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忆母亲

永恒的微笑

<p class="ql-block">图/文:永恒的微笑</p><p class="ql-block">音乐:云飞《梦中的额吉》</p><p class="ql-block">个别图片选自网络,致谢作者!</p> <p class="ql-block">日子,平平常常的,不知不觉的又到了一年的端午节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端午节对于我而言,绕不开"母亲"这个话题,以至后来,端午节成为我思念母亲的难舍情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是出生在新疆的伊犁人,母亲是江南人,饮食上偏爱甜糯。而江南人一向重视端午节,喜食粽子,各种做法,花样繁多,有诗云:"酒入雄黄粽子裹,要尝滋味到端阳",每年的端午节前夕,都要忙前忙后的裹粽子,市井生活,平淡无华,却如此这般,悠然生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母亲生前是一个极具有仪式感的人,她总是一个人将生活琐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这种仪式感在特殊节日将到来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和大部分地方一样,吃粽子是我们端午节的固定“标配”,小时候总喜欢约上几个小伙伴跑到外面看别人忙前忙后,让自己整个人都充溢在节日的氛围中,一天下来回到家里时,母亲总会端一盘粽子过来,一边催我们洗手一边从锅里捡出最大的给我们吃,翠绿的粽叶被母亲一双巧手包的有棱有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依稀还能闻到糯米混着大枣、葡萄干的香气,我顾不上吹一吹就将它送入口中,母亲包的粽子,每一颗米都黏在一起,入口却又粒粒分明。</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这里,端午节就是包粽子吃粽子,而我却从未动手包过粽子,每年都是母亲包好煮熟让小弟弟骑自行车送过来,我自己也是乐享其成的。虽然现在的超市里也可以随时买到现成的,但总觉得没有母亲做的好吃,也许是那粽子里包的不仅仅是美味,还有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的还是小时候,家里包粽子都用芦苇的叶子,选那种又肥又大的芦苇。三个弟弟总是骑自行车跑到伊犁河边提前一天把芦苇叶子摘回来,清洗干净晾干。母亲也是在前一个晚上就泡下糯米、准备好馅料,在端午节这天,早上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煮粽子,为的是让我们在上学前,能吃上香喷喷、热乎乎的粽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好玩的是母亲包的三角粽,我们吃饱后,各自挑一个,或挂在书包上,或手提着去学校,这一天,是小伙伴们比谁家粽子包的好看、包的奇特,谁家馅料好吃的日子。有些大人为了哄孩子开心,也会包出一些多角的形状,可是唯有母亲包的三角蜜枣粽棱角分明,软糯香甜,回味无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得三十三年前的端午节前半个月,儿子的匆匆降临让我初为人母,从此无师自通地扮演起做母亲的角色。结果呢,端午节那天,自然是只有眼巴巴地看着家人们大快朵颐,闻着粽子的飘香,自己却无福享受了。那之后的端午节,母亲健在的那些年,她总会提起这事儿,也总是懊恼着叹气,说你那么爱吃粽子,那一年错过了没有吃到,为啥不提前包好给你送来吃呢!以后不管我再怎么吃粽子,过端午节,在母亲看来也弥补不了那一年的亏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的母亲在她27岁那年(1960年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随父亲一起带着1岁多的姐姐远离故土4000多公里,乘火车从江南老家支援和开发大西北来到新疆兵团第四师63团开荒种地,在那个缺少吃穿的年代,工作条件是十分艰苦的,母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吃过糠咽菜,住过地窝子,拉过爬犁子,也当过劳动模范……在那里</span>一干就是50多年,用真诚,善良和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智慧,尽职尽责地诠释了兵团第一代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但在家庭里她只是普通的母亲,她的母爱和千千万万平凡的中国母亲一样,博大、绵长而又深厚。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2012年3月3日母亲病逝,世上最疼爱我的那个人就离去了。每到过端午节的时候,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母亲,想到母亲唠叨的那些话,看看那粽子的外观,四角棱直,分明就像母亲坚强果敢的个性。苇叶韧性有度,像母亲是我依靠的屏障。缠绕的绳结,就像母亲对我周全的保护,一道又绕上一道。而打开以后,那热热嫩嫩的,就是母亲最柔软最无私的爱心了!</p> <p class="ql-block">母亲在世的那些年,她终是提前一周安排三个弟弟去伊犁河边摘芦苇叶子,每次粽子出锅之后母亲会先挑出来几个晚上吃,然后剩下的依次分好,准备送给亲戚邻居的、还有她的同事,但凡是与我们家有些交往的,都少不了这一份来自母亲的心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生活也越来越富裕起来,这时我这才知道原来粽子还有甜咸之分,如今超市冰柜里放着各种馅的粽子,最经典的红枣糯米粽反而显得不那么起眼。但对于我来说端午节不过是五月初五那一天的纪念,而母亲在的每一个端午节,却是要提前一周就开始忙碌。她总是像个孩子一样为大家准备着惊喜,让所有人都来分享她的喜悦,分享她的端午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再后来,母亲的粽子也从最初的红枣糯米粽增添了更多不同的花样:赤豆绿豆、咸肉火腿、蛋黄板栗……一颗颗小小的谷物,咸肉、蛋黄和板栗等食材连同母亲满满当当的情意,一起被包进了糯米中。</span></p> <p class="ql-block">都说岁月催人老,母亲已离开我们九年了。如今我也步入了暮年,也有了孙女,但每次想起母亲去世前的那两年,包粽子的动作显然没有当年那么娴熟,却依旧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在母亲的端午节,我们可以不插艾蒿、不戴香包,唯有粽子必不可少,而每当我将软糯的粽子咬下,品尝着一如当年不变的美味时,耳边就会响起母亲熟悉的话语,伴我又回到儿时那一场端午的美梦中。</p><p class="ql-block"><br></p><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又近粽叶香飘日,亦是爱国孝亲时!中华民族是最重视亲情的,传统节日也是亲朋好友的团聚日。若有父母在,孝敬要赶快,愿这个端午节,你我都有亲人相守相伴,而那记忆中血浓于水的亲情往事,将由我们延续到下一代...…</h3>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吴新兰,女,新疆伊犁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英语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工作37年有余,现已退休。喜欢音乐,旅行和摄影。得闲时, 喜欢读读书;有所感时,乐于码码字。希翼用文字温润自己,同时让人于苍凉中,感受生活的些许美好,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p> 谢 谢 欣 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