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党的一百周年华诞将到,有五十六年老党龄的我,有千言万语感恩的话,不知从何说起。</p><p class="ql-block"> 唱支山歌给党听</p><p class="ql-block"> 我把党耒比母親</p><p class="ql-block">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p><p class="ql-block"> 党的光辉照我心</p><p class="ql-block"> 我用美篇记载着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用山歌走过的人生路。报答党的养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建党一百周年,荣获五十年在党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百年建党节202l年7月1日相聚在客家园</p> <p class="ql-block"> 我这辈子的山歌路</p><p class="ql-block"> 李 惠 嫣 2021年6月</p><p class="ql-block"> 我1944年l月,出生在印尼。55年7月随母親及六兄弟姐妹回祖国读书。58年,刚上初中二年级,就考入了梅县艺术学校山歌班。</p><p class="ql-block"> 初办的艺术学校,云集了各地著名山歌手,我很有幸跟着梁帶英,饶金星学唱松口正板,快板,四句八节山歌;还有蕉岭丘伟南的长潭山歌,李强的梅城山歌,兴宁刘亦良的水口及罗岗,石马山歌。在这山歌摇篮里,我迅速地成长。</p><p class="ql-block"> 入学不到一年(59年),广东省举办第一届民歌汇演,我荣幸地参加了山歌小组唱《共产党恩情长》(郑珊集词编曲),领唱《姐妹谈心》(曾宪眉词郑珊曲)等。演绎出客家山歌特有的韵味和唱腔而在羊城一炮唱响。被广东电台录播,也成了客家地区传唱的优秀曲目。</p> <p class="ql-block">当年女声小组唱剧照。</p><p class="ql-block">邱彩云 李惠嫣 刘邑香 曾新芳 刘运清 黄美英 黄豪英 罗丽珍 林惠玲,李春荣。(攝于广州工人文化馆民歌汇演现场。59年底)</p> <p class="ql-block">笛子伴奏吴镜荣,二胡伴奏余国均。</p> <p class="ql-block">小组唱领唱者,《铁饭碗》李惠嫣;《天庭烧木炭》曾新芳;《姐妹谈心》罗莉珍。(攝于梅县东郊场。1959年)</p> <p class="ql-block"> 在艺校学习山歌种类中,蕉岭长潭山歌一度最吸引我。由於我的好学,打动了伟南伯,在他的悉心指导下,让我成为演唱蕉岭长潭山歌的代表。81年,叶帅等领导,来梅州视察,听我唱长潭山歌时频频点头,还与当时的省委书记习仲勋,省长叶选平等介绍说:客家山歌很好听,绕绕韌韌,十分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当年,梅卅市文艺界代表在叶帅賓馆与领导们幸福合影。</p> <p class="ql-block">叶帅等领导听我唱山歌。</p> <p class="ql-block"> 演唱客家山歌,让我得到了荣誉,使我更有信心要在山歌路上走下去。 </p><p class="ql-block"> 在山歌班里,不但唱好山歌,临毕业前,在班主任吴镜荣老师(笔名郑珊)的单独辅导下,我又认真学习了革命故事说唱(五句板)《万古畄香》(陈衣谷词,郑珊编曲)于63年由广东省电台及中央电台华侨部录播。我的名字也被写进了客家竹板歌研究(胡希张著)。‘</p> <p class="ql-block">恩师教我唱《万古畄香》。</p> <p class="ql-block">演唱《万古畄香》剧照。</p> <p class="ql-block">在艺校,我不单学唱山歌,五句板,还被戏剧班李浒老师选中参加山歌剧《木匠迎亲》的排练,扮演剧中女主角桃花。从此,我走上了山歌剧的不归之路。这正是,一日山歌人,一世山歌情。</p> <p class="ql-block"> 196Ⅰ年,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调入汕头专区山歌剧团。很荣幸为原创山歌剧《彩虹》(编剧:夏浓 作曲:徐功顺导演:李鸣)饰演彩虹。还参加移植歌舞剧《牛郎织女》的排练,饰演王母娘娘。参加1962年的第一届汕头专区山歌剧汇演</p> <p class="ql-block">《牛郎织女》中饰演王母娘娘。(攝于梅县华侨戏院。1962年)</p> <p class="ql-block"> 从扮演单纯,善良,愛憎分明的烈士遗孤彩虹,到残暴兇狠的封建统治者王母娘娘,给山歌剧界的同行们畄下深刻的印象,纷纷称赞我是唱功好,可塑性强的好苗子,剧团领导加于培养,胜任越来越多的主要角色。