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重庆游8 ——大足石刻

老葛

<p class="ql-block">选择住在菜园坝,就是为了出游乘车方便,汽车站就在旁边。到大足的班车首班要九点钟发车,这倒是没有料到的。</p><p class="ql-block">行驶一个多小时,车到大足汽车站,驾驶员见我们是游客,问我们为什么不买直达石刻景区的车票,只买的到大足的票?那是不一样的。买到大足的票,就是大足汽车站下车,下车以后还要换公交,还要多走不少路,搞得不巧要多花一个小时吧。这倒是我们买票的时候没注意到的。司机告知我们这班车就是去景区的,那就赶紧补票吧。于是我们每人补了10元给司机,还特地给了现金,嘿嘿,算下来每人还便宜了5元。</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重庆市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分布于大足区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共二十三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最集中。而造像艺术价值最高的,当属北山。</p><p class="ql-block">现在来到的就是宝顶山。本来我们还想再去北山看一下,但算下来可能时间来不及,还是好好地集中看一处吧,也不要太赶了。</p><p class="ql-block"><br></p> 宝顶山景区入口,气势很大。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博物馆。因部分展品曾在苏州博物馆展出过,还有介绍石刻的电视片,出来前我们都特地去看过,所以对此还是知晓一二的。</p> <p class="ql-block">由于时间关系,博物馆就只能粗略地看一眼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足石刻四百年建造史上,大足僧人赵智凤是个必须浓墨重彩记上一笔的人物。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70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p><p class="ql-block">赵智凤堪称宝顶山大足石刻的总设计师和总建造师。</p> <p class="ql-block">正式步入宝顶山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有不少历年文人墨客留下的赞颂大足石刻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称之为“大佛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柳本尊行化事迹图,表现的是柳本尊苦行修炼的十则故事,称为“十炼图”:炼指、立雪、炼踝、剜眼、割耳、炼心、炼顶、舍臂、炼阴、炼膝等。</p><p class="ql-block">照片拍了很多,篇幅有限,这里就不一一刊出了。</p> <p class="ql-block">十大明王像。明王是指佛教中佛陀、菩萨的忿怒化身。</p> <p class="ql-block">地藏王及十大冥王像。下部为十八层地狱图。</p> <p class="ql-block">一组劝喻世人戒酒图。</p> 沽酒女,温文尔雅,表情恬淡,怀抱酒坛,待机而沽。 <p class="ql-block">这幅画面大家应该最熟悉了,以前教科书里都有的,标题称为“供养人”。</p><p class="ql-block">匠师雕刻了一位美丽、善良、淳朴的农家养鸡女的形象。她发髻双挽,脸上弥漫着一种含苞欲放的微笑,正迎着晨光掀开鸡笼放鸡出来。首先出笼的两只鸡在争啄一条蚯蚓,其他的鸡都在争先恐后地往笼外钻……</p><p class="ql-block">整个画面洋溢着一种清新的乡土气息,充满了农家生活情趣。养鸡女的形象更是被刻得传神入微,人们总被她那美好的形象和幸福的喜悦所征服。养鸡的生活琐碎而又细致,动作又不显眼,画面所表现的时间就只有那一霎那,要刻画出这样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谈何容易!</p> <p class="ql-block">养鸡女这幅画面放在刀船地狱的上方,而刀船地狱碑上刻有“大藏佛言,佛告迦叶,一切众生养鸡者,入此地狱”字样,这里面的意思,恐怕不是一般教科书上所说那回事了。</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佛经变相,亦称“西方净土变”,是佛教壁画和石窟艺术中常见的题材,是根据净土宗所奉的净土三经《佛说阿弥陀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说无量寿经》所刻。</p> 琳琅满目的形象为我们展现了当时人们理想中的西方极乐世界的盛况。 “三品九生图”,可以说是图文并茂了。 <p class="ql-block">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这龛造像表现了佛主释迦牟尼前世和今生行孝的故事。释迦佛像下部有一块两米多高的石碑《三圣御制佛牙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释迦佛像的左右两边分别刻出了释迦孝养父母的十二个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六师外道谤佛不孝图,即《报恩经·序品》,为这十二个故事的开场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弟子阿难在化缘时遇到一挑着父母乞讨的年轻人,要到三个饼,好的二个给父母,差的一个自己留着还舍不得吃,掖在腰里等要不到饭时再给父母吃。边上“六师外道”乘机指责释迦抛弃父母妻儿深山修行,还不如这乞讨者,是沽名钓誉的伪君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十二个故事就是针对“六师外道”的指责而进行正面弘法宣传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谓“六师外道”,是指当时六个与佛教对立的哲学教派。</span></p> <p class="ql-block">各种表情讥讽释迦不孝的“六师外道”形象。</p> <p class="ql-block">释迦因地割肉供父母图。</p> 释迦因地舍身饲虎图。 释迦佛诣父王所看病图。 释迦亲抬父王棺图。 <p class="ql-block">这尊优美的“吹笛女”,她纤手抚笛,偏着头,双目微闭,神情凝聚,撮口横吹,独自陶醉在悠扬的笛声之中。吹笛女手上弧形弯管的笛子叫弓笛,它比直管笛子的音色更为浑厚柔和。