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莱切(又译作拉察)位于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大区(Puglia)。如果把意大利比喻成靴子的话,莱切就在细细的高跟处。</p> <p> 吃过早饭,我们来到了莱切老城的中心——圣奥伦佐广场。 左侧高高的圆柱是圣奥伦佐圆柱(Colonna di sant' Oronzo),它于1666年重建。圆柱顶端是莱切守护圣徒圣奥伦佐的塑像。右侧的建筑是古罗马剧院博物馆(Museo Teator Romano)。</p> 古罗马剧院博物馆 <p> 古罗马剧院的部分看台</p><p> </p> <p> 莱切保留了大量建于17世纪的巴洛克式建筑,其中尤以教堂为多。这些辉煌的建筑自成风格,所以被称为“莱切巴洛克式”(Barocco Leccese)。莱切巴洛克式的主要倡导者是安东尼奥和朱塞佩•辛巴洛(Antonioand and Giuseppe Zimbalo)兄弟。到莱切游览,欣赏巴洛克式建筑理所当然地成了主要目的。我们在四十多座教堂中选择了辛巴洛参与建设的两个游览欣赏。</p><p> 圣十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Croce) 。 不巧,大教堂入口处主外立面正在维修,不过,主外立面墙上的装饰还是可以看得很清楚的。外立面墙上 雕刻着众多植物、人物、动物、几何花纹,这些漂亮的雕刻使人们尚未进门就感受到了巴洛克式的华丽。</p> 两个柱头上雕刻出了直立的宽叶子,叶子上端略微卷曲。两柱之间的顶部叶子环绕着不知名的果实。在光影的作用下,产生了比较强的立体感。 底层中间的人物两手把玩着鱼一样的动物,双眼向一侧看去,大有冷眼看世界的范儿。中间一层的人物左右手各托举着一个装满东西的圆盆,轻松自如,气定神闲。上层的人物在重压之下,眼球凸出,大嘴微张,似乎怕大口呼气就再也撑不住了。 下层是半卧在花朵上的人面鹰身雕塑。上层左侧一只狗样的动物直立的两条前腿各被一只人手紧紧地抓着,动物的腹下露出脸朝上的半个人头。 进入教堂,可谓富丽堂皇。两行高大的立柱把教堂内分割成了三个不同的空间。 <p> 无论哪种立柱,设计者都会把重点放在柱头上。从这些柱头,我们能够看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p> 最令人吃惊的是这幅油画四周的装饰。这些繁复的装饰华美得难以用语言形容了。 与上面的相比,这个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它那螺旋状缠绕式的立柱可谓绝无仅有。 <p> 天花板上的油画</p><p> </p> <p> 离开圣十字大教堂,我们来到了位于大教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的主教座堂(Cathedral)。主教座堂和高68米的钟楼也都是朱塞佩•辛巴洛的代表作。</p> 主教座堂的特点是有两个外立面 <p> 这一侧的外立面是典型的巴洛克式。上层是一个门状结构,门内和门两侧有三个站立的人物雕塑。下层中间大门两旁是雕刻出的石柱,石柱两边又有两个人物雕塑。墙面上雕刻出的花草组成了不同的造型,同时也整齐地排列着凿出的竖线条,给人以向上拉伸的感觉。上下层之间饰以宝瓶状栅栏。整个外立面浑然一体,十分壮观。</p><p> </p> <p> 参观完这两座教堂后,我们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的游览。</p> <p> 在游览过程中,我们又看到了许多不知名的华丽建筑。这些建筑外表都是淡黄色的,因为它们都是以“莱切石”为材料建的。莱切石是当地产的一种石灰石,它质地柔软,适于雕刻。这也为“莱切巴洛克式”提供了天然的条件。</p> 街心花园的圆亭顶部也装饰得如此漂亮 街边上的一个纸娃娃。<div> 混凝纸艺术(Cartapesta)是产生于十七世纪的、莱切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混凝纸是用纸浆和胶水混合而成的,人们用它雕塑、雕刻出各种艺术品。</div> 莱切的二月是旅游淡季,整个老城的街上行人稀少。不知从哪儿出来了一群学生,街筒子里立刻嘈杂起来。 <p> 前面应该是一个拜占庭式教堂吧</p><p> </p> <p> 吃完晚饭,基本循着白天的路线看看暮色中的莱切。再次来到圣奥伦佐广场</p> <p> 白天路过的街边商店在彩色灯光下散发着诱惑。</p> <p> 夜幕中的大教堂广场。除了主教座堂、钟楼外,广场边还有建于十五世纪的主教宫(Palazzo Vescovile)、神学院(Seminario)。</p> 老城的城门 循着远处传来的钢琴声,我们来到了一座白天没来过的大教堂。这座巴洛克式的教堂通体被泛光灯打亮,仿佛在彰显着历史上的辉煌。 <div><br></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