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游记158】游水墨周庄丹青圣境 感古风古韵水月风情

星空

【星空游记】拍摄曾经去过的那山、那水、那景、那人、那情,记录曾经感悟到的美景美色、风土人情、地理地貌、历史背景、传说故事,在星空走不动的那天重新看看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和快乐。我国著名的游记有:《山海经》、《历游天竺记》、《徐霞客游记》,星空不是旅行家,随性而已。闲来无事,整理照片,写个游记,记录照片的出处,回头再读,每张照片,犹如重游,其乐无穷。 游记不属于文学创作,只是忠实地记录所走过的路,以及那山、那水、那人、那事、那情。星空也不是历史、地理、民俗的专家学者,只能做一个文字搬运工,串接专家学者研究的公开资料,偶尔写一点个人感受,希望下次去的时候能有点更深的体验。分享是一种快乐,偶尔看到星空游记的朋友,欢迎指点迷津,并在此一并感谢,不再回复,见谅。 2021年05月30日,星期日,天气:晴。很久没有去水乡看看了,看到巅峰户外组织去江南三镇游览,正好有时间,便随20多名队友前往一览,感谢领队荣哥(女哥们,王春荣)一路相伴。游览乌镇、西塘后,今天早晨赶往水乡周庄游览。 上午,到达周庄景区游人已经很多,停车场距离周庄景区还有段路程,大约需要徒步20分钟左右,也可乘坐景区摆渡车(20元/人)前往,我们还是选择徒步前往,沿途可看到不少景色。 客服中心游客不少,选择乘坐摆渡车的游人不多。“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让古今多少人对江南的秀丽风光神往不已。江南之美,就美在江南的水。周庄,是一个汇集中国水乡之美的地方。 【急水港大桥】为昆山境内跨度较大、等级最高的桥梁。河面跨度128米,桥长344米,桥面宽12.5米。为四孔36米下承式预应力桁架粱桥。这种新颖的桥型,在国内外较大跨度桥梁中比较罕见。急水港古谓东江,为太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之一。现在仍是苏申外港线的重要航道。 据史书记载,这条航道已有6000多年历史,如今平均每天有4000余艘船只过境,全年通货运量约4600万吨。终日舟来楫往,船队宛若长龙,十分壮观。由于它从不封冻、不淤塞,具有永不衰竭的运载力,人们把急水港称为“上海的莱茵河”,以说明它的重要。 过去,急水港把周庄镇分割成隔水相望的两部分,历来只能靠小船摆渡。遇台风季节,渡口停航,人们就只能望河兴叹。经论证,昆山政府决定建造急水港大桥。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建成通车,结束了千百年来人工摆渡的历史。现在,桥上可通汽车和行人,桥下可通轮船,给周庄的交通带来很大便利。 周庄,在全世界享有“中国第一水乡”的美誉,水域面积18.16平方千米,肖甸湖、天花荡、太师淀等湖荡相连,河港交叉,水路四通八达。不难令人想起“财源滚滚达三江,生意兴隆通四海”的名句,周庄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因此就有了沈万三这个奇葩商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前往景区,站在急水港大桥上,远翘近望,可见货轮穿梭不停的繁忙景象。 【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周庄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佑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周庄位于苏州昆山市,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历史悠久,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中国水乡文化和吴地汉文化的瑰宝。 【云海塔】周庄古镇外的云海塔在云海度假村内,石牌楼和宝塔倒映水中,别有一番情趣。“云海塔”立于周庄大桥南侧急水江畔,1999年12月底落成,塔高42米,为八角九级楼阁式。塔内供奉四面佛,做高层悬挂着一口2吨重的世纪金钟,塔内设有电梯可直达六层。 【周庄云海度假村】位于周庄大桥南端,拥有餐厅、客房、网球场、溜冰场、游泳池、保龄球馆、桑拿中心、高速快艇、游戏机房、桌球等设施,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度假村有民营企业云海集团投资修建,于1996年开业。开业后发生了一起安全事件,有位浴客在洗浴中不幸触电死亡,导致云海度假村停业整顿,1999年重新装修开业。 站在桥上,望向远方,天水一线,蓝天白云,船队穿梭,感觉很美。过桥,继续向景区入口前行。 前行。周庄镇旧名“贞丰里”,周庄地域春秋时期至汉代有“摇 城”之说,相传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播君封于此。