人题“天下奇观”及“盘路起工处”大字碑。泰山盘道长约8000多米,盘道的石阶条石全是古人用手抬肩扛的方式运就的。“盘路起工处”石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古人修筑泰山盘路时的智慧与艰辛。一天门是攀登泰山天梯的开始,穿过一天门,就正式开始了登山之旅,人们也由此渐渐进入泰山仙境。</p> <p class="ql-block">孔子登临处:为石质牌坊,表示此处为孔子登山的起点。现为泰山一著名景点,它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抬头望,见古藤掩映下,横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字,典雅端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柱联“秦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已于一九七六年被损毁。</span>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嘉靖间济南府同知翟涛题“登高必自”碑,此<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语出自《中庸》,“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span>登高必自卑,意思是说,高山万仞都是要从低矮之处一步一步地攀登。西侧立有第一山碑石,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表明古来人们对岱宗的景仰。北侧为两柱单门的“天阶”坊。</p> <p class="ql-block">天阶坊,明嘉靖年间建,巡按山东监察御史高应芳题联: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 天阶坊北为红门楼,又称飞云阁,是红门宫的组成部分。红门宫也称碧霞元君庙,庙分东西两院,东为弥勒院,西有穿堂式更衣亭,旧时帝王官宦登山在此更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万仙楼,又名望仙楼,位于红门宫北侧登山盘道中间,是跨道门楼式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620年),是明神宗朱翊钧为纪念其母李太后眼疾痊愈,感念泰山圣母碧霞元君有功而敕造。传为泰山群仙聚会、议事讲经的地方。额扁“景会群真”,真在道教中是仙的意思。</span></p> <p class="ql-block">这棵树长得好奇妙,究竟是先有树后有墙,还是先有墙后有树?究竟是树在墙中长还是墙在树周砌?我忍不住回头看了又看,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登山伊始,山路平坦。</p> <p class="ql-block">此处石刻,提示由此就渐入佳境了。</p> <p class="ql-block">石刻“青未了”:意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石刻不断,题刻遍布。大多是明、清时,近代也不少。石刻内容包罗万象,笔法各有千秋。楷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提写,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总共有2200余处碑碣石刻,现存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霸气雄混,苍劲有力。</span></p> <p class="ql-block">经石峪在斗母宫东北400m处。在一块低缓而下的巨大石坪上(石坪南北长56米,东西宽36米,近2000平米)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被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经石峪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之一。峪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经而著名,经又以峪而得势,这里与岱庙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一起并称“泰山三瑰宝”。</span>这部经石峪的《金刚经》刻成之后,一直被山谷中的溪流淹没,历经千年之后,才被人发现水下隐隐约约的有文字,于是把溪流改道之后,经文才全部呈现出来。相传为北齐人所刻。经石的西北风斜卧着一块刻石,是宋代的陈国瑞书丹、郑温公勒石,上面记载着:“游石经谷,熟视笔画,字径尺余,非人所能,历千百年曾不磨灭,岂非神力护持以遣观者。”这是关于经石峪《金刚经》的最早记录。</p> <p class="ql-block">泰山水帘洞,经石峪返再北行半里,有一桥横跨深涧,叫“注水流桥”,桥西北是危崖千仞,飞瀑垂珠,如带若帘,被称为“天绅泉”,俗称“水帘泉”。又因为在岩壁上横阔石缝如洞,又被称为“水帘洞”。山坳中有古洞流水,叫“水帘洞”,有人也附会为《西游记》花果山水帘洞的原型。</p> <p class="ql-block">壶天阁建于明代,原名升仙阁,跨登山盘道而建,乾隆十二年拓建。门洞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两侧门联是: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暗合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以幽境为福地的理想。