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运录 今天下午来一点半,我正在老家看母亲,小友丽在微信里急切的求我救救她同学。<br>我说咋回事?她说她同学薇薇好几天没有来学校上课了。今天才得知她的情况,原来早在几天前她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br>接着,她给我发来了省级医院的心理测量表,结论如下:<br>严重抑郁症症,严重焦虑症状,严重躁狂症状。<br>并哭丧着说:医生告知她父母带女孩赶快去省城住院治疗!问题是但她同学不肯去治疗。<div>老友,这可怎么办呀???<div>丽哽咽说:薇薇确实有自残行为,手臂都被刀划满了密密麻麻血痕和伤疤。<br>“宝贝,放心!我帮帮助她!”</div><div>我怎么联系她?<br>丽说:今天下午我们几个要好的女同学一起约她出来,一起见个面聊聊。<br>我告诉丽,说没有问题,叫她同学放心!</div><div>你看,地点就放在眠山公园?还是我家里?</div></div> 大约下午四点多一点,我家客厅突然“闯入”了几个不速之客,接着有喧哗声,她们就是丽的同学。<br>打完招呼,我叫她们坐下。我用近乎调侃的语气结束了开场白。<div>随后我就问薇薇,是什么让你抑郁?<br>薇薇默不作声。<br>肯定有诱因吧?是你爸妈骂了你,严加管教了你?还是校园欺凌你?或者学习成绩滑坡?还是“例假”出现紊乱?<br>薇薇一一摇头。<div>难道是失恋?</div><div>薇薇娇羞地点头。<br>原来如此,失恋引起的抑郁情绪。</div><div>顿时我心里就有底了,这孩子应该不是抑郁症。<br>接着,我开始解释她的自残和躁狂行为,几个女孩都表示十分赞同。</div></div> <div>薇薇也认为自己的问题就是失恋造成的。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或者说父母也是外行,看到医生权威的诊断就信以为真,以为得了严重精神病。因为孩子的精神病性症状都具足了。</div><div>我问薇薇:医生除了叫你填写心理测量表,有没有问你近期遇到过什么刺激,你的心境为什么变得这么差?<br>薇薇摇摇头,说没有。</div><div>接下来,我就开始帮她解开失恋的心结。<br>我讲了“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狡猾的狐狸是如何打动笨嘴乌鸦的心,最后残忍地将之抛弃。<br>既然那男孩变心了,说明人家现在不喜欢你,他可能移情别恋,找到了自认为更好的女孩做朋友。<br></div> <br><div>以前和你甜言蜜语、山盟海誓,都是过去的、不算数的。<br>我又跟她讲了到街上选衣服,随便挑选一件衣服穿上后,你会发现过不了几天,你又会发现更好的衣服,然后就觉得身上穿的老土,就像换一件新的。</div><div>讲了几个故事后,我问薇薇:男孩现在变心被你发现好,还是以后等你们结婚生子后才变心被你发现好?<br>薇薇说:肯定是现在发现好啊。<br></div><div>所以我要恭喜你啊!你现在就发现了隐藏在身边的“叛徒”或毒瘤。<br>话说回来,除了让你暂时感到伤心,受点痛苦,你也没有受多大损失。要是等你们结婚生子后“叛变”,那后果不堪设想啊。<br></div> <div><br>薇薇拼命点头,大声喊到:对对对!</div><div>丽再问我:她的情绪经常失去控制,并且自残怎么解释?<br>我说,这很简单。<br>失恋的人,心情肯定很糟糕。这时候,一点火星就容易爆发。要么用自残(自我攻击)的方式以削减精神上的痛苦;要么以向外爆发的方式释放负情绪。</div><div>接着我又讲了几个例子,特别讲了爱情和学习动力的故事。<br></div><div>这时丽感慨说:人的选择真的取决于眼光。</div><div>对!你说的很对!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眼光。</div><div>买什么样的衣服,取决于眼光,交什么样的朋友,取决于眼光……而眼光的高低取决于你的高度。</div>只有学习才能进步,只有进步才能登高,只有登高才能望远,才能一览众山小。<div>如果你们要想找到理想的人生伴侣和幸福,就一定要学习文化知识,不然就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到更多美好的东西,选择的范围才能更广。</div><div>四个女孩个个目瞪口呆,点头称是。并且都说:看来只有先学习文化知识,再……但是我们有些科目比较弱势?</div><div>不要紧,你们还是初二,乌龟和兔子赛跑的故事知道吧?</div><div>你们现在先把基础文化课程学好,等你们上了高中以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偏好确定自己的高考方向。</div><div>孩子们高兴地点头,并且在默默加油!</div><div>薇薇同学突然站起来,非常高兴地说:我要学习舞蹈,走艺术的道路。</div> 吃一堑长一智,薇薇同学这些日子天里感受的痛苦,无疑会增长许多见识。<div>今天是个好日子,6月6日,意味着顺顺利利,你们几个同学好好庆祝吧。心结已开,薇薇同学跳起来和大家相互拥抱。<br>我也顺便赠送一本签名的拙著《情绪心理学》给她留作纪念。<br>我想,最高兴的还是薇薇的父母。虽然他们还不知道此时此刻自己的女孩已经打开心扉,抑郁情绪一扫而光。<br>爸妈获悉女儿一下子颓废了,自残了,就马上丢掉外面的生意,匆匆忙忙赶回来陪女儿,明天还准备送到省城精神病科住院治疗呢。<br>看到孩子们欢声笑语下楼,各自骑着车离去,我感到非常欣慰!</div><div>当然也为自己的有一次善行而感到由衷的自豪!<br>一看到了六点,我得赶快去游泳。<br>江面上的夕阳很美,带着喜悦,一头扎进了激流的江中……</div><div>好爽!快乐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div><div><br></div> 结尾的话:<br>这女孩前后不到十天的精神病性症状(心理测量表现重度抑郁、重度焦虑和重度躁狂情绪),就被省级正规医院通知住院治疗,这是不是太敷衍了事?<br>作为医生,为何不询问“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就轻易下结论,草率通知病人家属要住院治疗,这似乎不妥!<div>如果薇薇真的被家长弄到精神病院住院,这女孩的未来会怎样,谁也不敢说。<br>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精神病的标签和阴影将会伴随她的一生。</div> <b><i>作者简介</i></b><br><br>袁运录,公安民警,认知心理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华网教育心理频道、凤凰新闻专栏作家,知乎、今日头条心理领域创作者,上饶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余干县关工委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副主任。<br>1988年因为严重口吃和强迫症到上海接受心理治疗,并开始研究心理学.<div>2008年“火车悟道”走出抑郁后,创立秋水理论.<br>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笔名在《中国心理与健康》杂志、中华网、凤凰新闻、知乎等媒体发表上千篇社会心理研究和实践文章,并接受过十几万人次心理困扰者的求助和咨询。<br>研究方向:强迫、口吃、抑郁、焦虑、失眠等症和青少年心理创伤、家庭婚姻等心理问题.<br>代表著作:《情绪管理学》《口吃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br>正在出版《强迫症原理与康复》(江西教育出版社).<br>正在撰写《恐惧心理学》和《攻心36策》。<br></div> <div><br></div> <br><br> <br><br><br> <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