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刘禹锡白居易唱和诗随笔

北潦

<p class="ql-block">刘禹锡(字梦得)和白居易(字乐天)都是中唐时期的大诗人 ,两人同龄。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即公元722年。他们出生的时候诗仙李白己经离世十年,杜甫离开这个世界也两年多了。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大唐帝国已经退去盛世的光环。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民不聊生。历经肃宗、代宗、德宗几朝,大唐江山 ,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德宗死,顺宗继位,推行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改革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持续时间100多天。最后因为宦官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唐顺宗,拥立太子李纯,即为唐宪宗。</p><p class="ql-block">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永贞革新与近代的戊戌变法有点相似,也只有“百日”之命。参与改革的“二王八司马”都受到惩处。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王叔文也已被贬为渝州司户。唐宪宗即位后,又将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淮、程异及韦执宜八人,先后贬为远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p><p class="ql-block">永贞革新失败后,大唐王朝政治进入一个加速衰败的快车道,不过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迎来一片曙光。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新乐府运动和韩愈、柳宗元推崇古文运动,他们一同将大唐王朝的文化繁荣又打开一个新局面。一大批至今我们还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活动在这一时期,除了上述提到的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韩愈等人以外,还有李贺、孟郊、贾岛、韦应物、张藉等等。文化繁荣,众星璀璨。</p><p class="ql-block">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免去和州刺史返洛阳经过扬州。白居易因病亦由苏州归洛阳,途经扬州。两位神交已久好友,第一次在扬州谋面,相见恨晚,且喜且乐。白居易设晏相待,席上并赠诗一首与刘禹锡。</p><p class="ql-block">《醉赠刘二十八使君》</p><p class="ql-block">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p><p class="ql-block">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p><p class="ql-block">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p><p class="ql-block">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p><p class="ql-block">他们击打盘儿吟唱诗歌,同饮共醉。白居易通过诗文表达了对刘禹锡才华被冷落及二十三年来所受到的命运不公而不平,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和同情之情。</p><p class="ql-block">刘禹锡亦作诗相答。即著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p><p class="ql-block">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p><p class="ql-block">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p><p class="ql-block">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p><p class="ql-block">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p><p class="ql-block">刘禹锡在酬答诗里接过白诗的话头,谈到自己在“永贞革新”失败遭贬以来的二十三年凄凉境遇和世态变迁。一来一往,两人的亲密关系一览无遗。接着他针对白居易劝慰自己的话,突然话锋一转劝说对方不必替自己担心。表现出他的豁达情怀。全诗言辞豪放,情感跌宕。</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十年后,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这一年已经64岁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的身份到了东都洛阳。他的同龄好友白居易此时已在洛阳留居了三年。</p><p class="ql-block">扬州一别十年,这次两位老朋友又在洛阳相聚。韶华已逝,感觉岁月已老。两人见面都有了年老眼花,行走不便感慨。诗人就是诗人,久别相逢,难免又要写诗相赠。白居易在他赠诗《咏老赠梦得》中写道:</p><p class="ql-block">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p><p class="ql-block">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p><p class="ql-block">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p><p class="ql-block">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p><p class="ql-block">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p><p class="ql-block">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p><p class="ql-block">从诗中表露,不难看出,白居易对待晚年的情景产生一种消极悲观情绪。</p><p class="ql-block">刘禹锡也写诗回赠,他的《酬乐天咏志见示》诗曰:</p><p class="ql-block">人谁不愿老,老去有谁怜 。</p><p class="ql-block">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p><p class="ql-block">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p><p class="ql-block">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p><p class="ql-block">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p><p class="ql-block">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p class="ql-block">诗中,刘禹锡豁达开朗的情怀,令人赞叹。他不仅是自励,也是对老朋友的开导和宽慰。</p><p class="ql-block">两位大诗人同样谈到年老的问题,但不同的人生态度,跃然纸上。若套用现代老龄化社会所谓的老龄观的话,我很欣赏刘禹锡的老龄观。在他看来,人老了阅历和经验更加丰富;人老了看问题更加透彻了;人老了依旧有所作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正是当下我们所追求的“老而有为”的精神境界吗?</p><p class="ql-block">2021.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