如:刘三姐中饰刘三姐;李双双中李双双,孙有婆;刘四姐中刘四姐及莦老太太等等。团长们及老同志林概昌,张振坤,谢优华,熊莉梅等经常鼓励我,学习用功,肯吃苦,勇挑重担,表演入戏,最喜欢与我配戏。</p> <p class="ql-block">经常配合山歌王张振坤老师演出相声,对唱。(为公安战线表彰大会演出《向英雄敬礼》。(89年百花洲影剧院演出现场)</p> <p class="ql-block"> 64年,我随全团同志参加广东《东方红》演出团,排练演出200场。这是我艺术人生的升华。《东方红》演出团,是特殊党校,学党史,演党史。军事化的管理,帶着深厚的无産阶级感情排练,浓浓的政治气氛,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在选抜独领唱演员时,选中了我领唱《农友歌》,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罗荣钜老师授课,每天上午一小时的声乐训练,提高了我的音域和演唱能力。一年来的学习和演出实践,我被培养成走又红又专的典型,光荣入党,评为"五好战士"标杆。</p> <p class="ql-block">表演唱连二排七班战士:</p><p class="ql-block">何穗生 吴慈英 丘彩云 陈洁华</p><p class="ql-block">蓝金荣 钟娥青 李其惠 李惠嫣</p><p class="ql-block">刘兰芳</p> <p class="ql-block">1965年《东方红》入党留影。</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200场闭幕演出,广东省委领导上台与一千七百多名演职人员合照。</p> <p class="ql-block"> 《东方红》演出一结束,我被调入广东省歌舞剧院歌剧团,任女演员队付队长。66年,适逢文化大革命开始,北京,上海各大样板戏到廣州演出,省歌组织学习小组,跟样板团学习,我先在交响乐《沙家滨》组学唱军民魚水情中沙奶奶唱段。</p> <p class="ql-block">省歌向样板团学习移植交响乐《沙家滨》,我演沙奶奶。</p> <p class="ql-block">1970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回梅县地区山歌剧团,任付指导员,革委会付主任。接替病危的曾亚桓指导员,协助军代表抓好剧团队伍建设及排练原创节目《革命锣声》,参加文革后的第一届省文艺汇演。文革后的剧团,人心涣散,演员青黄不接,工作很难开展。幸得上级主菅部门及时将老团长们刘永请,刘天一,张仲池等"解放"出来,加强了领导班子的建设,使剧团逐步走向正常化。</p><p class="ql-block"> 真正使山歌剧团走向复兴的是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记得当时的地委领导杨剑政委,赵付政委,文办王伟主任,及后来的宣传部付部长黄一清等领导,经常到剧团看望大家。鼓励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必须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明确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生活,创作时代气息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每当我们创作一部新戏要参加省文艺调演,主管领导们亲自把关。从剧夲,音乐到表演,都详细地给予点评,经常弄到三更半夜,甚至通霄达旦。音乐主创人员张振坤,为了攻《三代犁手》唱段,累得胃大出血住院;团里的主演洪秋华也累得患神经官能症住院治疗,一旦出院又生龙活虎地活跃在舞台上。他们无怨无悔,为山歌剧的发展作出贡献。我为身边有这些老同志作榜样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 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每年剧团都要组织上山下乡,深入生活。72年,为排山歌小戏《伤疤恨》(作者:林概昌,谢优华 作曲:张仲池)及《十里青山》(作者:張化祥 作曲:南歌)我们到边远山区兴宁罗岗体验生活。74年为创作排练《三代犁手》‘(作者:夏浓 作曲:南歌 张振坤)全团到白宫镇农民家"三同"。75年剧团带着原创的小节目,分成三个小分队,到兴宁水口工地,平远差干山区,五华横彼华阁大队等农村,一边参加劳动,边送戏演出。那时,物质供应紧张,但,老百姓对我们的到来,如同过年过节一样,宰猪,杀鸡,打魚,酿豆腐,蒸米糕粄…,各家"三同户"如同迎接自己的亲人,把亲手种的瓜果,农产品任我们品尝。我们如同回到自已温暖的家。虽然白天,顶着烈日参加夏收夏种,汗流浃背上工地慰问,挑着行李,走几十里山路送戏上门,老百姓的热枕祛除了我们身上的疲劳,收获了精神的愉悦,尝到了为工农兵服务的甘甜。