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寓居周庄。 周庄牌楼。据史书记载,北宋元佑年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 200亩(13公顷多)捐赠给全福寺作为庙产,百姓感其恩德,将这片田地命名为“周庄”。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随宋高宗南渡迁居于此,人烟逐渐稠密。<br><br> 中国第一水乡牌楼。 古牌楼是周庄入口之一,整座牌楼气势不凡,十分大气,它与西侧的全福塔相得益彰,形成牌楼塔影的经典景观。 领队办票期间,星空溜达了一圈。景区门口有一供游人休息的古建长廊,大家都在准备进景区无人休息。 景区门口两边的商铺,全幅塔就在商铺后面,前往看了一眼。 全福塔是一座集观赏与实用于一身的仿古造型的水塔,该塔建于1987年,共5层,高33米,五层六角,塔内有楼梯达顶,可俯瞰古镇全景。全福塔与“贞丰泽国”石牌楼对峙而立在同一视线里,成为周庄镇标志性建筑。 从“四季园”入口进入可见“全福塔”全貌。2007年首演的《四季周庄》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它是对江南水乡人民与水和谐相处生活画卷的描绘,是周庄向世界展示经典江南水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平时演出时间为:19:30-20:30点,具体需当天咨询售票处。 演出阵容三百人左右,既有专业演员,还有大批来自生活第一线的本地农民、渔民、市民,整台演出将富有生活气息和市井气息。演出在"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里展开,演艺精致、出奇,其地域性、民俗性、观赏性、草根性、艺术性堪称世界一流演艺之精品。使星空想起,在广西桂林看的“印象刘三姐”演出,与此基本一样,也是由当地百姓参与演出。 进入景区回望古牌楼。牌楼塔影指周庄古牌楼和其西北边的全福塔,古牌楼其实是周庄古镇景区的出入口之一,为仿古建筑,四根花岗石柱子支撑起木质斗拱和重檐翘脊的盖顶,气势非凡,与高33米、五层六角的仿古宝塔全福塔相映成趣。 古牌楼之所以名字中有“古”字,是相对位于全功楼西端的新牌楼而言的。古牌楼北侧匾额“贞丰泽国”为沈鹏所书,柱联“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为冯英子吟句、顾廷龙手迹,南侧匾额“唐风孑遗”为使用左手执笔的费新我所书,柱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凌云塔影横斜景亦奇”是由周慧田借用古诗句吟成并挥笔题写的。 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周庄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周庄镇大部分住户,都是临水而居。吴淞江、娄江横穿东西。湖泊较大的有淀山湖、阳澄湖、澄湖、傀儡湖。 【三元楼精品客栈】位于周庄古镇景区,临河而建,装修古朴典雅,古色古香,与景区环境完美融合。 小巷的两边摆满了商铺,基本上已经商业化,少了一份古韵,游人络绎不绝。虽然没有达到熙熙攘攘的景象,但是要拍摄一张没有人的小巷,还是比较困难的。 周庄的水系十分发达,大小河道纵横交错,连接着家家户户,可能相互之间串门都可划着小舟前往。 周庄作为一个有名的古镇,特别是双桥景点的小桥流水人家,吸引了大批游客,也吸引了写生的人群。因此,周庄因陈逸飞的油画闻名世界,他画笔中的周庄双桥是这样一副景象。 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美国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再前行,过了码头就出景区了,原路返回。 民宿。 【富安桥】始建于1355年,后由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重建,变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贵又平安。富安桥是一座桥与楼联袂结合的独特建筑,桥身用金山花岗岩精工而筑,桥栏和桥阶用武康石堆砌。桥侧还有桥楼四座,在水上遥遥相对。桥的接替上刻有吉祥浮雕图案。桥身四侧建有飞檐翘角的楼阁,飞檐高啄,遥遥相对,宛如阁中飞桥,又像桥上建屋,桥、楼合璧,相映成趣,为江南桥、楼之冠,是古镇周庄的象征。 【富安楼】建在富安桥头,福安楼沉淀着几百年的底蕴,迎接着八方游客。旁边有块牌匾上书“灵魂当铺”有点创意,号称是“火锅卤味开创者”口气不小。中国人好吃、会吃、能吃,不知是否有人为满足三寸喉舌而当掉灵魂。哈哈,都是玩笑而已。 周庄,虽历经九百余年沧桑却完整保存着原有的依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的明清风貌和格局,是游人魂牵梦萦的梦里水乡。 