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半坡遗址 追溯华夏文明——西大附小二一中队研学活动

陕西伊萨

<p class="ql-block">  走进半坡遗址,追溯华夏文明。6月6日,西北大学附属小学二一中队少先队员走进西安市半坡遗址博物馆,感悟华夏文明。这里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活动、经济形态、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二一中队队员们的步伐一起去那里看一看吧。</p> <p class="ql-block">  六千年前的半坡人,其实已经拥有了和现代人特别接近的体貌特征及脑容量,想一想在大工业时代尚未到来的时候,我们的祖先依靠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了解了半坡人的生产工具,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包括开垦和砍斫的石斧、石铲;收获作物的石刀;渔猎工具有骨鱼钩、石球、骨鱼叉、骨镞等。</p> <p class="ql-block">  也知道了半坡人当时生活用的工具有:研磨器、陶纺轮、骨针等,队员们对祖先的智慧惊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爱美之心,自古有之。在当时,半坡人已经用陶、石、骨牙、贝壳等材料做成各种形状的装饰品。</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心去感受。</p> <p class="ql-block">  经考古发现,半坡人已经有了专门的制陶区,说明那时陶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并且制陶工艺也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简单的线条往往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半坡发现的人面鱼纹图案直到今天都让人们猜想。</p><p class="ql-block"> 但是,这种东西到底是干什么用呢?队员们纷纷各抒已见,你一句我一句的大胆猜想着。</p><p class="ql-block"> 原来这些彩陶盆在发掘出土时都在儿童的瓮棺之上。这些艺术价值很高的彩陶盆是作为棺盖使用的。</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作为社会未来主人的儿童受到了重视,他们的夭亡埋葬自然是成人们非常在意的事情。所以不难猜想半坡人埋葬儿童的仪式感、神秘感和神话感。</p> <p class="ql-block">  看到半坡人的墓穴,队员们都纷纷惊呼起来,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祖先们,就这样和我们跨时空相见,怎能不令人感叹。</p> <p class="ql-block">  这次学习,队员们了解了生活在半坡遗址上的远古先民,在那个遥远的年代如何生活,如何劳作,创造了哪些文明,制作了哪些物品。那一件件、一串串精美的器物,那一点点、一串串的历史印记,让我们深思。</p>

半坡

队员

二一

生活

文明

遗址

猜想

中队

祖先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