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内心,收获幸福”春蕾幼儿园心理健康研讨

小胡老西

<p class="ql-block">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断言:“人只有用人来建树”,教师要塑造青少年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高尚的心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而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以良好的个性心理状态为依据的,因此,教师要塑造学生健康的灵魂,必须首先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p><p class="ql-block"> 5月29日上午,临沭县临沭街道中心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会在四楼功能室如期举行,来自街道辖区内11处公办园的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p> 有所学 <p class="ql-block"> 临沭县教育和体育局德育科科长、国家心理二级咨询师马步霞以“幸福的种子”为题,以“自我建构——种下种子”为切入口,通过具体的心理咨询案例剖析和生动的情景模拟,带领老师们深究孩子成长不同阶段常见心理问题背后的原因;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为老师们理清家庭关系、帮助家长建立科学家庭教育观提供了切实指导。</p> 有所思 <p class="ql-block"> 培训后我们又进行了园本研讨,反思自身环境和行为进行分享,并通过热烈的研讨各抒己见,互相学习。</p> <p class="ql-block">问题1⃣️:</p><p class="ql-block"> 对于原生家庭的问题,王老师和葛老师各抒己见。葛老师认为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并通过举例说明溺爱型的父母培养出任性、自大的孩子的可能性更大;而强制型的父母则可能培养出懦弱、低自尊、自卑的孩子,或者培养出叛逆、强硬、高自尊的孩子。这种都不是平和的性格特点。</p><p class="ql-block"> 最好的教养方式应该是民主型的父母,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民主、平等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问题2⃣️:</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师都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认为对孩子说“不”的频率太高,以后要改变这种行为,多肯定、鼓励、引导孩子们。</p> <p class="ql-block">问题3⃣️:</p><p class="ql-block">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析,毛老师和崔老师认为是因为孩子的需求和家长的需求不一样所产生的矛盾,互相不理解,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代沟。</p> <p class="ql-block">问题4⃣️:</p><p class="ql-block"> 对于这个问题,毛老师和崔老师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是因为家长没有尊重孩子的想法,强制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行为进行,同时孩子又具有自我意识,想要自己尝试,所以产生了矛盾。</p><p class="ql-block"> 这一点需要家长改变心态,尊重孩子的决定,并进行必要的引导。</p> <p class="ql-block">问题5⃣️:</p><p class="ql-block"> 袁老师认为高层次的理解能够决定和影响低层次的理解,并且高层次理解的变化,也必将引起低层次理解的变化,而理想信念、身份、系统三个高层次的理解将成为我们推动自己变化和进步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胡老师进行总结,只有知道心理的工作机制,我们才能调控心理调控行为,从现在做起,从现在改变,埋下幸福的种子。</p> 有所悟 <p class="ql-block">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后各位老师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不断提醒和激励自己。</p> <p class="ql-block"> 研讨过程是教师间头脑风暴、思想碰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研讨,教师们滋养内在,丰富知识,积累了专业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我相信有了集体的努力,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会越走越宽。</p>

老师

孩子

教师

研讨

心理

理解

心理健康

问题

家长

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