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东游记(2):辉煌闽西南

穷游老憨

闽西南是革命老区,许多地方都留有红军的印记。闽西南也是风景名胜汇聚之地,武夷山、福建土楼等闻名中外。因多年前游览过南平市的武夷山等风景区,所以这次来到闽西南,便没在南平停留,直接进入三明市,从北至南游览了尤溪的联合梯田、连城的冠豸山和培田古村落、上杭的古田会议旧址、南靖的田螺坑土楼群和云水谣等风景名胜。 联合梯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联合镇,涉及联合、联东、联南、联西、东边、云山、下云、连云等8个行政村,绵延数十里,面积达万亩。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全国五大魅力梯田,发现海西之美十佳景点,福建最美梯田,福建省摄影创作基地。 联合梯田,分布在秀丽的金鸡山脚下,处于海拔200米至1000米之间,落差达700余米。云、山、水、田有机的融为一体,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联合梯田所处的高山片区全是崇山峻岭,所有的梯田都修筑在山坡上,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梯田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上千级。 登上金鸡山高处,便会看到梯田遍布山上山下,蔚为壮观,神奇壮丽。 联合梯田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的大型古梯田群之一。据说早在13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运用原始的简陋生产工具依山造田。唐宋以后,随着大量移民迁入定居,联合梯田逐步形成较大规模。 联合梯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原始生态摄影和休闲旅游农业观光资源。据了解,每年的3至5月为梯田灌水期,8至9月为稻谷成熟期,这两个季节均是景色最好、摄影最佳的时候。我到达时已是3月中旬,只有零星梯田灌水,大面积梯田尚未灌水。当地居民告诉我,今年的灌水期要到3月底以后了。没能看到最美的联合梯田,实在是遗憾啊! 遗憾的离开联合梯田,驱车来到连城冠豸山风景区。冠豸山,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城东郊1.5公里,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冠豸山平地兀立,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因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武夷山同处一条武夷山脉,同属丹霞地貌,而享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美誉。拥有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景区,而最经典最受世人推崇的是冠豸山和石门湖两景区,所以游人多会选择一日游这两景区,我亦如此。游冠豸山,可先游湖后登山,也可先登山后游湖,我选择了后者。 登山不远即见“项南纪念诗碑”,这是为纪念项南同志诞辰90周年而建,由新加坡爱国侨领李陆大捐资,碑文内容为赵朴初题写的《项南哀辞》。项南(1918—1997),福建连城县人,二十世纪80年代曾任福建省委书记。<br> 清气亭,同为纪念项南同志诞辰90周年而建。亭上联句“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为书法家潘主兰手书。纪念诗碑和清气亭,已成为冠豸山一处宝贵的人文景观。 丹梯云栈,位于半云亭处。峭壁上开凿有十几步磴道,垂直如梯,十分奇险,游人需攀援附壁而上,因岩石为红色砾砂岩,呈朱红色,故称“丹梯”。丹梯之上,沿峭壁开辟一条小道,路窄仅容一人通过,下临万丈深涧,称为“云栈”。栈旁岩石有一组摩崖石刻,为“丹梯”、“云栈”、“觉路”、“咫尺天”,笔意遒劲,属书法佳品。 西寨门,过丹梯不远,为一石砌寨门临深涧靠峭壁而建,门顶书有“云瞩”二字,建于元代。据传当年太平军攻陷连城,清军与民众退守冠豸山,太平军曾几度进攻西寨门,均被守寨军民凭其险要而击退,最终守住寨门未被击破。 圣旨牌坊,圣旨牌为“旌奖忠义节义烈坊祠”,两侧石柱刻有“龙章宏恤典,豸献勒贞名”联。朱墙石柱,大门紧闭。据传为太平军进攻连城时,军民退守冠豸山坚守抗敌,这座牌坊是为诰封英烈而立。 <div>  滴珠岩,过丹梯云栈,攀云瞩堑门,曲折前行,即抵此岩。滴水岩高壁峭立,摩崖石刻琳琅满目,为全景区之最。其中有元代马周卿题刻“修莲峰记”、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廌”、乾隆翰林朱阳题刻“上游第一观”等。据说冠豸山迄今保存有历代名人书法石刻40余处。</div> 雁门书院,清乾隆时期著名书院,民国初期遭毁,1984年秋开始由修建雁门书院理事会负责筹资、绘图、备料,1986年6月完成奠基砌墙,1988年冬落成。院内正堂奉祀孔子像,有不少楹联可供游人鉴赏。据记载,冠豸山先后有13座书院,共培养出进士、举人和贡生达数百名,可见文化底蕴之浓厚。 <div>  东山草堂,位于冠豸山灵芝峰下,明万历年间由邑生员谢浚创建,堂屋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三进平房庭院布局。在冠豸山诸多书院中,以东山草堂最为闻名遐迩,因其悬挂《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追步东山”和民族英雄林则徐“江左风流”两块题匾,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div> 仰云亭,背倚灵芝、五老二峰,面临绝壑,与李氏修竹书院、谢氏东山草堂鼎足而立。