墙上那两棵老树与万仙楼墙上的那棵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p> <p class="ql-block">回马岭位于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壶天阁之上,中天门之下,海拔800米,古名石关、瑞仙岩。这里山重水复,峰回路转,景色十分优美。石坊额刻“回马岭”三字,东西崖勒刻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回马岭》诗三首,是泰山风景区著名景点。关于这“回马岭”之名的来历,历来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最主要的有三种说法。宋真宗赵恒回马说流传最广,与清乾隆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登泰山时在此赋诗题刻有关:“瞳日照紫芙蕖,石登盘行路转徐,传是真宗回马处,当年来为奠天书。”至今摩崖石刻仍保存完好。可是,从历史记录来看,宋真宗赵恒来泰山封禅并不是骑马上山的。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立于泰山脚下岱庙的《宋真宗封祀坛碑》中记述:“上乃乘轻舆,陟绝嗽,脐日观,出天门。”这里的登山是指攀盘道石阶,“轻舆”应是指山轿而不是马车,也就谈不上回马。明萧协中著《泰山小史》(1932年版)和1986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泰山导游》认为,“回马岭”之名是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骑马登封泰山时,至此山势高峻陡拔,马不能上而得名。还有人认为,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中元元年(公元56年)登封泰山时,在此回马,遗名“回马岭”。</p> <p class="ql-block">中天门,又名二天门。由红门至此,海拔高差八百米。这里土色黄赤,故名黄岘岭。石坊横额中天门三个字,系集经石峪大字而成。中天门是登泰山东路与西路的交汇点,也是中天门至南天门登山索道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喜哥与清水把纵情山水的飘带系在了松枝上,这红飘带似红布压枝的祈福飘带。既有导向作用,又有祈福意味。</p> <p class="ql-block">玉液泉位于中天门北快活三里路东附近,此泉在悬崖峭壁之下,石洞深穴之中,一年四季不干不枯,而且冬温夏凉,水质清澈晶莹,如琼浆玉液一般,故名玉液泉。系泰山三大名泉之一。旧时泰山人流传着一首《名泉诗》:“云泉雾泉白鹤泉,青泉龙泉护驾泉,醴泉双泉大众泉,石乳肝花戏珠泉。圣泉福泉广生泉,香泉神泉王母泉。大珠小珠落王盘,马跑明堂万福泉。”泰山素有“仙山名泉”之美誉。名医高宗岳在《泰山药物志》中把玉液泉泉水列为泰山十二大名药之一,并在书中记道:“其功能清心明目,止烦润肠,轻身又延年。”当时的泰安缙绅名家杨润斋先生,每每登岱必饮玉液泉,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还像壮年人一样,可以健步行走。因此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p> <p class="ql-block">走过长长的一段石阶,难得一段平缓的路,有“迎天”石坊,此地称“快活三里”。登山至此,忽逢坦途,青山四围,下临绝涧,气爽景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云剑在泰山云步桥南侧,巨石挺立,似剑凌空,上刻隶书“斩云剑”,这里是谷口,云雨变幻莫测,泰山主峰的寒云顺谷而下时与暖云相遇即化为雨,因此而得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云步桥:快活三里北首,跨中溪而建,东西向单孔拱形石桥,原来是木桥,叫雪花桥,民国年间改建石桥。这里桥畔常有云气弥漫,人行桥上,宛在天际,因此杨承训题名“云步桥”。桥北有大沟而面临着断崖,石壁挺立如刀削一样。崖上的石坪平坦宽敞,传说宋真宗曾在这里小住,故名御帐坪,今仅有柱窝尚存。岱顶下众多溪流奔流而来,形成飞瀑下泻,溅珠迸翠,化雾生云,蔚为壮观,故又名飞瀑岩、天河、护驾泉。崖上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等题刻。桥东有一座亭,观瀑亭,又名酌泉亭,是清末泰安知县所建。北侧刻着一副对联:“且依石栏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周围有“月色泉声”、“云步跻天”、“绝飞流”、“耸壑昂霄”、“气象岩岩”等50多处题刻。云步桥是登山御道上的一处著名景观。</p> <p class="ql-block">霖雨苍生”题刻。此题刻位于云步桥旁。摩崖高100厘米,宽350厘米,大字径55×50厘米。系清道光辛丑年(公元1841年)季春题勒。隶书体。</p> <p class="ql-block">“五大夫松”:大夫松位于泰山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旁。登山盘路至此,有石坊赫然而立,额题“五大夫松”。坊西古松既为五大夫松,又称“秦松”。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谁知后世讹为五株。明代万历年间,古松被雷雨所毁。