【沈厅】沈万三的故事听了很久,到了周庄才知沈万三是周庄人。我们知道的很少,还是看看专家对沈厅的描述比较详细。沈家作为周庄最大户的人家,其住宅沈厅无疑是颇为讲究的。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对,就相当于咱现在30户普通人家的面积。住宅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间。 第一进水墙门,紧挨河道。水乡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经商的沈家时常有货物运来,便直接将船停靠此处,相当于是沈家的私家码头。如果有远房亲戚坐船来访,主人也是在这里迎接。 第二进门厅,张灯结彩,主要用来装饰门面。此外如果沈厅有事发生,也不用挨家挨户去通知,门厅上挂个饰物大家一看便知。比如挂个红灯笼,那当然就是有喜事了。门厅上面还雕刻着一个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喻意进门有宝,聚宝盆可是沈家的镇宅之宝。沈家的房屋是属于倒“八”字型的,越走越开阔。 在天井里可以看到写有“敬业堂”的一块石碑。据记载,建造沈厅的主人沈本仁早年不务正业,所交之友都是些不良青年,等到沈本仁的父亲过世以后,周围老百姓都在议论,说沈本仁要是如此下去,不出三年时间,必定要把沈家财产败光。 沈本仁听到这些话,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决定用心经营农田。后来,在原来居住的大业堂边上续拓建敬业堂,也就是今天的沈厅。在沈本仁的努力下,沈家已是良田千亩,渐渐成为一镇大户。 第三进茶厅,家具布置稍显简单,这一间并非用来招待所有客人喝茶谈事。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非常强烈,客人来访,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宾到正厅接待,而像船夫、轿夫这些小跟班就只能在茶厅坐一会,等候吩咐。<br> 沈厅有七进五门楼,在第三进和第四进之间的门楼是五个门楼中最精细的一个,也许是面对正厅的缘故,所以这个门楼显得分外宏伟而又精致。从高大门楼到细微雕刻,无不体现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正中刻着“积厚流光”,这是沈家的一大家训,希望后代子孙积善德,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 砖雕属徽派建筑特色,砖雕上有一层用零碎小砖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的分布在上面,支挑着伸出砖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结构,它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在老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 斗拱出现得很早,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的铜器就有斗拱的形象。到唐、宋时期,这种斗拱的形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随着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房屋的墙体普遍用砖,房屋的出檐不需要原来那样深远了,斗拱在屋檐下的支挑作用逐渐减少,斗拱本身的尺寸也因而日渐缩小,我们在宋朝以后的建筑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现象。 明、清时期的建筑,屋檐下斗拱的结构作用相对更加减小,斗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性的构件,沈厅砖雕的斗拱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另外,在沈厅可以看到超出屋面各种式样的马头墙,它既用来装饰,又起到减少风势、延缓着火房屋火情蔓延的作用,所以也称之为封火墙,这是属于“绍帮”建筑特色。 第四进正厅,正厅用来招待贵宾,也是沈家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是全宅的中心,明亮宽敞、气派讲究。正厅空间大,厅内与天井直接联通,采光适宜、空气流通。有资望的家庭,住屋往往取名为某某堂、某某屋。沈家正厅取名“松茂堂”,希望财源广进,像松柏常青,这三个字是由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所书,他是当时轻工业的代表人物。 