亭为四方柱歇山顶式凉亭,简朴、幽秀兼而有之。亭建于1983年,由侨胞周千和捐资。仰云是周千和之父名,他抗战时期在家乡独资创办“明耻中学”,甚孚众望。 灵芝寺,位于冠豸山灵芝峰下,主要奉祀观音菩萨。原寺"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现为原址新建寺庙。设有两道围墙、寺门楼,前为"天王殿",奉四大金刚、天王菩萨,后为"观音阁",供"千手观音"。 一线天,为冠豸山主峰灵芝与五老两石峰的天然裂隙,两峰截然分离,间距仅2--3米。一线天口有方井“金字泉”,为山间饮用的主要水源,其水清甜,为煮茶上品。巷道中部筑有石砌堑门,名“天堑”。上磴道左岩缝处,有一口长年承接滴水而不干涸的方池,名“玉女池”。 长寿亭,位于冠豸山顶部长寿峰下,是观赏“万峰朝斗”的冠豸胜境最佳处。站在长寿亭观景台,可欣赏到长寿峰、五老峰、大峡谷、生命之根等冠豸山最美的自然风景。亭之南面长寿峰峭壁上有“人长寿”巨幅摩崖石刻,独特而醒目,为连城书法家罗丹的杰作。 站在长寿亭观景台,无论是近观大峡谷奇景,还是远眺竹安寨美景,都让人惊叹称绝,流连徘徊,久久不忍离去。 生命之根,位于长寿亭下的峡谷中,是一根硕大无朋的圆柱形石柱,拔地而起50余米,巍然挺立于深谷,古人称“照天烛”,因极似一根高高勃起、威然耸立的男性阳具,又被称为“生命之根”。它孓然挺立于山谷中、天地间,直指苍穹,充盈着阳刚之气,给人以奋进、拼搏的无限遐想。与石门湖中的“生命之门”被并称为冠豸山“阴阳双绝”景观。 鳄鱼上山,位于五老峰下,从长寿亭处观看,非常形象。 冠豸山索桥,是连接长寿亭后与对山、沿自然山体顺势而建的高空索桥,开辟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游览路线。站在桥上,俯览桥下山谷风光美景,别有一番趣味性和刺激性。漫步索桥,远处峰林层峦叠嶂、层次分明,冠豸山美景尽收眼底。 欣赏了冠豸山顶部美景,便下山前往石门湖。艰难走过365级台阶的鲤鱼背,经过“天下第一蛋”美食店,品尝了号称“天下第一蛋”的枸杞蒸白鸭蛋和客家酿米酒等美味,使精神和体力恢复了不少。 石门湖,座落于冠豸山东南方,面积四百多亩,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环境幽静,景色优美。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 登上游船,缓缓前行,只见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悠哉游哉,让人似有画中游的惬意和舒坦。 生命之门,位于石门湖畔的一面石壁上。光滑的石壁突现一狭缝,缝中临水处有一眼黑色的洞,洞的四周长着小草、青苔,洞下水光辉映,活脱脱形如女性生殖器,被称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与冠豸山“生命之根”遥相呼应,阳刚之气与阴柔之韵,在这山与水间产生撩人魂魄之美,被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连城县是一个有着浓浓客家文化的特色旅游小城,地方不大,却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县”的美称。境内风景名胜不少,但最受游人推崇和青睐的,若首选冠豸山,其次必为培田古村落,二者缺一必留遗憾。于是游完冠豸山,我便来到了培田古村落。 来到培田村,沿着石板小道走进村口,只见一座石牌坊屹立道口,牌坊上有御赐“恩荣”二字。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光绪皇帝为表彰御前侍卫、武将军吴拔祯而建的一座忠正牌坊。 过“恩荣”石牌坊,路右边是一座文武庙。据传该庙始建于明初,当时叫关帝庙,仅为一层,是祀奉武帝关公的。清乾隆年间才改成今天的两层文武庙,也称文昌阁。上庙祀文圣孔子,下庙祀武圣关公。这种文武同庙的建筑极为少见,客家人崇文尚武的性格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培田古村落,是一座拥有800年历史的村落,是目前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堪与福建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是客家建筑文化经典之作。被称为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更有“民间故宫”之美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中国十大最美村镇之一。 培田古村落,位于连城县宣和乡,距县城40公里。这个面积仅13平方公里、住户300多家、村民1000余人的古村落,却保存着一笔巨大的遗产: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其建筑之博大、保护之完好、珍藏品之多、文化底蕴之深,为外界所叹服。 村中心是一条千米长的古街,贯穿全村,旁列古祠、民居、商铺,是培田的主要商业集市。曲折古街,巷道,互为连通,把错落的明清古建筑有机连为一体,"虽是人工,宛若天成"。街道边有水圳相伴,穿街过巷,直通各户,是古时自来水工程。村中还有一口口水塘、古井,见于房前屋后。 古民居各座建筑布满浮雕、楹联、名匾、石雕等,工艺精巧,十分壮观。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建筑群的整体布局已具相当水准,宗祠、住屋、寺院、碑坊、街巷、水道、桥梁等村庄建筑之需考量周到,配置得体,壮观和谐。就各式建筑而言,其建筑功用、外观构造、装饰色彩,均是上乘之作。 培田村里只有一个姓氏“吴”。其始祖名曰吴拔仕,生于元代,曾是江浙一带官员。