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玉】 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藏传佛教圣地。 海拔3650米,全年多晴朗天气,降雨稀少,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全年日照时间在3000小时以上,素有“日光城”的美誉。拉萨境内蕴藏着丰富的各类资源,相对于全国和自治区其他地市,具有较明显的资源优势。 <br><br> 拉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风俗民情独特、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全藏,将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欧洲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安全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畅游中国100城 等荣誉称号。<br><br> 我07年,10年,16年3次去过拉萨. 以下的照片是不同时间拍的。 <p class="ql-block">清晨拉萨市民围着布达拉宫转宫</p> 进布达拉宫,进了这门,就不允许拍摄了。 门扣 在布达拉宫上面向下俯瞰 布达拉宫夜景 从公园看布达拉宫 公园里许多水禽 清晨从药王山上看的布达拉宫 从后山远眺布达拉宫 从酒店阳台看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旁的藏民 <p class="ql-block">婴儿也来转经筒</p> 布达拉宫前磕长头的藏民 清早煨桑的藏民 老爷子很有范 <p class="ql-block">转经筒的人们</p> 3个孩子的母亲,在大街上席地而坐,旁若无人地喂孩子。 大昭寺 <br> 大昭寺(Jokhang Temple),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 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br><br>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br>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div> 大昭寺内也是不允许拍摄的。<br></div> 这两照片是从网上下载的 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以下是我拍摄的 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藏民 八角街 八角街位于古城拉萨的中心,是拉萨本来面目保留得最完整的街道。它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萨必去之地。“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八角街并非以街道形状定名,而是藏语“帕廓”的音译,意思是围绕大昭寺(建于七世纪中叶)的街道。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在光滑发亮的石块道上投下了一道道长长短短的影子。八角街的准确概念不只是一个环形街道,而是围绕在大昭寺周围的那一整片旧式的、有着浓郁藏族生活气息的街区。站在布达拉宫顶上向拉萨全城俯瞰,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 同伴小肖和我 <p class="ql-block">,</p> 感谢您光临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