正厅的后板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主要的家具,案前的八仙桌到逢年过节时会移至厅中央,摆上各式供品,一家人面对几案上的祖宗牌位行祭祀之礼;或者把供桌移至前檐下,在厅内面朝天井拜祭天地神仙。 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也都在此行拜。厅内页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祠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厅内,按习俗做道场,所以正厅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 清代建筑,尤其是在南方非常注重雕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等建筑饰物。沈厅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房梁上面刻有许多小动物,例如仙鹤、麒麟等等,栩栩如生,那么在角落盘居着的是什么动物呢? 像龙,但不是龙,众所周知,龙是皇家建筑专用饰物,清代较过去的封建社会略为开放,因此松茂堂上刻有三爪蟒龙,它象征富贵,而最高的饰物当属皇家的五爪金龙,这种雕饰属于“苏帮”艺术,沈厅集三帮建筑艺术为一体,相辅相成,自称特色。正厅的屋顶有两层,能看到的只是下面一层,这种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 木结构的建筑除了怕火之外,还怕潮湿。雨水如果经屋顶漏至下面梁架,日久天长,会使木料腐蚀,因此屋面上除了铺瓦之外在下面还铺了一层薄砖。说到屋顶,大家都知道我们江南这一带都是飞檐翘,大屋顶。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因为是木结构体系,用木料构成的屋顶部分在房屋的总体型中就相对显得大些,房屋面积越大,屋顶也越高大,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这样的大屋顶甚至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个部分。古代文人将它们形容为“如鸟斯革,如翬斯飞”像翠鸟展翅高飞,笨重的屋顶变得轻巧,这是古代匠人的一种创造。<br><br> 沈家正厅有个最特别的地方,两侧墙壁上各有一个窗口,有什么作用呢?很有意思,如果有小青年到沈家来相亲,沈小姐不方便到楼下接待,那她又很想看一下对方长相,怎么办呢?她就可以跑到二楼掀开一条小缝偷窥一下,满意的话可以抛绣球,不满意就关上窗口。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沈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当时子女多少有点自主权,还是比较民主的,是渐渐向自由婚姻过渡了。沈厅的家具比较硕大,雕刻很精细,显得雍容华贵,这就是清式家具的显著特点,边上还有落地屏风,上面镶嵌着天然大理石,上面的图案有人说象山峰有人说像云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沈厅的格局是前厅后堂,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只能在后堂起居,如果有男宾客来访,他们只能到正厅为止,封建社会时候都讲男女授受不亲。 第五进大堂楼,女子生活起居的地方,家具小巧秀气,中间的圆桌可以看出,家眷生活的比较融洽,经常围在一起聊天,非常和睦。旁边像床一样的,这是“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沙发,女眷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美人榻”。 第六进小堂楼,里面有一尊沈万三的塑像,沈万三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小时候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全家从南浔搬到周庄,刚到周庄时,靠耕田起家,积累了一定资金,长大后的沈万三商业头脑非常灵活,利用周庄的水利条件,把这一带盛产的丝绸、瓷器等等运到南洋,又把国外的珠宝运到中国,在以前叫做“通番”,其实就是国际贸易。 【走马楼】楼上被称为走马楼,因收费使很多人驻足,二楼基本没有几个游人,其实收费必有收费的道理,也许别有洞天。走马楼是南方民居建筑中一种特有的建筑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楼屋。甚至骑马可以在里面畅行无阻。<br> 沈万三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人怕出名猪怕壮,由于沈万三钱太多了,所以引来了朱元璋的嫉妒,当年朱元璋处处刁难沈万三。