因元末年间,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吴拔仕不忍逼民缴粮,加之不愿与另一官吏结亲,便弃官逃逸。最后选择了既无动荡又可安居乐业的培田落脚。后人也将吴拔仕的逃逸看作是客家人在动荡年月的一个南迁范例。 大夫第,也称继述堂,建于1829年,历时11年建成。因主人吴昌同荣膺奉直大夫、昭武大夫之位而得名。是培田村中规模最大的合院建筑,有18 个厅堂24 个天井72 个房间,共占地6900 平方米。 继述堂前的广场,当地人称外雨坪,坪边原有月塘和围墙,现已毁。坪中遗有一对石狮石鼓,两根纹龙旗杆。门楼上这幅“三台拱瑞”的匾额,据说已经挂了160多年。 敦朴堂,位于继述堂和双灼堂之间,堂前是半圆形的卵石地面,比街路、院内都低矮很多。每逢雨季这半圆形的卵石盆内积满了雨水,就像个聚宝盆,寓意为肥水不流外人田。更有甚者,卵石金钱纹中的小小铜钱也有讲究:若闭眼由院内出门,第三步恰好踏在铜钱上,会预示将有好财运。 双灼堂,是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客家民居建筑,属“九厅十八井”院落式民居,由于平面布局与广东梅县一带的“三堂两横单围屋”围龙屋极其相像,故又将其列入“围龙屋”系列,为客家围龙屋的一种变形或发展。二道门楣“乐善好施”为晚清御史江春霖书写。 双灼堂主人吴华年,字灼其,吴氏十九世,晚清培田富商,家族又属书香门第,弟及子侄多人为文人、武将或是近代的留学生、大学生。双灼堂为砖墙木结构,主要部位有雕饰,图案精美,工艺精细,有较高的文化品位。 吴家大院,位于双灼堂左侧,是培田的中心区域,也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结构的建筑类型。大院最初叫灼其堂,始建于清末,占地1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纵深六个院落。现在是培田住宿、吃饭休息的好去处。 都阃府,又叫“世德堂”,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五亭公吴昌风过世后,由后代为其建的“飨堂”,所以又叫“五亭公祠”。都阃,指带兵在外的将军,也指都司衔的武官。清代的“都司”,比守备大一级,是正四品武官。因五亭公三子吴拔桢曾任山东青州“都司衔”守备,为体现家族荣耀,便称为“都阃府”。都阃府于1994被焚,只留其遗址犹现当年风采。 在“都阃府”左侧,有一座“衍庆堂”,是培田吴家总宗祠,建于明正统年间,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扩建,距今600余年。它融中国民族建筑艺术和客家文化内涵于一体,是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明代建筑。 <div>  衍庆堂的大门不正对大堂,必须过一道内门,始见戏台、中厅及上厅。这种大门的结构与北京四合院相似。厅堂原挂有雕龙绘彩镶边功名匾额40多块和学位金牌,“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四旧”废去,现仅存雍正十二年(1734年)立“蛟腾凤起”牌匾。此外,厅内还存有光绪年间阳刻进士金匾一块(残块)以及神龛、谱案、相匣、石香炉等,仍可见当年的辉煌。<br></div> 容膝居,是培田古民居中最小巧玲珑的建筑。规模虽小,但文化内涵较深,可以说这就是最早的女子学堂。妇女们既可在这里学习文化、礼仪和女红,而且还“可谈风月”,也就是可以讲习与婚姻、生育有关的生理知识。 容膝居是几百年前培田吴姓族人创办的一所女子学校,所谓“王国伟人”,是期望女子学校能培养出女中贤才,并像从皇家大学堂里走出来的学生一样建功立业。在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时代,竟有如此开明的先辈,实难想象,更实属难得。 拯婴社,创建于清朝咸丰至光绪年间,“庶多一女必多一母,多一母必多数子,而大生广生,无负上帝生生之心”。正是因为有如此的胸襟与远见,在那个封建的年代里,培田曾一度杜绝了旧中国农村十分普遍的弃婴现象。这让许多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人,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进士第,是培田保存最完好的一幢民宅,是吴拔祯的祖屋。大门为三合门,寓“天时、地利、人和”之意。门厅后的庭院精致雅洁,颇具文人雅士品茶赏画,琴诗之风骨。 正门额上高挂着“殿试三甲第八名武进士、钦点蓝翎侍卫”的《榜元》进士匾,屋里这块《榜元》匾牌,是吴拔祯高中武进士后挂上去的。 正厅匾额上书《务本堂》,几个大字端庄气派。 官厅,是培田村中间的一座高堂大屋,因接待过来往官员而得此雅称。大门前有石狮、石鼓和石桅杆,门楣上书“业继治平”。占地约5900平方米,纵深长达100米,有五进房屋,11个厅堂,32个天井和院落,有房近百间。中轴对称,由水塘、外宇坪、外门楼、内宇坪、内门楼、“三堂两横”加后楼组成,布局独特,设计精巧,是“九厅十八井”对称式住宅的典型代表。 培田也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当年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松毛龄战役,指挥部就设在官厅。朱德、彭德怀、谭震林、林彪、罗炳辉等还在这里出席过重要军事会议。战斗结束后,红九军团即由此出发,走上了长征的道路。 <div>  南山书院,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被明代兵部尚书裴应章赞为“距汀城郭虽百里,入孔门墙第一家”。此书院从顺治七年到乾隆三十年,共培养出191位秀才,其中19人入仕,官到五品7人,最高者达到三品。据说培田最多时曾有18家书院,保存至今的有6座古书院。