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红色药铺(一)——大贺庄胡家药铺

东风暖

<p class="ql-block">  武安商帮文化是武安六大文化脉系之一,主要特点是“南绸北药”。解放前在东三省出现了一个奇迹,凡冒烟的地方就有武安人卖药,武安人在东三省被称为“药鬼子”。武安商帮不仅具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精神和童叟无欺、货真价实的经营理念,而且在中国近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建党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看看武安商人的红色药铺和红色精神。</p> 胡家在武安大贺庄老宅 <p class="ql-block">  武安大贺庄,被称为“武安商帮的重要发源地”,胡家在武安商帮中资格较老,地位显赫,其生意于康熙年间发迹于冀东昌黎县。在昌黎县城南关的“胡恒盛”是总号,人们称之为“老恒盛”。道光年间在乐亭县城开设“恒盛和”“恒盛泰”“恒盛庆”三家药店,又在迁安开设“恒盛昌”。 宣统二年,昌黎的“老恒盛”落到了胡广庆手里。</p> <p class="ql-block">  乐亭和昌黎接壤,李大钊经常在昌黎县从事革命活动。在 “老恒盛”药铺旁边还有一家药铺,字号为“同兴成”,是昌黎县本地人王展所开,王展生于1901年,在昌黎商会任职,当时是20多岁的进步青年。王展受到李大钊革命思想的影响,倾向共产主义,王展经常到一墙之隔的“老恒盛”药铺串门,和东家胡广庆成了好朋友,当他给胡广庆提出为李大钊捐助经费的事后,胡广庆举双手同意。</p><p class="ql-block">  在王展的影响下,只要有筹款活动,“老恒盛”都会积极响应。在乐亭的“恒盛和”药店也是一家具有红色基因的药店,1938年冀东大暴动期间,胡家花钱买枪支持暴动。日伪统治时期,地下党通过“恒盛和”药店采购药品,偷偷运出县城。</p> 老宅 <p class="ql-block">  1921年,乐亭“恒盛和”在黑龙江珠河县开设了分号“恒盛元”药店,并很快在珠河一带打开了市场,后来在哈尔滨香坊区、梨树镇开设了分店, “恒盛元”的名气越来越大。伪满时期,东北抗联经常在珠河县一带活动,著名抗日将领赵尚志就牺牲在珠河。东北抗联在天寒地冻,食物短缺,缺医少药的极度恶劣的环境中同侵略者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p> <p class="ql-block">  在这种极其残酷的环境下,“恒盛元”药店并没有被敌人吓倒,秘密支持抗联队伍,珠河县城的“恒盛元”药店成为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站和抗联药品物资供应处。1933年10月,赵尚志曾经在“恒盛元”药店秘密召开会议。</p><p class="ql-block">  1946年4月28日,东北民主联军入城,哈尔滨获得解放。在党的领导下,一度凋零的医药业开始复苏。</p><p class="ql-block">  1946年5月18日,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结束,东北民主联军失败,被迫退守哈尔滨。因为当时东北民主联军医药匮乏,遂以武安人开的药店为主,成立哈尔滨中药同业工会,集中生产药品,比如恒盛元、福元庆、瑞昌号、德泰恒、锦和盛、和发魁、大德堂、四盛和、和顺祥、万兴常等药店均为武安人开设。利用这些中药店和少数西药店的技术人员,生产消炎药、创伤药等急救药品。从四平战役到辽沈战役,前方是隆隆炮声,后方是很多武安人在加紧生产药品,武安药商为东北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胡家凭借祖传的“胡氏六神丸”和“胡氏牛黄解毒丸”两种药物以及其他药物秘方,为民主联军生产了很多药品,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色药商,值得点赞。</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打响,恒盛元中药店等多家医药企业接受政府交给的生产任务,加班加点生产军需急救药品,支援前线。</p> <br>   1953年,由哈尔滨市中药同业工会出面,组建了同业国药制药厂(私商联营),该厂以友群制药厂(西药制剂厂)和福元庆中药店、瑞冒号中药店为基础,并吸收了27家中药店合营组建而成,恒盛元中药店位列其中。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6 年,同业国药制药厂实现公私合营,将恒盛元中药店并入,职工由并入前的52人增加到78人,把药厂改名为公私合营哈尔滨同业国药厂。此药厂是哈尔滨历史上规模最大,专门从事中成药生产的第一家专业工厂,在黑龙江省也是数一数二。同业国药厂以生产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和药酒为主,共30个品种,胡家著名的中成药胡氏六神丸、胡氏牛黄解毒丸名列其中。至今红色药铺“恒盛元”发明的这两种药品的配方仍在使用,产品颇受消费者青睐。此正是:武安药商闯天下,做出好药为国家。红色故事催人进,代代盛开光荣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