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鼓传新声

玄真玉子

<p class="ql-block">清代康熙年间辽宁铁岭诗人李呈祥,写过一首描述当时民间打太平鼓活动盛况的诗:</p><p class="ql-block">万事只求身健在,</p><p class="ql-block">逢人相庆太平时。</p><p class="ql-block">大家务力喧神鼓,</p><p class="ql-block">小市风光飐酒旗。</p><p class="ql-block">诗中写出了在康熙盛世的满乡百姓中间,就兴起了打太平鼓健身娱乐的风俗,可见,这种习俗爱好由来己久,而且在东北等地广泛流行。</p> <p class="ql-block">溯源应太古,寻踪越千年。要说起太平鼓的起源,有的学者考证,至少始于隋唐时期。大多数学者认为太平鼓表演艺术,实际上是起源于古代东北女真等少数民族信奉的萨满宗教跳神祭祀之舞,而后在清代演变为单鼓烧香之舞,俗称为“烧太平香”。在满族人家举行的称为“烧旗香”,分为24铺鼓。在汉族中举办的称为“烧民香”,分为12铺鼓。烧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祭祖祀神和还愿祈福,在满汉民间后来又演变出以治病祛邪为主的“跳大神”活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地满汉民间艺术工作者,深入挖掘单鼓表演艺术的精华,整理创作了以娱乐功能为主的新时代满族太平鼓表演艺术,使古老的单鼓重获新生,再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满汉民间单鼓(即今俗称之太平鼓)沿袭传承了古代萨满宗教之舞的古老元素,因而保存了我国北方原始舞蹈的文化遗存,并丰富发展成为舞蹈与说唱结合,武术与杂技兼收的综合艺术样式。由此可见,单鼓表演艺术,从文化传承和艺术鉴赏等方面来看,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发展前景,并被列为非遗项目。据此新编排演的太平鼓节目以舞蹈为主,也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舞台和广场表演中都曾获得国家奖项,成为新时代民间歌舞的一枝奇葩,在太平盛世的中华艺苑中大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单鼓表演有独特的专用服饰、乐器和道具。其演唱曲目主要有《火龙传》》《唐王征东》《排张郎》等。在老辈单鼓艺人口传唱词中有“文王留下钢圈鼓,武王留下响腰铃,军师留下阴阳卦,猜问人间大事情”的句子,似乎是说单鼓起传于周汉年间。古老的萨满服神衣神帽,法刀法杖在太平鼓表演中已被精美的满族传统男女旗装所取代或不用。原先无柄的抓鼓(神鼓)和有柄的太平鼓,以及响腰铃是主要的乐器。太平鼓表演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以舞传神,以鼓催情。张驰有度,节律谐和。灵动活泼,美中见俏。队形变幻,场面火爆。风格豪放,气氛神秘等。r</p> <p class="ql-block">抓鼓,俗称神鼓</p> <p class="ql-block">大小太平鼓</p> <p class="ql-block">单鼓乐器腰铃</p> <p class="ql-block">单鼓表演乐器与道具,其中有手玉子、三节棍和霸王鞭。</p> <p class="ql-block">古代太平鼓的专用曲牌称为《太平年》,因此赋诗:《神鼓流响庆太平》一首:</p><p class="ql-block">女真古舞久阑珊,历尽兴衰几变迁。</p><p class="ql-block">萨满遗风起黑水,烧香旧俗传白山。</p><p class="ql-block">神衣神帽妆灵圣,法杖法刀扮仙官。</p><p class="ql-block">击鼓开坛声震地,摆铃过铺势飞天。</p><p class="ql-block">常说唐主征东事,爱唱张郎闹花园。</p><p class="ql-block">文化昌明薪火传,万民欢庆太平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岫岩鼓剪纸</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版权归属原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