清雍正年间,钦差丁皂保奉敕重修泰山时,补植五株松树,现存二株,虬枝拳曲,苍劲古拙,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爵位世袭”,为泰安古八景之一。五松亭旁有乾隆皇帝御制《咏五大夫松》摩刻。可惜,没拍到五大夫松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五岳之尊,1921年,王普题刻。</p> <p class="ql-block">“飞来石”:在御帐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摇摇欲倾,上刻“飞来石”三字,刻于康熙十七年(1678)。</p> <p class="ql-block">“望人松”:树龄已有500多岁,堪称举世名松。它位于五大夫松以西的山坡上,龙干虬枝蟠蜿屈展,若躬身招手邀客,又名迎客松,可与黄山迎山松相媲美,为泰山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据称望人松,其中有一部分缘由还是缘于一个爱情故事。这对“神仙眷侣”在此合影留念,好有深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泰山文化博大精深,祈福文化是泰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望人</span>松碑刻旁,树枝上系满了红色的祈福飘带。红布压枝,谐音压子。人们希望用满满的福气压住孩子,使其免遭灾祸。</p> <p class="ql-block">对松山俗称“万松山”,奇峰对峙,万松叠翠,碧海生波,蔚然壮美。此处海拔约为1100米。万松碧甲于峰岩危石之间,傲然挺立,顽强潇洒,云出其间,松海茫茫,为泰山一大奇观。李白有诗“长松入云汉,远望不盈尺”。乾隆称之“岱宗穷佳处,对松真绝奇”。</p> <p class="ql-block">泰山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此开始。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633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泰山有3个十八盘之说:自开山至龙门为“慢十八”,再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又十八”,又至南天门为“紧十八”,共计1630余级台阶。“紧十八”西崖有巨岩悬空, 侧影似佛头侧枕,高鼻秃顶,慈颜微笑,名迎客佛。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诗描写其景:“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p> <p class="ql-block">龙门是泰山第二个“十八盘”的起点,龙门至升仙坊为“不紧不慢十八盘”。因在泰山南天门下,左有飞龙岩,右有翔凤岭,两山对峙如龙,中开一窍若门,故曰龙门。此处有龙门坊,坊西侧山崖上榜书“龙门”二字,为清道光年间魏祥摹刻,双字连为一体,为一笔写成,形如花押,似双龙飞舞,气势磅礴。坊东为大龙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p> <p class="ql-block">升仙坊位于中路“紧十八盘”的起始处,为两柱单门式石坊,额题楷书“升仙坊”。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上临岱顶天庭,咫尺仙境,似有飘然升仙的意境,故名“升仙坊”。游人至此小憩,每每浮想联翩。回视山下,常有腾身云霄之感,举首仰望,南天门近在眼前,奋力攀登,岱顶在望。</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南天门又名"三天门",海拔1460米。称南天门,是对北座"北天门"而言,而"三天门"则是对山下的一天门和中麓的中天门(二天门)而言。南天门建于元初,由岱庙住持道士张志纯创建。上有一阁,名"摩空阁"。门的两侧有石刻楹联一副,上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下联: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图志》中说:"磴道盘空,朝天有路矣。"登山至此,顿觉凉风习习,寒气袭人,不禁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泰山》诗中"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明朝王思任也有至此"生平雪三伏之仇,亦一快事"之语。南天门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愿文在仰视南天门,伸出了大拇指。这是在夸自己登山勇敢,还在在称赞南天门雄伟?</p> <p class="ql-block">南天门往上走约2一3分钟便是天街。它是指南天门向东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长约一华里。南天门向北的一段路,约有100米,称为北天街。岱顶天街,商铺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风俗。天街顾名思义是指天上的街市,是国内海拔最高的商业街,也是我国十大特色商业街之一。关于天街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宋初年,宋哲宗元佑年间(1086-1093年),兖州府官吏邵伯温游泰山,写下了一篇《泰山闻见录》,文中说:"因登绝顶,行四十里,宿野人之庐",到了明朝中期,随着香客的增多,天街也开始繁荣起来,隆庆年间(1567-1572),冯时可在《泰山记》中说:"登天门,则平壤矣,市而庐者百余家"。