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听取大臣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修建南京城墙,但是国库空虚,所以要江南这些有钱人集资,沈万三堪称“江南首富”,自然分到的任务最多。 据说,南京城墙1/3的修资都是沈万三一人所出,由于施工士兵比较卖力,提前几天竣工,沈万三得意忘形,看大家比较辛苦,决定犒赏三军。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正好有了治罪沈万三的借口,他说:“沈万三是想收买军队,篡夺皇位”,当即要把沈万三问罪杀人,幸亏马皇后刘伯温等人出面求情,沈万三的脑袋保住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沈万三被发配到云南充军,客死异乡。 传说沈万三有个聚宝盆,里面的财富取之不尽,当朱元璋知道后,命沈万三上交,沈万三不得已,把聚宝盆交了出来,后来在修建中华门时,由于地陷坍塌,朱元璋下令把聚宝盆埋在下面,因此,中华门在以前叫聚宝门。 第七间餐厅,万三家宴,最中间那个就是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它的做工相当考究,要经过几个小时的焖蒸煨煮,加上十几味原料,才形成了蹄色酱红,香气扑鼻,外形饱满的特点。那么为什么叫它为“万三蹄”而不叫“猪蹄”呢? 很简单,沈万三和朱元璋一个朝代,如果沈家吃的是“猪蹄”,那岂不是每天都啃皇帝的腿,以前帝皇都有姓氏避讳的,所以当时沈万三灵机一动取名为“万三蹄”,另外万三蹄吃的时候也很讲究,一上桌不能马上动筷子动刀,那怎么吃呢? 其实每个蹄上都有两根骨头,一粗一细,吃的时候把细的那根抽出来,以骨代刀将蹄划开就可以了,现在万三蹄是团圆的象征,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了,一定会有这道菜,所谓“无蹄不成宴”。 边上是厨房间,这个灶是我们这一带最大的,有四个大锅两个小锅,前面有个黑色的木板可以自由移动,相当于围裙,上方有两个圆孔,相当于抽油烟机,边上有个红凳子,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栏目,它就是以前的榨汁机。 沈厅的备弄两边上有一些铜板画主要是介绍沈万三的生平事迹,从他经商致富,到遭受朱元璋迫害,到最后被发配充军的全过程,这些铜画增加了周庄旅游的文化底蕴。 沈厅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了严重破坏。1983年以后,政府开始对沈厅进行修缮,先后修复了松茂堂、茶厅和大堂楼,开通了走马楼,后厅屋也已与波光粼粼的银子浜沟通。经过修缮的沈厅,恢复了清代建筑的风貌,也成为周庄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沈厅的房屋结构属苏派古建,古建对房顶的装饰也是十分讲究的,花鸟鱼虫雕龙画凤。苏派与晋派、皖派古建有些不同,感觉更加精细,堪称艺术品之作。 【金漆木雕】又称潮州金漆木雕,简称潮州木雕,是一项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发源于广东潮汕地区得名,潮州木雕与东阳木雕并誉中国两大木雕体系。 金漆木雕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潮阳县志》记载:"潮阳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至明清,邑内官宦、商贾及富有人家,崇尚雕梁画栋,其艺精巧,富丽堂堂。清末,潮阳关埠下底人黄武贤,跟随左宗棠平息新疆叛乱有功,被朝廷加封为云南提督。 金漆木雕始于唐,盛于宋。在庙宇建筑中,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木雕工艺,往往带有故事性,蕴含发人省思的意义;而供人祭拜的神像,也常是木头雕刻,甚至贴上金箔以显示尊贵以樟木为主要原料进行雕刻,并在其上髹漆、贴金的木雕。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 清代乾隆以后,金漆木雕成为显耀华贵的工艺品,并广泛用于厅堂、居室中的门、窗、屏风、几案、挂屏、横匾、床榻、橱柜、睡枕以及神龛、神像、神牌、馔盒、香炉罩、烛台等。这个时期的金漆木雕,题材广泛,构图复杂,使用浮雕、圆雕、镂雕等各种技法,特别是运用多层次的镂雕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漆木雕主要流行于广东潮州地区和福建莆田地区,还有浙江青田,这三个地区(的金漆木雕),明清(时期)都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长期的过程当中,它不断形成了一些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出沈厅,继续前行。 