</p><p class="ql-block"> 回顾那些年正是我们风华正茂的青春,看到山歌剧受到老百姓的喜爱,场场演出暴满,还经常在圩日加演,作为一名山歌剧演员,真感到光荣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79年,为创办梅州地区民间艺术团,我被任命为付团长,主持全盘工作。民间艺术团肩负收集,整理梅州地区七县一区的山歌,民间歌舞,曲艺等。培养能歌善舞,能弹会演的多面手艺术人才。创办阶段得到文化宣传部门主管领导的重视,从艺校应届毕业生及市山,兴山调动艺术骨干组建队伍,到社会上招收新学员,进行严格培训。以请进耒(余耀南等曲艺大师〉送出去〈到广东舞校,星海音乐学院,上海歌剧院短期培训学习。跟随省山歌採风组到各县向民歌手学习)扎扎实实练好基夲功。</p><p class="ql-block">l丨</p> <p class="ql-block">徐秋菊,独唱《长潭水》(曾宪眉词,郑珊曲)82年市文艺汇演,评为山歌新秀。(现是國家一级演员,星海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众人称她山歌一姐,著名山歌皇后。)</p> <p class="ql-block">黄华强,陈信元表演山歌相声《山歌杂谈(明义创作,王岗执笔)成为经典节目。</p> <p class="ql-block">大埔竹狮舞。</p><p class="ql-block">表演者:胡庆坚 赖元生</p> <p class="ql-block">八女夸灯(5o年代民间歌舞)</p> <p class="ql-block">平远船灯。表演者:刘秀珍 赖元生</p><p class="ql-block">操船者:李兆奎。</p> <p class="ql-block">二梅看郎。</p><p class="ql-block">剧夲移植:李浒 作曲:郑珊</p><p class="ql-block">表演者:刘秀珍 李惠嫣</p> <p class="ql-block">女声小组唱:瞻养爷娘理应当</p><p class="ql-block">作词:曾宪眉 作曲:郑珊</p><p class="ql-block">领唱:徐秋菊 陈秀芳 </p><p class="ql-block">伴唱:童爱娜 冯育群 卢素珍</p><p class="ql-block"> 楊 谊</p> <p class="ql-block">豆付夫妻。表演者:童愛娜 林昌荣</p> <p class="ql-block">客家大锣鼓。收集,整理:郑珊</p><p class="ql-block">司鼓:郑珊 锁呐:曾子鹏 洋琴:余燕燕 二胡:杨恒辉 余國均 大提琴:蓝友进 手风琴:熊启亮 古筝:杨始德 笛子:陈牧源 小阮:陈信元 李卫玲 击乐:杨洪流 姚小波等。</p> <p class="ql-block">八五年,民间艺术团与市山合并。虽然,建团时间六年,却创编了一批经典节目和培养出徐秋菊,童愛娜,廖小荣等演唱山歌的优秀人材。(山歌小组唱《积肥赛歌》作词:曾宪眉 作曲:郑珊 荣获广东省音乐作品创作一等奖)五句板说唱《卖洋桃》,《鸳鸯鸟》等曲艺节目荣获梅州市文艺汇演,民间艺术汇演一,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民艺团老团友们始终留恋着曾经在一起的时刻。一有机会就相聚。</p> <p class="ql-block">85年5月,我被调到梅县地区戏剧学校(现在的梅州艺校)山歌班任教,从舞台走向讲台。报到的全校师生欢迎大会上,张仲池校长(我的入党介绍人)热情洋溢,语重心长的讲话,让我刻骨铭心。他说:李惠嫣老师是八人大桥都难请的优秀演员,到戏校后,她将会是一位优秀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我不辜负党组织的培养,凭我20多年的文艺工作实践经验,任教后,起草撰写山歌剧专业班的教学大纲;唱腔教材;教学提纲。从最传统的梅州市七县一区有代表性的原板山歌到山歌剧唱段、选段、小戏做教材。如:彩虹、二梅看郎、骄杨、漂流的新娘花,牛郎织女以及表演唱闹五更、豆腐夫妻等等。94年还与張振坤老师合作,创编民俗歌舞《娶新娘》参加梅州市文艺汇演,获得特别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原创民俗歌舞《娶新娘》。词曲作者:張振坤 编导:李惠嫣等。</p> <p class="ql-block">新郎:吴朝辉 杨晓兰 媒婆:李惠嫣</p><p class="ql-block">由九三级山歌班学员伴唱伴舞。</p> <p class="ql-block">八八级山歌班女生。林瑾 叶彐夫 邱伟玲 李琳 梁春花 卓恵莹 </p><p class="ql-block">女声小组唱《共产党恩情长》等。</p><p class="ql-block">伴奏老师:李洁怀 邱怀君 刘广恆。</p> <p class="ql-block">教育基金百万行。