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那是一个初夏的上午,澉浦中学退协叶老师携20多位同行,去澉浦镇上参观座落于长山河畔的“老兵军史馆”一一“将军阁”。同时也要拜访仰慕己久的"将军阁"主人,曾经同时获得省”爱国拥军模范”、“最美退役军人”两项殊荣的朱龙训先生。澉浦中学的第一任校长90岁的徐中武先生也应邀参加了这次活动。</h1> <h3> △前来参观的退休老师们。</h3> <h3> △60年代在部队服役时的朱龙训。</h3> <h3> △1980年时值结婚10周年重新补拍的结婚照。</h3> <h3> △2016年,70岁的朱龙训先生和68岁的夫人刘茂宝女士。</h3> <h1> 朱龙训,地道的澉浦人,18岁应征入伍。5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与部队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培养了坚韧和拼搏的精神,同时也练就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敢闯、敢干、永不言败的个性。<br> 1969年退伍回到家乡的朱龙训,开始自主创业。他当过建筑师傅的学徒;学过机械维修技术;抓机遇跑路子办厂。从“一根扁担、两箱羊毛衫”去闯上海的小作坊逐步扩大成为初具规模的五龙羊毛衫厂,成了当地有名的乡镇企业家。<br> 2002年夏天,“硬骨头六连”所在部队一师到澉浦镇海训,老朱主动邀请海训官兵入住自家刚建好的新房子作为临时指挥部,自己一家三口只住最小一间,其余8间屋里全部安装空调供部队使用。看到部队官兵海训辛苦,老朱经常买西瓜、饮料供官兵们消暑解渴。海训结束,老朱每年都没有收取部队所化水电费,连续坚持7年都由自己这个房东承担。在他家住过的官兵中先后有6位已成长为共和国将军,为这座普通民宅增添了荣耀。</h1><h1> 老朱对国防教育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为了重燃军营梦,与妻子商量决定利用家里房子,办一个“家庭军史馆”。此举得到了部队官兵全力支持,这使老朱的信心更足了,几乎是全身心的投入。经过几个月的精心布置,全国首个"家庭军史馆”一一"老兵军史馆”诞生,又经过多年的收集材料、充实整理、初具规模的"老兵军史馆"已成为嘉兴市国防教育基地,参观人数逐年上升。2014年2月15日,陶正明将军带领部分当年海训时一师干部赴澉浦镇,重访“老房东”家,为老朱家挂上了“将军阁”的牌匾,这不仅是老朱与驻训官兵深厚友谊的体现,也是对老朱退伍不退志、爱国拥军的最好诠释。</h1> <h3> △老朱家的庭院、住宅。</h3> <h3> △1959年澉浦初中的首任校长徐中武向朱龙训夫妇授匾。</h3> <h3> △1960年9月就读于澉浦初中的初一学生朱龙训与老校长互赠书籍。</h3> <h3> △朱龙训向老校长展示自己的荣誉及勋章。</h3> <h3> △向老校长汇报几十年来的工作</h3> <h3> △朱龙训向老校长和退休老师们作介绍。</h3> <h3> △徐校长和老师们静静地听着介绍。</h3> <h3> △朱夫人刘茂宝积极配合。</h3> <h3> △这块石碑是原步兵一师大校军官吴惠芳赠送的。碑上的阳文是全国著名书法家童树根书写而成,那些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h3> <h3> △老朱在介绍石碑来历。</h3> <h1> 军史馆分“创业之路”、“民主参政”、“辉煌的历程”、”“将军的情怀”……等8个版块,老朱也一一作了介绍。</h1> <h1> ▽部分老师与徐校长在"将军阁”前合个影。</h1> <h1> ▽拍一张集体照留个纪念。</h1><h3></h3> <h1> 朱龙训几十年来一直情系祖国国防事业,痴心不改,通过各种方式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真情。<br> 2009年自掏腰包设立“双拥专项基金”,每年奖励本镇服役期间立功的官兵。<br> 主动创议当地企业,结对帮扶困难军属,解决服役官兵的后顾之忧。</h1><h1> 为纪念浙东新四军北撤澉浦之战牺牲的223位部队官兵,老朱夫妇俩驱车行程数万里,收集资料;与本镇热心公益的老板、群众走访当年的亲历者,收录了一批珍贵的原始资料。2020年展示馆已初步建成,目前正在由澉浦镇政府组织改建、提升。</h1> <h1> 我真心希望我的偶像朱龙训先生和刘茂宝女士的大家庭继续和和美美,小辈事业有成,长辈幸福安康!</h1> <h1><font color="#ff8a00"> 在此要感谢朱龙训先生和叶建华老师为我提供照片并提出的宝贵意见。</font></h1><h1><font color="#39b54a"> 谢谢朋友们观看!</font></h1> <h5> 后记:应朋友之托硬着头皮完成了此劣作,心中忐忑不安,论文字编辑,我在班门弄斧呀!在此恳请老前辈、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不胜感激。</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