【全福寺】路过全福寺外墙,庙门关闭,也许还有其他门可入寺。全福寺又称「全福讲寺」,宋元佑元年(一零八六年),周迪功舍宅为寺,在镇北白蚬湖畔建全福寺。经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名寺。殿宇曾一度改作粮库,随著周庄镇旅游业的发展,於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不到一年,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建成了。 全福寺又称「全福讲寺」,宋元佑元年(一零八六年),周迪功舍宅为寺,在镇北白蚬湖畔建全福寺。经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名寺。殿宇曾一度改作粮库,随著周庄镇旅游业的发展,於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不到一年,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建成了。全福讲寺处於全园中轴线,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借水布景,巧夺天工,既有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有建筑艺术的美轮美奂,园林景色,如诗如画,令游人流连忘返。 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步入殿内,高达三丈有馀的如来大佛巍然盘膝而坐,佛掌中可卧一人,佛身倍於江浙各大寺院。据清「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一六四八年),总戎杨承祖兵驻百蚬湖,迎於寺内。大佛左右伫立伟如二峰的文殊、普贤佛像,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一进山门耸峙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入山门,五孔石拱桥临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令人沈醉在「千层翠盖万妆红」的诗情画镜中。 过拱桥可直抵指归阁,三进为大雄宝殿,飞檐翘角,轩廊环绕。屋高十八公尺,项脊上「佛光普照」四个大字闪闪发光。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步入殿堂,无数宝相庄严的大佛小佛重重叠叠,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如临佛国。 周庄的风景点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号称"水中佛国"的南湖。在浩瀚的南湖边上,有一座南湖园,占地50多亩,分春、夏、秋、冬四个风景区。春、夏景区以荷花池为中心,望湖楼、湖心亭、九曲桥等建筑盘旋环绕其中,还有石舫隔水相对,好一派宁静雅致的古典园林风光。 在九曲回廊的石凳上稍作休息,我们便向秋冬景区走去。秋景区集厅堂、亭榭、轩祠、假山为一体,林木葱郁、屏障假山,是以全福寺为中心的佛教建筑群,颇有宗教色彩,无数的善男信女来此上香朝拜,南湖之所以名为"水中佛国",也是因为全福寺而得名。 《周庄镇志》记载,南湖本名张矢鱼湖,是西晋文学家张翰的故乡。在西晋惠帝时期,张翰任大司马东曹掾,他与齐王司马同辅政。但是他忽然辞官返乡,与动乱的世事隔绝,并常年游钓于周庄南湖,过着悠闲宁静的生活。 "莼鲈之思"的典故:有人问张翰为啥辞官,他笑答:"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杯酒。" 难道说一个文学家真的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吗?非也!原来当朝政治腐败,天下动乱,为了避免不测之祸,张翰不得已才以思念家乡的菰莱、莼羹、鲈鱼为借口返乡,个中滋味怕只有张翰自己才能体会了。 到了唐朝,诗人刘禹锡遭贬,也来到水乡周庄的南湖边小住,等他离开之后,老百姓便将他的住所改建为佛堂。在湖边有一座清远庵,庵里有刘公祠,祠中供奉的不是别人,正是刘禹锡。现在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名人,新建了思鲈堂和季鹰斋,以及刘宾客舍和梦得榭。 现在女子酷爱汉服,在南方景区内随时可看到身着汉服的年轻女子,她们也许是在穿越时空,感受一下前世大家闺秀的感觉。其实,在“女子无才便是德”,大门不出二门不到,甚至连绣楼都不能下的那个年代,女子就像被圈养的笼中小鸟一样没有自由,她们就不羡慕那些大家闺秀了。 南湖秋月园占地五十四亩,建筑面积六千三百平方米,分春、夏、秋、冬四个景区。 