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怀古

刘琦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18日,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雁门关。雁门关位于山西忻州代县以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修建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末期,这里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是边防战略要地,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战事有上千次。</p> <p class="ql-block">从景区大门明月楼进去是一条明清时候就有的边贸街,走在边贸街上,我们就已看到长城高耸的城墙和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山路向前走,来到长城雁门关的正式入口处——宁边楼。</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的说法。我们先看到雁门关关城的北门,门额上书写“雁门关”三个遒劲的大字,高高的城楼矗立在面前,是那样的雄伟威严。</p> <p class="ql-block">顺着山路又到关城的东门,楼上高悬匾额,上有“中华第一关”几个大字,巍然耸峙的关楼更加雄奇险峻。雁门关最高处的雁塔,像一个哨兵警觉地观望着边关的远近,一有情况立刻传递。</p> <p class="ql-block">提起雁门关,马上会想到北宋时期,杨家将四代人前仆后继,精忠报国的故事,这是多少年来我们从电影戏剧评书中早就知晓的。北宋时期,雁门一带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公元980年,辽军十万人马入侵雁门关,宋将杨业以一万兵力,胜辽军十万大军 ,之后又率杨家将多次打败辽军的猖狂进攻。站在雁门关上,仿佛看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姿,听到了战场上震耳的呐喊声和厮杀声……</p> <p class="ql-block">我们熟知的“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也发生在这里,汉元帝时,王昭君就是从雁门关出塞和匈奴单于和亲的,这一去,使边塞的烽火熄灭了50年,大片地区保持了没有战乱的安定局面。</p> <p class="ql-block">东门附近有个“雁门关驿站”,进去看看吧,有11孔窑洞,初看并不起眼,仔细看介绍,令人大吃一惊:古往今来在此驿站路宿的历史名人太多了!帝王洞里曾住过20位帝王,公主洞里曾住过五位公主。</p> <p class="ql-block">在驿站最里面正对大门的窑洞中,左边是帝王洞,右边是公主洞。</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瞩目的是将军洞,在将军洞的门口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的是曾在将军洞路宿过的22位大将的名字:李牧,卫青,霍去病,李广,薛仁贵,杨业……</p> <p class="ql-block">简直不敢相信!这么多赫赫有名的英雄名将都曾在这里住过,不由得想起雁门关将领们为国立功的事迹:战国时期,赵国大将李牧奉命常驻雁门,曾率军大破匈奴十余万骑,其后十多年,匈奴不敢侵犯赵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关出塞,把匈奴赶到阴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汉武帝即位后,面对匈奴频频南犯,着手反击,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曾驰骋在雁门关内外,多次大败匈奴;唐代名将薛仁贵,镇守雁门关时,大败入侵的突厥军,斩杀上万人,俘虏三万人,声威大震……</p> <p class="ql-block">在关城东门旁有座“镇边祠”,是1506年为纪念李牧而建的,现已成为展示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守关名将事迹的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登上雁门关城楼,遥望莽莽群山,不由得思绪万千,这里发生的一切,离我们是那么的遥远,又仿佛触手可及,一个个为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英雄豪杰,在我的眼前变得鲜活起来,也变得高大起来。雁门关虽没有了昔日的刀光剑影,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早已作古,而那一段段雄踞山岭的城墙和门楼,却都是沧桑历史的见证者,都在述说着那可歌可泣的往事……不由得想起苏轼《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又想起毛泽东诗词里的句子:“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p> <p class="ql-block">如今,新时代的人该怎样去为国效力,保卫祖国的江山呢?我想,古代的英雄豪杰、边关将士早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