</p><p class="ql-block">这个吹笛女在这里是作为所谓“六师外道”之一的形象出现的,理应为反面人物。但几乎可以肯定这个形象完全被刻画成正面人物出现在这里,这又如何理解呢?发人深思。</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里的“三大平民美女”,养鸡女、估酒女、吹笛女,都是反面人物按正面人物来塑造,而且刻意表现其恬静优雅的一面,其中可能隐喻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民间有一些故事传说,大家可以百度查阅。</p> “雷音图”,展示雷公、电母、风伯、云叟及雨师的形象。 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 毗卢洞。 毗卢洞窟壁正中以高浮雕的形式刻了一转轮经藏,中间端坐着毗卢遮那佛。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经变相。孔雀明王是佛教密宗的一大本尊,在佛教所有的明王中,他是唯一以慈悲相出现的,其他明王皆以愤怒相出现。他能驱除诸般毒术,禳灾去祸。</p> 窟中孔雀两翅张展,明王乘其背上,面容慈祥。 孔雀头部特写。 九龙浴太子图。 释迦涅槃圣迹图,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长达31米,为卧佛半身像。 <p class="ql-block">这座千手观音是整个大足石刻的代表性作品。众生的苦难和烦恼多种多样,众生的需求和愿望也不尽相同,千手观音像总计1003只手(据最近一次修缮时清点,实为830只手),每个手里的法器也各不相同,应能满足众生的不同需求。</p> <p class="ql-block">金碧辉煌的千手观音是近年来历经八年修复的,并全部贴了金。现场正好有工作人员在近距离检查修复效果。</p><p class="ql-block">这次修缮时发现观音菩萨腹部有一石块可以打开,里面为一暗格,这块石块的背面刻了90字,详细记载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一次修缮时的情形,主持修缮的是当地富户张龙飞。</p> <p class="ql-block">华严三圣像,高7米,雕法简炼,气势伟岸。中间一尊像是佛教密宗所供奉的主尊毗卢遮那佛,两侧分别是普贤和文殊菩萨 。</p><p class="ql-block">这组造像是大足石刻中寓力学、透视学原理于艺术构思的典型范例。</p><p class="ql-block">文殊手捧1.85米高的七级宝塔,手臂悬空伸出1.2—2米,塔和手的重量近千斤。为使手臂不断落,匠师们成功运用了建筑力学原理,大刀阔斧地刻出宽袖袈裟披肩挂肋飘逸而下,与其身躯相连,巧妙地将重心引到了主像身上。正如木建筑中撑弓、斗拱的原理一般,使文殊手托的宝塔千年不坠。这样的处理既合符力学原理,又不违背菩萨褒衣博带、宽袍大袖的造像规律,体现了宗教的庄严感。</p><p class="ql-block">同时刻意将他们的头部加大,腹部及小腿部分缩短,且身躯前倾二十五度,正好符合造像与观众之间的透视关系,使人仰首观望时,感觉菩萨好像正亲切地俯下身来,关注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一般,叫人凡心皆息,祗敬皈命之意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广大宝楼阁,根据《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雕刻而成。在大宝楼阁图下面横刻着“宝顶山”三个字,为南宋四川安岳人士、礼部尚书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官修撰杜孝严所书。</p><p class="ql-block">杜孝严是最后成就大足石刻的关键人物,具体可查百度。</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譬喻众生的生死流转永无终期,犹如车轮旋转不停一般,非常形象生动的宣扬了佛教的核心教义,阐明了佛教的基本观点。</p> <p class="ql-block">护法神龛,这些护法神个个身著袍甲,狰狞剽悍,气宇高昂,以最忿怒的形象来为众生摧毁魔障。</p> <p class="ql-block">牧牛图,是一组以最能为大众理解的牧牛画面,来诠释人心通过佛教戒规的约束而得到提升的过程。</p> 牧童短笛。 圆觉洞,深十二米,宽九米,高六米,是这里最大的洞窟造像。 <p class="ql-block">圆觉洞外的《明月图颂》及《了了歌》石刻。</p><p class="ql-block">《了了歌》相传为赵智凤大师所作:“了了了无无所了,心心心更有何心。了心心了无依止,圆照无私耀古今……"</p><p class="ql-block">其实这幅图是《牧牛图》组图的最后一幅,表达通过修行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石狮,体量巨大,造型生动。</p> <p class="ql-block">这龛造像刻有文殊、普贤、观音、 弥勒等十二尊菩萨。我感觉这组佛像是宝顶山最细腻传神的造像了。</p> 正觉像,据考证,是赵智凤的老师柳本尊的成佛像。在佛头顶的两道毫光之间,刻有柳本尊的居士像。 <p class="ql-block">万岁楼,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四层木结构建筑,绿色琉璃瓦顶,是为纪念明朱元璋第十一个儿子蜀献王朱椿来宝顶山朝香而建,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由赵智凤创立的圣寿禅寺,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原寺已废,现存寺院为明、清建筑,亦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该寺也是乾隆年间当地富户张龙飞出资重修的。</p> 赵智凤大师塑像。 宝顶山出口处牌坊。 <p class="ql-block">早上在重庆汽车站特地问了大足回重庆末班车的发车时间,为15:50,为了确保能乘上末班车,在我的建议下,我们还在早晨候车时就网上买好了回来的车票。不料这一自认为精明的做法,却让我们实实在在做了一回“阿曲西”(苏州土话犯傻的意思)。</p><p class="ql-block">到大足一问才知道,如果选择回程到重庆陈家坪汽车站,末班车是18:30,而陈家坪到两路口,才四五站轨交而已。本来还可以看得再仔细一点的,你说冤不冤?</p><p class="ql-block">请看下集:《三峡重庆游9 ——重庆市区(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