</p> <p class="ql-block">93级山歌班毕业晚会,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参加教育基金百万行文艺晚会。歌伴舞,领唱:吴丽霞 刘秋媚。</p> <p class="ql-block">晚会结束后,与文化部门领导及著名音乐人陈小奇等合影。</p> <p class="ql-block">93级学生。张华 林永忠 李伟君 汤宏。</p> <p class="ql-block">在艺校任教期间,兼任了88级、93级、96级山歌班班主任。年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优秀党员,还被评为广东省中专优秀班主任。荣获过梅州市文艺教育百花奖及市政府颂发的文艺奉献奖。十五年的教学工作,我收获桃李芬芳的喜悦,我教过的学生,親热地称我李妈妈。</p><p class="ql-block">2000年我退休,随孩子到深圳居住。我的晚年生活还是离不开山歌。</p><p class="ql-block">02年坪地开展山歌活动,聘请我当老师;龙岗区老干中心,o6年开办老年大学,聘请我当山歌老师。接着坪山,布吉,平湖,横岗各街道社区要开展山歌活动,都请我去,直到现在,我仍然为普及,传承客家山歌忙得不亦乐乎。山歌进社区,进校园,进幼儿园,进客家博物馆,进电视台,那里需要我,我就到那里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布吉金排社区山歌班。</p> <p class="ql-block">龙岗区老年大学2Ol8年山歌班。</p> <p class="ql-block">龙岗博物馆,夏令营山歌培训班。</p> <p class="ql-block">为深圳市客家山歌协会编导《圍龙风情》。</p> <p class="ql-block">在龙潭公园参于电视台拍攝的《乡愁印跡》。</p> <p class="ql-block">在布吉理想幼儿园传教客家儿歌。</p> <p class="ql-block">为罗湖黄贝岺街道,碧波社区排原创节目《为大运喝彩》。</p> <p class="ql-block">排排坐唱山歌,幼儿园里快乐多!让孩子们从小就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南联小学传山歌,龙岗处处喜事多!</p> <p class="ql-block">深圳市龙岗长青老年大学的客家山歌班,是張山歌名片。</p> <p class="ql-block">耒自深圳侨报,侨乡月刋的报导。</p> <p class="ql-block">龙岗区老年大学的客家山歌校夲校材。《客家山歌唱腔教学法》。入选第二届全國老年教育优秀教材。</p> <p class="ql-block">山歌表演唱《夸媳妇》作词:余耀南 编曲:李惠嫣 o6年参加泛珠三角八省(含台湾》山歌邀请赛得金奖,o7年又参加广东省第五届曲艺花会得金奖,</p> <p class="ql-block">到坪地二小传承客家山歌。</p> <p class="ql-block">原创《老少齐唱新龙岗》获省山歌比赛银奖,坪地二小学生演出。</p> <p class="ql-block">帶龙红阁社区山歌队到莫斯科大学工地慰问。表演《客家阿婆搭飞机》。</p> <p class="ql-block">到横岗六约社区创建山歌队。创编《幸福社区歌滿台》。</p> <p class="ql-block">又为横岗锦绣花园社区教唱山歌。</p> <p class="ql-block">有幸参加山歌剧研讨会,与爱生林文祥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参加江西歌友会受鳯凰台记者采访。</p> <p class="ql-block">到金桥社区教孩子们唱山歌。</p> <p class="ql-block">到坪地二小,大康小学,清林小学以及深大艺术系上课,教山歌,竹板歌,杯花基夲功。</p> <p class="ql-block">与爱生曹艳常(國家二级演员),叶雪夫(國家二级演员,区文化馆付馆长)相聚在区文化馆。</p> <p class="ql-block">与爱生们幸福留影。杨苑玲国家一级演员(市山歌剧团付团长)谢曼丽(國家二级演员)邓碧霞(國家二级演员)。</p> <p class="ql-block">2O18年回市山排《二梅看郎》。</p> <p class="ql-block">感恩党的文化养老政策,让我的晚年生活绽放异彩。</p><p class="ql-block">在老干任教,我先后创作了《迟戴的婚纱》,《送春联》,《追梦齐上大学堂》等十几个原创节目。被老干评为银发先锋。称赞为教龄最长,学生最多,创作作品最多的优秀教师。</p> <p class="ql-block">原创山歌表演唱《追梦齐上大学堂》代表深圳市,参加全國示范老年大学优秀节目展演。</p> <p class="ql-block">《迟戴的婚纱》为龙岗区老干部首场《幸福像花儿》文艺晚会演出。