春、夏景区以山水园林为特征,以荷花池为中心,望湖楼、湖心亭、九曲桥临池而筑,凌波石舫隔水相对,一派古典园林的风格,宁静雅致。春天,池边垂柳依依,百花吐艳;夏天,荷池红:幢翠盖,金鲤跃波。秋景区集厅堂、亭榭、轩祠、假山为一体,古意盎然。其中的思鲈堂和季鹰斋,是为纪念张翰而建造的,而刘宾客舍和梦得榭,则是为纪念刘禹锡而建造的,代替了原来的刘公祠。冬景区以全福寺为中心。 离开南湖,继续前行。 【吃讲茶】老周庄人的闲适生活。周庄人“吃讲茶”,一边吃青团子、豆腐花、定胜糕等饱口福,一边天南地北无话不谈联络感情。与老周庄人拼桌,品尝纯手工的糕点小吃,听自编自演的曲子。这里有早茶和下午茶。吃早茶,来一壶茶,几份点心,围在桌前聊聊家常。下午茶,在茶香中听曲喝茶,过一个慢悠悠地闲适生活。 民宿。因地方太小,床单被罩都是吊在院落中晾晒的,有点意思。 小院装饰的很别致。 这么窄的河道也有小舟穿行,两条船肯定无法错开,大概都是单行道,应该有他们的交通规则。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面前是一个天井,绿意盎然。两侧是低矮的厢房楼,上下落不都设蠡壳窗户。在漫长的岁月中遭到损害的砖雕门楼,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 大厅轩敞明亮,—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离开沈厅,继续前行。 【澄虚道观】位于中市街上,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自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恢宏,清乾隆时,已形成前后三进的宏大建筑,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从外面看其貌不扬,实际却是周庄一大骨董。 每年农历6月21、22日,还要举行火神醮,设坛祭祷。每逢后两天,还举行规模较大的雷祖公醮,观内法师、道士均内衬竹枝衫,外穿道袍,按照严格的仪程仪式,吹打鼓乐,诵经赞礼。1993年,重新修缮澄虚道观,保持原有的宋代风格,古色古香。1994年8月7日道观正式对外开放。院内烛光融融,香烟袅袅,使人心醉,道观旧日盛况,可见一斑。 澄虚道观殿宇森严,青石殿基,重檐歇山顶。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文昌阁、圣帝阁等。殿内有屋里轩廊,从殿内拾级登楼,为"指归阁"。玉皇阁内,正中供奉"先天斗姆大圣元君"塑像,故又称"斗姆殿"。 因该道院与苏州玄妙观同属"正一派"。故在斗姆像之前还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塑像,唯形体较小。指归阁上,初有关云长塑像外,还有三十六尊天神天将,其面部表情,头和手的姿态,手持的器杖、衣着风度,各不相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圣帝阁肃穆庄严,正中端坐玄天上帝,两旁则是雷公、电母、托塔天王李靖等八位天神天将,表情各异,神态威武,配上山水云烟之天幔,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砖坯玉坊】旧时,制坯是周庄地区主要传统副业,因工艺简单,技术要求不高,主要靠劳力生产,将泥土和粘,入木模内成形,晾干后出售给砖瓦窑烧成砖瓦,周庄农民大都擅长。 周庄农民大都擅长。掼坯劳动强度大,还损坏土地,价格上受窑户操纵,往往全家通力合作,收入甚微,仅维持生计。解放后,因掼坯与农业争劳力,损田地,政府除采取发展其他副业项目,逐步代替该项副业外,并对掼坯用地,取土深度等方面加以限制,以保证有计划地控制粮田面积,一度还禁止掼坯。 解放后,因掼坯与农业争劳力,损田地,政府除采取发展其他副业项目,逐步代替该项副业外,并对掼坯用地,取土深度等方面加以限制,以保证有计划地控制粮田面积,一度还禁止掼坯。 离开砖坯玉坊,继续前行。地处小桥流水之地,令人目不暇接,逛的有点悠哉,快到集结时间,需要加快速度。 【贞丰桥】周庄古名贞丰里,贞丰桥以此得名。这是一座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单孔石拱桥,桥洞完整,磨石斑驳。桥北有迷楼,迷楼曾是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等人聚会的地方,柳亚子曾写有“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央”的诗句。 【迷楼】地处贞丰桥畔,原名德记酒店。德记酒店地处小桥流水、富于诗情画意的闹市之中,宾客设酒临风。窗外波光桥影,舟楫往来,飞燕呢哺人轩窗,鹭鹚搏鱼生妙趣……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风景宜人亦迷人”,故得“迷楼”雅称。贞丰桥和迷楼现仍保存如初,一桥一楼,相得益彰。 民宿,装修的很别致。