</div> 培田村古祠众多,以千米古街为界,西侧即靠山一侧并列着衡公祠、久公祠、昌亭公祠、在宏公祠、畏岩公祠、乐庵公祠等20余座百年古祠,造型精巧华丽,独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古祠和两道跨街牌坊都反映了培田人乐善好施、积善济人的精神。 培田村对面有一座小山,山坡上建有观景台。登临此处,可观培田村全景,只见村庄房屋依山傍水,整齐有序,小桥流水人家,风光无限。白墙、黑瓦、灰卵石路,衬托在蓝天、白云和绿树之中,显得朴实淡雅、自然明朗。真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美丽庄园啊! 闽西南是革命老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星火发源地,是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在地。对于自小接受革命教育,有着25年军龄、35年党龄的我来说,来到闽西南,岂能不到革命圣地古田镇洗涤心灵、寻找初心!于是,我游完培田古村落,便驱车70公里直奔上杭县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龙岩市上杭县东北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现已开辟为古田旅游区,拥有古田会议会址群、古田会议纪念馆、毛主席纪念园等核心景区。是中国十大最具国际影响力名镇,中国文化百强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十大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走进古田镇,我以万分敬仰的心情,前往古田会议会址。沿途盛开的油菜花海,将整个古田镇装扮得金光灿烂,尤显革命圣地的神圣庄严。当远远看见处于金色花海和绿山林海包裹之中的古田会议会址,尤其是“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时,我早已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不由加快了步伐,迫不及待地去接近它、了解它、认识它、熟悉它。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原为“廖氏宗祠”,始建于清道光28年(1848年),为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古田会议决议”自此被作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而载入史册。 在古田会议上,毛泽东作了政治报告,朱德作了军事报告,会议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毛泽东重新当选为书记,并确立了其在红四军中的领袖地位。 古田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重要的会议之一,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人民军队定型的标志。其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田会议会址也因此被誉为人民解放军的“军魂”所在地。 古田会议召开后,毛泽东移居至古田赖坊村协成店。在此,他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对革命前途、根据地建设等问题的悲观情绪,撰写了不朽的光辉巨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为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这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形成的标志。 毛主席纪念园,位于古田会议会址东北侧,主体为汉白玉毛泽东雕像:身穿风衣,双目注视前方,左手拿一顶圆舌帽,右手挥起。据悉,毛泽东雕像始雕于1969年,由于各种原因仅雕至粗坯就停工,其后40年一直放在古田会议会址旁的民居中。2009年适逢古田会议80周年,当地民众费尽周折,重新请当年的作者继续指导完成雕刻工作,将毛泽东雕像耸立在古田会议会址旁,修建了毛主席纪念园。 整座雕像的设计匠心独具,用相关尺寸寓意毛主席重要生平和中国革命重要历史。如像高7.1米,寓意7月1日建党;雕像总高10.1米,第一平台宽1.949米,寓意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基座为正八角形,寓意红军八角帽;基座共5层,寓意五角星、五星红旗;自下而上的第1-3层分别为0.18米,0.93米,1.929米,第4、5层合二为一的斜面1.228米,寓意1893年毛主席诞生,1929年12月28日古田会议召开;基座八角形边长4.1米,寓意从1935年遵义会议至1976年,毛主席执政41年;基座面距9.9米,第三平台宽19.76米,寓意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星火燎原主题蜡像馆,位于古田镇曙光路,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全国首家红色主题蜡像馆,馆内分为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红军在苏区、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在延安、新中国精神、走向世界等九大展区,以蜡像的形式讲述红色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共展出100余尊真人比例、超写实的蜡像人物。 