</p> <p class="ql-block">《为大运喝彩》参加市老干文艺演出。</p> <p class="ql-block">与山歌精何源华大姐同台。</p> <p class="ql-block">带着原创节目《龙岗东进喜事多》,参加园山街道展演。</p><p class="ql-block">作词:李惠嫣 李庆泉 </p><p class="ql-block">作曲 張小灵 编曲:余辉辉</p><p class="ql-block">领唱 巫妃梅 陈峰</p><p class="ql-block">伴唱伴舞 龙岗区老年大学山歌班</p> <p class="ql-block">光荣被评选为区老干银发先锋。</p> <p class="ql-block">轉导宝龙街道老干合唱队参加区老干合唱比赛获奖。</p> <p class="ql-block">为坪地六联社区创作,轉导《夸家娘》《美丽坪地》 《杯花声声》荣获三联冠。</p> <p class="ql-block">为龙红格社区排演《生男生女都是宝》获最佳表演奖。</p> <p class="ql-block">为抗疫写歌《抗疫战中有龙岗》被老干拍成Mv参加市老干教学汇报。</p> <p class="ql-block">与优秀的山歌剧演员们在广州友谊剧院观摩《血色三河》留影。</p> <p class="ql-block">世界邮报记者李纯恩先生采访报导。</p> <p class="ql-block">回娘家梅县山歌剧团复排《二梅看郎》。与老团友,老会长们相聚在金沙湾。名誉会长李贵辉先生,特从外地赶回梅州看望,并设宴照待剧组全体人员。</p> <p class="ql-block">山歌剧领军人林文祥(市戏研室主任)与艺校付校长林瑾,到县山关怀二梅剧组。</p> <p class="ql-block">二梅剧组拜师,</p> <p class="ql-block">参于龙城禁毒宣传片录制工作。领唱:巫妃梅 张汉章 伴唱:五联山歌队华丽芳 曹秋银 等。</p> <p class="ql-block">2021年正月初八,回梅州文化馆,师生齐心录制《唱响山歌颂党恩》。领唱:潘倩 (國家一级演员)曹艳常。伴唱:艺校八八级毕业生邱伟玲 洪毅 叶雪夫 李秋。</p> <p class="ql-block">男声伴唱:艺校九二级毕业生李伟君(國家二级演员)九六级毕业生李书伟(國家二级演员)及龙岗区老年大学学员刘建新 孔启冠。</p> <p class="ql-block">师生一起欣赏梅州市文化馆付馆长陈金鸣录音效果。</p> <p class="ql-block">到龙潭公园开展山歌活动。</p> <p class="ql-block">到区文化馆上山歌课。教唱经典丰顺山歌《共产党恩情长》。</p> <p class="ql-block">老年大学教学汇报。</p> <p class="ql-block">区老年大学山歌班,到区文化馆练歌。《唱响山歌颂党恩》献给建党一百周年。</p> <p class="ql-block">应巫妃梅邀请到南联学校一起排练《今日新龙岗》。</p> <p class="ql-block">到龙城街道吉祥社区山歌班教山歌。</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山歌幼苗,学杯花,唱月光光。</p> <p class="ql-block">区老干付主任李玲,送关怀,送鼓励!感恩老年大学的讲台,让我十五年来充分发挥余热。</p> <p class="ql-block">原创《鹏城再写新篇章》成了经典。为龙岗区民协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中秋晚会献演。</p> <p class="ql-block">讲唱山歌涯最愿(瘾)</p><p class="ql-block">涯同山歌最有缘</p><p class="ql-block">细细唱到古来稀</p><p class="ql-block">八九十岁唱下添</p><p class="ql-block">涯今台上唱山歌</p><p class="ql-block">老嫩大细都耒和</p><p class="ql-block">唱到老人都翻嫩</p><p class="ql-block">唱到鲤魚跃上坡。</p> <p class="ql-block">为深圳市山歌协会第一场演出创编《围龙风情》。</p> <p class="ql-block">一日山歌人,一世山歌情。</p><p class="ql-block">代代传山歌,世代唱不停,</p><p class="ql-block">党的恩情刻在心,</p><p class="ql-block">勤育花朵做园丁。</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跟党走,</p><p class="ql-block">忠于祖國和人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