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何惩戒学生”这六个字是当下教育界最敏感的话题,以前“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应遵循德国教育家曾经说过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实际上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因此,学生的教育往往不是靠训斥、谩骂甚至靠体罚的手段,而是靠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有效的沟通,直至产生心灵的火花才能产生教育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接触的犯错误的学生大致可化为三类:不完成作业的,做题马虎的,书写不认真的。</p> 1.学会赏识奖励学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面我们先重温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的时候,一次,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迟疑地接过糖。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递过去,说:“为你正确地认识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现在的我已转变教育观念,奉行陶老的赏识奖励法,平时课上对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表扬,作业批改中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评语,在期中期末的测试后会采用物质奖励,已奖促读,上学期期末奖励的是适合小学生读的名著《呼兰河传》《童年》,而这学期期中奖励的是同步的奥数题册。赏识奖励是雨露,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应该充满赏识奖励。</p> 2.学会尊重理解学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高年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特别是独生子女,具有非常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老师关心他,尊重他,理解他。当学生不完成作业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发脾气或训斥学生,这时候我就提醒自己:他(她)还是个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充满激情和希望但还未成熟的鲜活个体,我们大人上一天班都累了,更何况孩子学了一天,坐了一天。</p> 3.学会注意惩戒的时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犯错误后,都有一个自醒、自悟到后悔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对犯错学生进行惩戒时,要给他一个反思的时机,在其自醒自悟和正在后悔的过程后,我们再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造成的不良后果,犯错学生会欣然接受老师的意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总之,无论是哪一类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应给予无限的关怀,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策划:小学部德育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