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地:天下李氏出陇西

葡萄

<p class="ql-block">  嫁入李家,自然对李姓格外关注。</p><p class="ql-block"> 在今天陇西县的一个乡村庙儿巷,相传是李氏的聚居地。这里有始建于唐中叶的“李家龙宫”,据记载,规模宏大,建筑规格高于庙堂。因社会动荡,数遭毁废,已不复存在。</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五年(1577年),李氏后裔山东人李汝时任陇西知县,他倡导在原地集资重建“李家龙宫”。建筑巍峨,殿堂林立,特别壮观,虽屡遭毁坏,仍屡建重修,一直保存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1993年以来,陇西县又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恢复原貌的重建修葺,就是当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李家龙宫”。这些雄姿昂然的高大殿堂,排列有序的亭台阁榭、匾额牌坊、碑石家训,雕梁画栋的宗祠,掩映在古柏幽静、肃穆森严的环境里,迎接游人和李姓儿女,供族人敦崇睦族,祭祀先祖。</p> <p class="ql-block">李家龙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世传“张王李赵满地刘”,是说国人姓氏最为众多的几大姓氏,而李姓近亿人口遍布世界各地。随着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李氏后裔寻根祭祖之风日兴,经有关专家多年考证证实:李氏祖根在甘肃的陇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李姓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期,纣王无道,理徵因直言规劝其改正错误,为纣王所不容,而被杀害。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伊候之墟,饥渴交侵,摘路旁李子树上果子充饥才得生存。一感李子活命之恩,二为改姓避难,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所以理利贞改姓李利贞,后迁徙定居陇西,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利贞为得姓始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  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世。李耳九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战国时迁居赵国和秦国,这一派后来分为两支。一支为长子李崇,任陇西太守、封南郑公,居陇西,后来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一支为四子李玑,居赵郡,成为赵郡李氏的始祖。这两支人丁兴旺,都成为名门望族。赵郡李氏后来涌现了赵国大将李牧、秦末将军李左车、唐代大臣李吉甫、李德裕和文学家李阳冰。陇西李氏从李崇起居住在今甘肃陇西,世代为官,其孙李信任秦大将军,封陇西侯,李信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和他的儿子李椒、李敢,孙子李陵都是西汉将军。到了十六国时,李广的16世孙李暠建立了西凉国。李暠的16世孙就是唐高祖李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李氏族裔“得唐独厚”,创造伟业,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李隆基的“天宝盛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建立了不朽功绩,也为李氏树立了一座光彩斑斓的丰碑。有唐一代,李氏一族,英才济济,文臣武将,名士大儒,不胜枚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了大成、西凉等12个政权王朝,但最为辉煌的莫过于唐王朝。 陇西李氏自此繁衍生息,建功立业,根深叶茂。从此李氏延续万代,繁衍发达而成中华第一大姓。时到当今,李姓遍布于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史载:大唐建国后,唐高祖诏令天下,陇西为郡望。封李世民为陇西郡王。唐太宗封李博义为陇西王、李琛为襄武王。唐高宗时封李颖为南安王。时在盛世贞观年,于龙脉圣络宝地。敕建李家龙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font-size: 18px;">  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和“追本溯源”牌匾而闻名。</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目前李家龙宫遗存了十一座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尤其是屋脊的精美砖雕很令人感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龙宫主殿屋脊上安放着九兽(龙、凤、狮子、天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引什),要知道,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十兽,李家龙宫的地位也由此可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邑题写的“陇西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陇西郡始设于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制史。它是“李氏文化”发源地,并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称。历史上,这里是“四塞之国”,兵家必争之地,是秦一统河山后所设三十六郡之一;朝代更迭,几度为郡、州、府治所在。丝绸之路开通后,陇西衢通四海,商贸西域,成为游客熙熙,商旅嚷嚷的大驿站。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 陇西县博物馆中的李氏族谱陈列展厅。</span></p> <p class="ql-block">  李家龙宫广场边的小吃街、文化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