周庄贞丰轩精品客栈位于周庄贞丰街蚬园弄,毗邻贞丰十二坊,因此而得名,同时传承了其中国传统匠人精神。客栈以江南染布饮茶的老生活为引,加入呆住“如同隐士,心同鹤悠”的精神内核,为旅人开启别样安然的水乡生活。当草木染以纯天然植物本色晕染出斑斓色彩,与质朴、纯然、本然不期而遇,在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下,忽感生命的善意与本真。 【怪楼】是周庄唯一的一座集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全新概念的周庄旅游景点设施,必将能给您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无穷的欢乐。因时间有限,星空无缘进入体会一番,记不清在什么景区见过,并进入体验一番,出来时头晕目眩,其中原理应该是大同小异。 怪楼满是青苔的外墙表明这是座历史悠久而且少有人气的楼房,怪楼的怪不仅仅在表面,更在于怪楼的内部,首先进入到大厅里,所有的设计和家具的摆放都是本末倒置的,也就是说桌子椅子的腿全都固定在房顶上,连对联的字都是反的,你可以在这里留张影骗骗人,好像不费吹灰之力就具有了“拿大顶”的本事。怪楼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房间,比如“楼主的秘密”什么的,怪楼里昏黄的灯光和木质楼梯发出的“咯吱咯吱”的声音真能让人出一身冷汗。 怪楼是周庄一个有钱而又心理有点歪曲的怪才设计建成的,怪楼乌墙乌瓦乌柱,门口两扇有着青铜怪兽的褐色大门上挂着两只大大的青铜门环,周庄处处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里却见门口两个白纸糊成的灯笼,上面各写着一个大大的黑色“怪”字,字也是怪怪的:横不平竖不直,给人的感觉是阴森森的冷,就象是恐怖片中那闹鬼的鬼楼。 穿墙走壁、隐身人、空中浮游、变形人、小人国、从巨蛇口中脱险等这些您只能在科幻小说或科幻片、以及童话小说和您的梦境中才能看见和感觉到的情景,在“怪楼”的幻视馆里您不仅能看见而且您还能亲身经历和实现这些匪夷所思的幻觉体验。因为需要另外收费,所以里面游人很少,收费自然有收费的道理,这种景点星空一般都会去感受一下。 继续前行。 【周庄博物馆】设在一幢古朴幽雅的宅楼里,自有一番魅力。门前清水流淌,绿树掩映,整洁的石板老街,迎来四方宾客。正门挂有“周庄博物馆”匾额,跨进门槛,依次步人前厅后堂,两边厢房夹拥,中间天井贯通。后边小院内修竹丛生,幽径生趣。踏梯登楼,置身雅室深阁,推窗外眺,远水村舍,尽收眼底。 馆内有镇北太史淀湖底出土的良渚文化和印纹陶文化文物。五千多年的石器、陶器、古木井板等数百件文物,昭示着这样一个古老故事:早在原始社会至宋代,先民们就在周庄太史淀这块神秘而美丽的水土上生息繁衍。 今人透过石斧、石刀、石犁等粗犷而不乏奇巧的形制以及印记在黑陶上拙朴而不失精美的图纹,不难猜测先辈们抵御洪水猛兽,从耜耕到犁耕,顽强执著的生存状态和单纯向上的审美意识。 馆内也有出自现代著名艺术家们之手的画、摄影、工艺美术作品。他们用不同的艺术, 演绎着“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浓浓乡情。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界大师们,特意为’98中国苏州周庄国际旅游艺术节而精心创作的200余件作品,借助金属、塑质、竹木、石贝、丝绸等各类材料,运用雕刻、绘画、剪贴、制扎、刺绣等艺术手法,无不洋溢着周庄水乡风情。 它们简练清新,生动多姿,是游客们喜爱的旅游纪念品。有一幅集书、画、篆艺术于一体的长卷,其品位之高、容量之大,不仅是周庄如今所珍藏的书画作品之最,在我国书法绘画史上也属罕见。此巨幅长25米,宽0.9米,向人们全方位展示出周庄古朴秀美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是由著名书画艺术家大康、梁树年、刘炳森、沈鹏、雷正民和白雪石任总顾问,北京梦禹文化有限公司邀30位书画名家,历时半年多创作而成的。 馆内最引人注目的展品,莫过于一件件反映水乡先民劳动、生活、娱乐的器具用品。弯弓饰雕的桃木翘龙扁担,让人仿佛听到嘹亮的挑河泥号子从金黄的油菜花田里传来;水车上的榆钵杨戽,让人遥想夏风中的水车,扯上竹樯布帆咿咿呀呀转个不停;圆溜溜的木砻石磨,让人追忆秋收过后农家屋里打米碾粉、,蒸糕酿洒的丰裕景象;农船上的罱泥篓、渔舟上的木桨,让人不忘破冰积肥的辛劳,领悟独钓寒江的意境……<br>周庄博物馆里盛满了乡情。 春秋战国时期,周庄境内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 返回古牌坊出口,前往停车场,距离有点远。 路过云海休闲度假村,里面的景致修的不错,没有时间进去一览,只能留个念想了。 返回停车场,等待队友前来集结。开车,一路顺利到达青岛,打道回府,圆满结束本次旅行,感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