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一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生出一种共鸣感。细细品读,“慢教育”所蕴含的教育哲理,更是如同一股清泉沁入心扉,让人弥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 “教育终究是基于生命和贯穿生命的,因而,它最终能够以更美好的生命的方式,缓慢而坚定地证明人性的胜利,证明我们内心对自由、光明、幸福不可扼制的渴求。谁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谁就能够把这样的信念坚持更久。”这是张文质老师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所写的自序中的一段文字。真正理解教育、热爱教育、尊重教育的人,他的文字里就总能流露出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的是耐心与等待。时下的教育有时未免太过功利,甚至无视孩子的年龄特征,揠苗助长。很多课堂像做工程一样抢进度、赶时间,追求所谓的高效率、快节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约而同地陷入了一个令人恐惧的教育误区 ——“ 快教育 ” 。实际上,对待孩子的成长,来不得半点儿急躁,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从等待开始的。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 这是一种何等美丽的教育场景,这是一种何等美妙的教育艺术。</p> <p class="ql-block"> 之前读过《我带蜗牛去散步》,它跟《教育是慢的艺术》意义一致,我的理解是——教育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叶圣陶老先生很早就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一粒种子种在地里,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它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果,这是漫长的等待过程。就像我们学校“种子课程”的开发,不仅仅是把教育当成一粒种子,更是把孩子们当成了一粒粒种子,只要耐心地一点一滴浇灌,终会有根深叶茂的那天。我们要明白自己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由于学生的基础、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要学会等待,把自己的速度放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注意到学生们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我们教师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教育不能有悖于学生的认知、成长的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放慢教育的速度,留足等待的时间和空间。教育本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我们说教育其实是一种耐心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教育是慢的艺术,对待孩子,希望我们可以少一些急躁,多一些耐心,少一些苛求,多一些宽容,面对现实,找好途径,改善教育的方法,更好地引导他们。正如《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所引用的钱理群先生的话:“救一个算一个,唤醒一个算一个,促进一个算一个,成全一个算一个。”</p> <p class="ql-block"> 我想,万事万物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人也如此。耐心陪伴,静待花开,我们就会在成全学生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陈倩玉</p><p class="ql-block">审核:朱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