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充分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创建平安和谐家庭,孵化更多优秀家庭教学指导师,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市研培中心、市鸿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建利川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并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启“利川家学苑”成长课堂。让我们一起走进每周日上午的成长沙龙课堂,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建设美满家庭,培养卓越孩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期话题:</p><p class="ql-block"> 网瘾不可怕,可怕的是关掉手机或电脑后孩子的孤独!</p><p class="ql-block"> 在家庭教育上,家长越回避什么,就越被什么所控制。只会傻学的孩子没意思,只会玩游戏的孩子也没意思,如果这两种孩子你都嫌弃,那么请你先主动成为一个有意思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 手机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手机对孩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听歌、看视频、玩游戏……这些东西不用费脑子,很容易让孩子沉迷。</span>站在家长的角度上来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看到孩子沉迷于手机不爱学习,</span>“手机上瘾”在孩子的教育中算是一种很头疼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它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在何时何地,你都需要它,但它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负面影响。手机是把双刃剑,如何教孩子合理利用手机,是我们的永恒的课题。大多成人都无法抵制手机的诱惑,更何况是孩子!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个问题呢?今天本期沙龙由利川市鸿锦培训学校校长黄锦秀校长带家长们一起探讨:网络不可怕,可怕的是关掉手机或电脑后的孤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视频播放家长童年时代的视频,对比今昔童年的区别,引发家长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其实沉迷,本身并不可怕,甚至非常美好。</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难免会沉迷于很多东西:电子游戏、读书、写作、飙车、栽花养鸟、钓鱼、戏曲、绘画、健身、旅游——简直不胜枚举。</p><p class="ql-block"> 有时它和“业余爱好”还得区分开来。同样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提升生活情趣,业余爱好更多情况下像是生活的调味料,锦上添花,却很难带给我们刻骨铭心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换言之,沉迷更像是人们生活的特定时期,特定状态下的一道主菜,是那段生命的色彩,是获得某些难以在现实生活寻求的精神体验的高速公路。</p><p class="ql-block"> 缺什么,就自然找什么,现实里得不到的,总有一个领域能够满足自己,这就是沉迷的原理。</p> <ul class="ql-block"><li>孩子为什么要玩手机?它背后的心理动因又是什么?</li><li>父母要不要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又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制定手机使用规则?</li><li>孩子为什么厌学、厌世?到底该如何点燃孩子生命的激情……</li></ul><p class="ql-block"> 黄校长根据现场的家长们提出的各种情况,为大家逐一找出问题原因,并为大家给出了具体策略,如:</p><p class="ql-block"> 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关注孩子沉迷玩手机背后的需求,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应该帮助孩子用健康、合适的方式满足需求,这才是解决孩子沉迷游戏玩手机的治本之道。</span></p><p class="ql-block"> 2.沟通。找对方法,多用沟通、好奇的语气问孩子“为什么这个游戏好玩”,而不是一把夺走手机再骂一句“这游戏有什么好玩”。<span style="font-size: 18px;">放下自己的家长身份,找出问题根源,父母就要把架子放下来,不能想当然地思考问题,更不能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权威。试想,假如你是孩子,当你遇到困难时,你会更愿意听好朋友的建议,还是愿意向一个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人求助呢?</span></p><p class="ql-block"> 3.游戏(融入进去,才拉得出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只会傻学的孩子没意思,只会玩游戏的孩子也没意思,如果这两种孩子你都嫌弃,那么请你先主动成为一个有意思的父母,</span>从游戏中找到孩子的优点,比如:领导才能、孩子的团队意识……并融入到孩子的喜好当中,逐渐将孩子拉回到学习中。</p><p class="ql-block"> 4.知行合一,知道并做到。改变自己,用实际行动去感染、改变孩子。<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别在苛责孩子一味地沉迷手机,也许你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没有让孩子沉迷于你?如果家长沉迷于孩子的教育,沉迷于呵护孩子的身心健康,沉迷于培养孩子对于世界的好奇心,沉迷于带领孩子学会尊重、换位思考、照顾自己、探索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span></p><p class="ql-block"> 5.<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span>如果父母能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掌握适当的方法,才会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干预。</p><p class="ql-block"> 6.家长应该得到孩子的认可,首先应认定孩子,给孩子附加一些积极的认可,给孩子给正向的身份,并为孩子筑梦。</p><p class="ql-block"> 7.凡事贵在坚持。家庭教育是一场既复杂又应该持久的战役,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持之以恒才会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都说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孩子的灵气,不如说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凝聚力。好的父母用心关爱孩子、倾听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给孩子一部手机。一部小手机,往往藏着做父母的哲学,也藏着孩子的未来。比起我们试图改变孩子,改变自己这条路还是容易得多。因为它会给你一个你看得到的结果。当父母真的开始改变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改变的速度真的超乎我们的想象。接下来大家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发现自我、成长自我,经由成为更好的父母而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