万历二十七年(1599),文学家谢肇浙游泰山,又有这样的记录:梯穷而得平壤,乃有周庐廛。巷成小村落,皆衣食于元君祠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间四月芳菲尽,泰山海棠始盛开。孟夏开泰文明传,岱岳雄姿着秀色。</span></p> <p class="ql-block">“五岳独尊”景观石群位于泰山极顶(玉皇庙东南)去往玉皇顶的必经之路上,海拔1545米。摩崖高210厘米,宽65厘米,大字径55x42厘米。在其右侧有楷书“昂头天外”题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经百年沧桑的“五岳独尊”四个字是正楷书体,系清光绪丁未年间(公元1907年)由泰安府宗室玉构题书。</span>“昂头天外”,系清末广东著名书画收藏家辛耀文所书。两组题刻准确描绘了泰山的壮美,凸显了泰山独有的“君”临天下的霸气。五岳独尊”是泰山众多古迹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是泰山标志性景观题刻,历来被视为显示泰山崇高地位的标志性赞语。第五版五元人民币背景图案便是泰山五岳独尊石刻。</p> <p class="ql-block">仙人桥:是泰山一处独特的地质现象,滚落下来的两块花岗岩恰巧被残存下来的一块石头所支撑,经历风雨侵蚀,形成今天的样子。它是地质发展的一个结果,三块石头互相挤压连接,形成一座天然的桥梁。仙人桥为泰山著名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拱北石:位于玉皇顶东侧日观峰上,长达6.5米,以与地面30度的夹角向北斜上横出,得名“拱北石”,又因为姿态似起身探海,被誉为“探海石”。泰山北依次第升高的千里大陆,面临翻卷自如的万里海洋,拱北石高居其上斜刺青天,显示出巍巍泰山的坚强力度与阳刚之气。登临其上尽可目尽长空、俯察万类。晴可以览山色,阴则能观云海。拱北石因此成为泰山的标志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登玉皇顶》一诗为时年80岁的章蕴登泰山时题刻。章蕴被老百姓称为中国的“女包公”、“妈妈同志”。曾任中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等职,官至正部,91岁仍坚持工作。“八十谁云老,高峰尚可攀。身临玉皇顶,脚下万重山。”此诗所流露出的气势,与她参加拔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反腐工作时未感白头言倦的精神相吻合。</p> <p class="ql-block">雄峙天东碑在岱顶平顶峰北侧,立于康熙三十八年。碑高两米四四,宽七十厘米。碑阳题雄峙天东竖列四字,字径五十七厘米,行书。 孔子小天下处碑重立于岱顶尼父台原址。此碑为天青石,碑身高一点九八米,宽零点八米,厚零点二四米。碑首仿瓦陇兀脊式,碑文共竖排六行。正文为孔子小天下处,楷书,字径零点二八米;款楷书,上款为大明崇祯岁次丁丑仲秋之吉,下款为巡抚山东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颜继祖,巡按山东监察御史洪启遵,守济南道山东按察使李时芫,东昌府推官郭启重立。“孔子小天下处”相传为孔子当年俯瞰天下之地,是泰山顶上诸多与孔子有关的胜迹之一。它出于《孟子·尽心上》。原文是“孔子登东山(尼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其用意是以此为喻,说明“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道理。有比较才有鉴别,有了“大”才显“小”。所以登上东山,就以鲁国为小,登上泰山就以天下为小。对于见过大海的人来说,天下的水就不在话下;对于曾在圣人门下学过习的人来说,天下庸人的俗论就不屑一听了。这对凡夫俗子的我们有着启发意义,实则从远古时代到现在,从看山到做事,道理是一样的:看大势,看大局,看地方,也看大局。泰山为五岳之首,孔子是圣人之首。孔子人中之泰山,泰山山中之孔子,千百年来,泰山与孔子已凝成一个永久的文化符号,并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和血脉。</p> <p class="ql-block">祭天石</p> <p class="ql-block">会当临绝顶,一览纵山小。</p> <p class="ql-block">出于保护膝盖的需要,我们下山不徒步。从南天门索道站坐索道(票价100元)到中天门,从中天门汽车站,坐大巴下山(票价30元)至天外村,再从天外村坐出租车去岱庙。(岱庙与泰山联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岱庙旧称“东岳庙”,又叫泰庙,被誉为“东岳神府”,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祭祀大典的地方。岱庙创建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岱庙“秦即作畴,汉亦起宫”。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后经金、元、明、清历代拓修,逐渐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位于泰安市城区北部,恰在南起旧泰城南门,北接岱顶南天门中轴线上。南北长406米,东西宽237米,呈长方形,面积为9.6万平方米。岱庙的建筑按照帝王宫城形制宫造,城堞高筑,廊庑环绕。殿宇巍峨,宫阙叠嶂。松柏森森,古木参天,遥参亭、天贶殿、秦刻石等景点更是驰名海内外。