古田会议纪念馆,筹建于1964年,是以古田会议会址为依托建立全面介绍古田会议历史,宣传古田会议精神,集文物收藏、资料研究和宣传教育为一体的专题类纪念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管辖着古田会议会址、红四军前委机关暨红四军政治部旧址松荫堂、毛泽东《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写作旧址协成店、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文昌阁、中共闽西特委机关旧址树槐堂、红四军司令部旧址中兴堂等六处革命旧址。 古田会议纪念馆基本陈列,名称为“古田会议--党和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共设10个陈列展厅,五大部分内容。展览以图片、文物、场景、多媒体播放等方式相结合,辅以场景、油画、国画、漆画、题词、模型、雕塑等展品,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把厚重的历史、深邃的思想轻松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加强了思想教育的效能和趣味性。整个展览主题鲜明、结构科学、主线清晰、表述准确、版面大方。 松荫堂,又名永东楼,位于古田八甲村,建于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面阔7间,进深5间,占地总面积1235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整座建筑整合了古代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雕梁画栋,飞檐翘角。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曾租用为礼拜堂。 1929年12月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红四军前委机关和政治部均设于此。毛泽东、陈毅等人分别住在这里,积极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毛泽东在此起草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陈毅起草了《废止枪毙逃兵的决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兴堂,位于古田镇八甲村,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属围垅式建筑,房屋布局为一正三横。1929年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红四军司令部与朱德军长等人的住房均设于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多次在中兴堂召开红四军各级党代表联席会议、士兵代表会议、地方干部代表会议和妇女代表会议,研究和探讨红四军与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战略,讨论了古田会议召开的时间、议程和《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草案)》,为古田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好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告别革命圣地古田,我驾车继续南行,前往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的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游览。跟随着导航的引领,我进入了云水谣景区。 云水谣,原名长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这里山川秀美、人文丰富。2005年,因一部改编自张克辉先生原著的爱情故事片《云水谣》在此拍摄,使“长教”这个古老村落名声鹊起。现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br></div> <div>  在福建土楼“申遗”成功后,为借电影《云水谣》之名树立品牌,将《云水谣》这部优秀作品的人文意蕴和道德情感充分展现出来,让游客在观赏奇楼美景,领略古道悠悠、碧水青青的同时,感受闽台交流的深远渊源,当地政府将村中长10余公里、全部用鹅卵石铺成的古道命名为“云水谣古栈道”,将长教命名为“云水谣古镇”。</div> <div>  云水谣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与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br></div> 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据说是福建省发现最大的一棵榕树。 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 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是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 在古镇,最引人注目的是山脚下、溪岸旁、田野上星罗棋布的一座座土楼。这些从元朝中期就开始建造的土楼,保存完好的就有53座,可谓是姿态万千,工艺精美,风景别具一格。