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融合教育分论坛二融合教育课程与教学、支持与保障

杨杨老师

<p class="ql-block">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p><p class="ql-block">颜延睿</p><p class="ql-block">《融合教育课程范式的改变》</p><p class="ql-block">颜教授说,融合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课程,这就是说课程调整成为融合教育的代名词。</p> <p class="ql-block">课程调整的概念和幅度,课程调整违背了融合教育的公平和公正精神,对于残疾儿童而言,问题在于她们能不能学习普通课程,而在于如何将普通的课程内容如何传授给他们,那就要学习通用设计,基于学习风格的课程模式,要求老师在呈现信息时要多元化。视觉、听觉、动觉的多感官结合,提供多样化的行为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媒介形式完成学习任务。</p> <p class="ql-block">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指导中心</p><p class="ql-block">储昌楼校长</p><p class="ql-block">《普校融合教育资源中心个别化教育策略》</p> <p class="ql-block">储校长说,对于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家普遍存在一些误区,存在认识的偏差,首先消除误解,融入融合。其次建立健全评估机制落地科学评估,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个别化特别需求</p> <p class="ql-block">那在娄江桂园个别化教育策略,集体审议个别化教育,一人一案,定制性学习以及完善三张表和资源教室达到课程资源互享。</p> <p class="ql-block">西北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沈孝凤</p><p class="ql-block">《严重认知障碍儿童接收普通教育课程的意义、途径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接受普通课程课程的意义,提高随班就读水平、促进融合教育质量提升,实现教育公平,为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贡献中国智慧,促进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提升,接受普通教育的途径,制定与普通学生通用的课程标准,颁布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评估体系,基于课标的教学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与课程标准匹配的问责机制。</p> <p class="ql-block">西南大学副教授</p><p class="ql-block">江小英教授</p><p class="ql-block">《绘本中的残疾人形象分析和启示》</p> <p class="ql-block">残疾主题绘本的概念、样本、、残疾人形象分析以及创作和运用的启示,包括图书的多元化,鼓励引进和创作优秀残疾主题绘本,注重多元化残疾人形象的塑造,精选残疾主题绘本推动融合教育发展。</p> <p class="ql-block">江西省赣州市特殊教育学校</p><p class="ql-block">赖慧梅校长分享的课题</p><p class="ql-block">《相同的目标,不同的目标表现基准:基于标准的融合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初探》</p> <p class="ql-block">赖校长以“教什么?怎么教?”为切入点依次分享遵循基本原则,科学评估、基于标准(目标的明确)、基于学生(设定个性化目标表现水平)、适性支持(基于不同的目标表现水平)、多元评价等展开讨论。</p> <p class="ql-block">孙颖教授</p><p class="ql-block">《基于生态系统理念构建的融合教育专业支持模式探究—以北京市为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教授提出三个问题,</p><p class="ql-block">融合什么?谁来融合?怎么融合?阐述现融合教育不高,接着以围绕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解答。</p> <p class="ql-block">绥化学院</p><p class="ql-block">徐景俊教授</p><p class="ql-block">《“专业+特技+创业”听障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p> <p class="ql-block">德育引领、平台支持、聋健融合、学用创服等</p><p class="ql-block">价值意义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社会价值</p> <p class="ql-block">中国残联社会服务指导中心</p><p class="ql-block">陈夏尧</p><p class="ql-block">《构建联通一体的早期融合教育支持体系》</p> <p class="ql-block">北京市朝阳区特殊教育中心</p><p class="ql-block">刘继军校长</p><p class="ql-block">《区域特殊教育管理平台设计与开发的实践研究》</p> <p class="ql-block">建立管理平台的背景与意义,加强特教学校在区域融合教育发展作用,发挥专业指导能力。</p> <p class="ql-block">徐州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熊絮茸老师</p><p class="ql-block">《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及问题浅析》</p> <p class="ql-block">熊老师分享的主要内容:融合教育现实困境,以地级市某区随班就读工作视导为例,康复机构融合教育困局,以民办机构自闭症儿童学期融合教育开展状况调研为例。</p> <p class="ql-block">湘潭市特殊学校</p><p class="ql-block">周青</p><p class="ql-block">《普特融合教育发展练“内功”强“外功”的实践探究—以湘潭市为例》</p> <p class="ql-block">“练内功”促进普特融合教育由量变到质变</p><p class="ql-block">“强外功”优化普特融合环境从被动到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