</span></p> <p class="ql-block">岱庙始建于汉代,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风格釆用帝王宫城式样,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岱庙与北京故宫、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厚载门进。厚载门始建于宋祥符二年(1009),明称后宰门,也称鲁瞻门,是岱庙的北门。厚载,取自《易·坤》所说的“坤厚载物”,即大地因广厚而能载万物之意。</p> <p class="ql-block">厚载门上建望岳楼三间,也称望岳阁,单檐山项,黄色琉璃瓦覆盖,红柱隔扇,远观如空中琼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厚载门望岳阁上远望泰山群峰雄姿,但见层峦叠嶂,连绵起伏,云雾盘绕,拔地通天之势跃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岱庙主体建筑—宋天贶殿: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元称仁安殿,明称峻极殿民国始称今名。它按中国古代建筑最高规格建造,重檐庑殿顶。“天贶”即天赐的意思。相传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书”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兴建天贶殿,以谢上天。整座大殿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殿主祀东岳大帝。天贶殿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亦称“东方三大殿”。</p> <p class="ql-block">天贶殿正中祀泰山神,像高4.4米,头顶冕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与此相对的明间大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像前陈列清代铜五供一套及铜缶、铜釜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泰山神启跸回銮图》绘于天贶</span>殿内的东、北、西三面墙上,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美学价值,壁画高3.3米,长62米,描绘了泰山神出巡回銮的盛况。分启跸图”和“回銮图”两幅壁画。“启跸图”中的人物达二百九十九人;“回銮图”中人物更是多三百三十一人。画中人物身份和姿态各不相同。众多的马匹、骆驼、狮子、麒麟、白象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画中有峻峭的山岭、茂密的林木、湍急的河流以及宫殿楼阁等。画面布局严谨,疏密得体,笔法流畅,是为道教壁画中之上品。从人物的衣着看,穿的是宋代的官服。这场面应该也是宋真宗当年封禅泰山的真实写照。《<span style="font-size: 18px;">泰山神启跸回銮图》是</span>我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弥足珍贵的文物瑰宝。</p> <p class="ql-block">此祥符碑碑阴明代“五岳独宗”题刻。“五岳独宗”4字竖列1行,字径110厘米,楷书。右佥都御史、固安张允济,巡按监察御史、太原王立贤题。万历丙申岁冬十月吉旦。</p> <p class="ql-block">配天门:岱庙第二道门,取孔子语“德配天地”而名。</p> <p class="ql-block">仁安门,位于配天门之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主体建筑天贶殿之前的最后一道门,</span>是泰山岱庙的第三道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天贶殿在元朝时名为“仁安殿”,仁安门始建于元至元三年,所以叫仁安门。其</span>意出自于《论语·里仁篇》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安门下有一道匾额,上书“天下归仁”四个大字,这四个字为唐玄宗李隆基所书,只不过是集自于泰山极顶唐摩崖唐玄宗所书的《纪泰山铭》。“天下归仁”出自《论语·颜渊》。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仁的定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5月15日,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值得永远铭记。这一天,对祖国来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对我来说,攀登泰山成功问顶。巍巍泰山,华夏之尊。庄严岱庙,殿宇辉煌。这次泰山之旅,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阅尽中国千年文明,亦可称文化之旅。</span></p> <p class="ql-block">驴群:纵情山水</p><p class="ql-block">出驴时间:2021年5月15日</p><p class="ql-block">文字:暗香疏影</p><p class="ql-block">图片:众驴</p><p class="ql-block">编辑:暗香疏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