最具代表性的是和贵楼和怀远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于清代雍正十年,楼高5层21.5米,是南靖最高的一座长方形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堪称“天下第一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据介绍,和贵楼有四奇:一奇是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方楼;二奇是建在沼泽地上的土楼,虽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三奇是楼内有二口水井,一口清亮如镜、水质甜美,另一口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四奇是楼包厝、厝包楼的结构特征。 <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张照片,不用介绍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啦。突然与她们相遇,我是既诧异又惊喜,赶紧抓拍了这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平时只在电视上看到她们的英姿,能近距离见到真容,实属难得!她们所到之处,受到游人的热情欢迎,纷纷举起手机拍照留念。</p> 怀远楼,建于1905-1909年,楼高四层13米,直径38米,每层34间,共136间,为简氏家族所建。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走近怀远楼,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怀远楼只设一个大门,大门顶上绘有八卦,八卦下方是大大的“怀远楼”三个大字。怀远楼的名字有三重含义:一是怀念远方的亲人;二是楼的主人来自河南“怀”地的远方;三是训示简氏的子弟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 当年,为拍摄《云水谣》而专门搭建的水车,至今仍坚守着岗位。不同的是,它已与千年古榕树、古栈道融为一体,成为了云水谣的标志性名片。一部电影《云水谣》不仅改变了长教村的名字,而且也改变了一个古村落的命运。如今的云水谣,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无数游人纷至沓来。 南靖县是福建土楼的故里,据说拥有各类土楼超过万余座,仅大型土楼就有1300多座,堪称“土楼王国”。其中的“两楼两群”,即怀远楼与和贵楼、田螺坑土楼群与河坑土楼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云水谣欣赏了怀远楼与和贵楼的风采之后,对闻名天下的“四菜一汤”田螺坑土楼群,更是心生向往。田螺坑距离云水谣不到20公里,在太阳落山之前,我驾车赶到了田螺坑,正好欣赏落日时分的“四菜一汤”美景。 田螺坑土楼群,位于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自然村,坐落在海拔787.8米的狐岽山半坡上,由1座方形的步云楼、3座圆形的振昌楼、瑞云楼、和昌楼和1座椭圆形的文昌楼组成。为黄氏家族聚居地。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建筑艺术瑰宝,是传统民居建筑的杰作。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田螺坑土楼群属于客家派土楼,五座土楼依山势错落布局,在群山环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在大地上,又像是飞碟从天而降。其精美的建筑组合,构成人文与自然巧妙之成的绝景,给人以强烈的观赏冲击,令人叹为观止,被人们戏称为“四菜一汤”。 田螺坑土楼群,最早建造的第一座土楼是步云楼,即位于梅花花心位置的方形楼,始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距今已有225年。而最后建造的是椭圆形的文昌楼,建于1966年,距今也有55年。 田螺坑自然村因地形像田螺,四周又群山高耸,中间地形低洼,形似坑而得名。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则遵循了中国的风水文化。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 太阳落山后,我走进了“四菜一汤”内部,食宿于文昌楼内的一户客栈。 文昌楼是一座椭圆形三层土楼,每户每层各有一间,一楼房间没有外窗,一般作厨房和餐厅使用;2-3层房间住人,有外窗但不大,房间内放着一只塑料桶,是为夜间内急备用的。楼内不设卫生间,在楼外设有公共卫生间。“四菜一汤”的每座土楼内,几乎都有多家这样的客栈。虽然条件差些,但能体验一夜住在土楼的生活,也是一生难得的机遇。 田螺坑土楼群的夜景打造得很漂亮,有不少游客就是奔着它的夜景而来。夜幕下的“四菜一汤”,被灯光照耀的更加璀璨耀眼,独具魅力。 步云楼,这座田螺坑土楼群的老祖宗,夜景中是那么的光彩耀眼、魅力无限,哪里像是一座已经225岁的老土楼。 步云楼,寓意步步高升、青云直上。200多年来,它就是如此扎根于田螺坑,不断的坚守着发展着,终于攀上了高峰,步上了云端。如今的田螺坑土楼群,不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田螺坑土楼群,这座古民居建筑百花园里的奇葩,这颗东方文明的璀璨明珠,必将随着时光前行的步伐,越来越放射出更加辉煌的奇光异彩。 图文/编辑:穷游老憨<div> 2021.06 于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