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赛浩卡点

尹培芳作品

<p>  若不是因为疫情防控,或许对于腾陇二级路上的这个点并不会有多少印象,不过是节假日期间亲朋好友邀约去五十公里外的邻县盈江短途游,散散心罢了。南赛浩疫情防控卡点,其实只是特殊时期镇里设置的一个疫情防控卡点,处梁河、盈江两县交界,不远有个自然村,名为南赛浩,当地人称曩小靠。</p><p> 到达单位时,一位姓赵的老同志(人称赵师)已等侯几时,我搭他的车,这星期单位安排我俩去卡点。我们从单位出发的时间大约是下午三点二十左右。一场不大不小的雨刚刚停歇,不太热。一路奔去。路途中大多数村寨门口都有人值守。闲聊之间猛然抬头见路标提示距盈江只有二十多公里时才发现一不留心已过南赛浩十多公里了,遂即挑头狂奔,四点左右终于抵达卡点。卡点建了一间简易房,侧边是一家农家乐餐馆,面前的停车场刚好分流进入县境的大小车辆。离卡点不远的山谷就是日夜奔腾不息的南底河了。对面,西山苍茫,可听见大车驰过的声响。</p><p> 前后班次交接,强调重点事项,大致是:排查车辆,做好人员扫码,测量体温,登记相关信息等,这些在前一日单位发给我们的值班表上都有。重点之一是查看核酸检测报告,若无或检测结果超三日的需劝返。同班次值守的同事分别来自镇里和三个县直单位的,带班组长是镇上的,六男二女,其中派出所干警二名。两位女同事,个子稍高一点的较瘦,戴一副眼镜,直发披肩;矮一点的略胖,面白净,是社区的。一同事来自一个村委会,一脸和气,办事却不含糊,看得出已在村上历炼数年,是我一个表弟的同学,以前在乡下工作时常在一起玩。我们这些人,虽来自不同的单位,但都是为了一件共同的事情,俗话说不是有缘不相聚,相遇时我心里就将他们视为风雨同舟的同事了。两名女同事负责登记信息等,赵师和我负责排查自进入县境的大车,其他同事负责除大车外的其他车辆的排查。</p><p> 曾听说过南赛浩这个点车流量还是蛮大的,果不其然,特别是下午四点到深夜二十四点这个时段,虽是疫情期间但往返的车辆不少,而且好些都是重车,有的甚至挂着超长的货厢,超亮的尾灯让人感觉后一辆来在尾随驶来。排查大车的活儿并不轻松,车流量大,工程车较多,大多数时候是三两台一起来,期间能够休息的时间并不多;但赵师我俩分工配合都很默契,当我正在排查前一辆时,赵师便快速跑到后面去,以免让师傅们久等。我心里有一种感受:这样的特殊时期,更能将一个单位的团队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p><p> 排查大车的近百米沙石土路,由于淋水始终都是潮湿的,数台车过去之后,我和赵师的鞋底都粘满了泥巴。大车的驾驶仓一般都很高,我们要仰着头与师傅们交流,查看相关信息时需要踮起脚尖。当迎来一辆车时,我们一大车的驾驶仓一般都很高,我们要仰着头与师傅们交流,查看相关信息时需要踮起脚尖。当迎来一辆车时,我们一般都先打招呼:你好师傅,请扫一下码,核酸检测报告打印了吗?要是没打可扫健康码的……一般随身携带了核酸检测报告的排查的速度会快一些;有的师傅手机操作不熟悉需要一步一步提示。好在大家都理解特殊时期的疫情防控措施,大多数师傅都能主动配合。当排查完一辆车时,我们便对师傅们说:可以了,谢谢师傅!之后示意通过。不是么,这些在长途跋涉中助力边疆发展,不断创造、实现自己美好家园的人,也是值得敬仰,值得衷心感谢的。</p><p> 当晚的排查中,印象较深的师傅有几位: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当我示意之后,他即刻停住,并主动伸出已准备扫码的手机,当需要查看核酸检测报告时,因为驾驶仓太高,一蓝一粉两页彩纸飘落到了地面,我检起挪了两步迎着刺眼的车灯一看却是货单,我说师傅不是核酸检测报告,他即刻应道哦哦不好意思拿错了,脸上泛起歉意,查看完之后我递上货单及报告并提醒他:货单可要保管好了。另一位,平头花发,一脸福相,五十六七岁的模样,当他递下核酸检测报告时"满腹牢骚"地对我说:唉,昨天在做核酸时亏大掉了,把身份证、钱包全都干打失掉......我能为他做什么呢?只能同情地迎着他笑一下,并在心里祝愿他和师傅们一路顺风。还有一位,当我看了核酸检测报告提醒他时,他立马笑着说:是的再过五六个钟头就过期了,正准备明早去做呢。这些风雨兼程的逐梦人,都将当前的疫情防控当成自家的头等大事了。</p><p> 当晚赵师不慎丢了一支小电筒。一台排查的车辆驶去之后,我见他低头在寻找什么,我问话刚落却见他弯腰从泥泞里拾起一件东西。我的手灯,变成丑八怪了!我一看,哈哈,说是手灯,却更像一截漆黑的烧火棍。</p><p> 排查其他车辆的同事们一样都很忙。若遇上不理解的只能耐心细致地讲政策,当天就劝返了数辆车。傍晚时分,同事们还为一名外地来打工的年轻人找到了进城的公交车,为打消顾虑便对司机说:放心吧,我们已经检查过他的核酸检测报告了。</p><p> 辛丑年谷雨前夜,肩头和脊背有丝丝冷风掠过,虽说没有深冬的天寒地冻,但还是有些切入肤肌的寒意。换班时那个微胖皮肤白净的女同事给我量体温,我说大概三十三度吧,结果她举起体温枪一击,三十二度!</p><p> 当大多数人放下手机准备进入梦乡之时,或许我和我的同事们已在去往卡点的途中。</p><p> 南赛浩卡点,仅是云南大地无数个疫情防控点中的一个。在同事们的心里,它,更像茫茫边地的一个"哨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