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窑情结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站在东山梁上眺看乌兰窑。</p> <p class="ql-block">重回故里。</p> <p class="ql-block">  我有一条耕地用的鞭子,保存了50多年,每当看到它时,就想起当年在乌兰窑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和伙伴们一起耕地,每天早上3、4点天还黑沉沉的,我们就套上牛去田里耕地,有时还要开荒地,在荒地上挥鞭拉墒开垦土地,不知谁扯开嗓子唱了起来: “崖畔上开花崖畔上红,受苦人盼望好光景...”,苍凉,高亢,在夜空中飘荡,充滿生命的活力,仿佛开启生活的新篇章,拉开了一天劳作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天开始蒙蒙亮了,山脚下村庄里家家户户升起饮烟,一片静谧。太阳刚一露头,生产队长一声长长吆喝: “动弹了”,劳动的大幕正式开启了,欢欢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我们离开校门,进入社会,第一站就是乌兰窑。村里的乡亲们从未把我们当成外来户,热情地帮助我们独立生活,手把手教我们学会劳动技能,待我们如亲人。</p><p class="ql-block"> 在乌兰窑我们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坚韧,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走进社会的第一步我们迈得很踏实,为走向更广阔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离开乌兰窑50多年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使我们鲜有机会回去看望,虽然交通方便,但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记忆中的村子变了,大家的容貌变了,脑海里仍活跃着当年活蹦乱跳的少年和年富力强的青壮年,还有慈祥的老人。</p><p class="ql-block"> 相见不如相知,有些人多年相识一旦分开便不再往来,只是人生中的同路人,乌兰窑短短的几年生活却使我们刻骨铭心记忆一生,保留当年的记忆是一种美好,不相见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狗日的时光,逝去的年华,已经无法使我们再回到年轻力壮。</p><p class="ql-block"> 每次提到莜面,我都会自豪地说: 我们武川的莜面全国最好;当提到土豆时,我也会骄傲地告诉周围的人: 我们武川的土豆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人生经历就要像莜麦一样,先炒熟磨成面,再烫熟,最后上锅蒸熟,无论是搓成窝窝、鱼鱼,或压成饸饹,三熟之后,都是实实在在、抗饥耐饿的健康主食,上的了台面,不输任何场面。</p><p class="ql-block"> 艰难环境中成长,火与水的历练中成熟,莜面万岁。</p><p class="ql-block"> 美啊,乌兰窑,这里连绵的山不高,但能看的很远;这里的一汪泉眼,水不大,但常年流淌。</p><p class="ql-block"> 美啊,乌兰窑,这里的人不多,但勤劳、善良、淳朴,走到这儿就有家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受苦人,天涯相逢皆知己。</p><p class="ql-block"> 乌兰窑相识与不相识的乡亲们,你们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