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是唯一一个被划入江西省的县,也许正是这份独特,这几年,婺源旅游一枝独秀,成为网上当红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婺源的徽派建筑、油菜花海、小桥流水,都成为游人打卡的文化内涵。婺源县的许多村镇也成为旅游达人梦想中的胜地。篁岭就是这样的一个村落。</p> <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距今有五百多年历史,建在一座海拔五百米的山坡上。山村依山而建,从山顶向山腰缓慢铺展开来。全村一百多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粉墙,飞檐斗拱,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在山上。这样一个典型的山居村落,被称为“梯云人家”。春天,这里梯田里开满了油菜花,花海洋溢着的烂漫春光,吸引无数游人前去观光;秋天,这里家家户户晾晒着红红黄黄的庄稼,被摄影师们将“晒秋”的习俗和美景,传遍大江南北。篁岭的梯田花海和“晒秋”景致,由此成为最靓丽的风景,将古村落打造成婺源最时尚最现代最红火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 《婺源县志·山川》记录:“此地古名篁里。篁岭,县东九十里,高百仞。其地多篁竹,大者径尺,故名篁岭。”这是篁岭名称的最早记录,在清朝道光年间。</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一座多竹山地,有历史记载的居民来自明朝一个曹姓人家,曹氏宗祠还较好地保留在村里,成为一座民俗展览馆。进入馆内,看见宗祠上悬挂着一个“上蔡世家”的牌匾,这牌匾生动地诠释了曹姓人家的来历。</p> <p class="ql-block">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许多北方难民一路南迁,篁岭曹姓的先祖从河南上蔡逃难到古徽州歙县,并由此在徽州各地繁衍生息,其中一族来到了晓鳙村定居。传说,晓鳙村一个叫曹文侃的人,有一天他在篁岭山下耕完田要回家,耕牛却死活不愿走。他就指着一堆柴火说,如果明天早上我回来,这个火堆不熄灭,就表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还将赶牛的竹鞭插到田里。第二天,曹文侃回到田里,火堆没有完全熄灭,插下的竹鞭还长出了新叶。曹文侃认定这是上天的启示,就举家迁到篁岭安居下来。如今,篁岭古村的曹姓人家已经开枝散叶到近二百户上千人。几年前,为开发旅游,全村人迁居到山下,山上的旧居成为旅游公司开发的资源。</p> <p class="ql-block"> 开发后的篁岭古村每天迎来大量的游客,络绎不绝的行人和呼朋引伴的嘈杂声,充斥在每一个街道,好在这里还完整地保存了古村落的原貌。大量的徽派建筑,或以繁复美丽的木雕惊艳,或以轩朗的建筑令人流连忘返,或以精湛的技艺展现石雕的魅力;也有狭长的小道曲径通幽,让城里人尽情享受古驿道的朴拙和静谧;还修建了花溪水街,沿着从上至下的溪流顺势而为,在溪水两岸做足了园林景致,既繁花似锦,又趣味横生。</p> <p class="ql-block"> 篁岭作为旅游景区,可以赏玩的景致很多,有梯田花海、晒秋观景台、水口林、云中漫步、天上人间、五色鱼塘、花溪水街等等。我个人的兴趣还是放在各种古建筑上,对竹虚厅、五桂堂、树和堂、怡心堂、竹山书院和天街牌坊等情有独钟。</p> <p class="ql-block"> 竹虚厅临街而建,是一个三开间的房子,虽然不甚大,但很远就能看到满面的木雕,仅用奢华富贵不足以形容。这座富丽堂皇建筑的主人是曹元功,明朝崇祯八年授职湖广兴山县知县。也许是做官有了钱,也许是做官了想回家风光,在老家建起了这座十分独特的宅子。整个竹虚厅面积仅一百平米,地方不大但临街一面全部为木雕,图案精美繁复到叹为观止的程度。门面上有六方木雕图案,分别是赵子龙救阿斗、关公送嫂、九代同堂、文王访贤、周文王打猎、状元及第。四根木柱上的梁撑木雕主题,从右到左依次是福禄喜寿。门罩上裂纹还有梅花和竹子雕刻,寓意香自寒来、步步高升。是难得一见的徽州“三雕”之一的木雕杰出代表,堪称木雕艺术的宝库。</p> <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木雕,怡心楼则与竹虚厅大为不同。怡心楼整栋房屋金碧辉煌,精美的木雕尤以描金绘彩为特色,与传统的徽派木雕保存古朴不饰绘彩的情况迥异。这里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用丰富的古典戏剧形象,配以龙凤麒麟和荷花、松柏等象征吉祥的动物图案,营造了一个传统木雕“教训子孙、礼义廉耻”的主题。更为特别的是,这里的前堂头顶装饰了藻井,藻井本来是用于祠堂、亭阁等天花板的装饰,很少用于家居的。怡心楼在堂屋里构建藻井,可谓财大气粗,别出心裁。</p><p class="ql-block"> 怡心楼不是篁岭的古建筑,而是本着保护古建的原则,从许村镇迁移而来的。光绪年间,江南茶商许畅芝经商成功,发了大财后,为心爱的女人建了这座客馆,被当时人称为“金屋藏娇”。如今,怡心楼在篁岭安家落户,成为徽派古建异地搬迁保护的典范,也成为篁岭最为吸引人的古建之一。</p> <p class="ql-block"> 篁岭的古建中,最气派、最出名的应是五桂堂。这是篁岭人的祖宅,主人是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的曹永护和曹希例父子。曹家到曹用户已是四代单传,但曹家坚守乐善好施、见义勇为的美德,到了曹希例,生育了五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现在曾孙、玄孙已达二百多人。应了那句老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在这个人口繁衍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以五桂堂出去的五兄弟为代表的五大房,统称五桂堂。延续至今,凡是出自这五大家的子孙,逢结婚、出嫁、建房、出殡等大事,文贴、器物上常常要郑重写上“篁里五桂堂”五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五桂堂院里种植有柿树、梅花等,还修建了一个半月池,蕴含着祖先留下的遗训:人生忧喜一半一半,名利得失一半一半。财富聚散一半一半,修行佛魔一半一半。</p> <p class="ql-block"> 五桂堂的建筑宽敞轩朗,分前堂和后堂两部分,是篁岭古民居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也是仅有的一座设有中门的建筑。前堂是典型的对朝堂结构,上方是徽州典型的四披水檐天井。天井四方的梁柱上,雕刻的主题都是吉祥如意和对后代人才辈出的期许。天井下两边的隔厢上,是《朱子家训》。整个前堂庄重而威严,体现了大家风范。</p><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的是正堂屋墙上的花窗,有宝瓶形的、有葫芦形的、有芭蕉叶形的,别具一格。从这样的花窗向外望去,各种景色嵌入花窗里,宛如图画,生动有趣。</p> <p class="ql-block"> 篁岭天街是一个以各种美食为主的小吃街,虽然和其他地方的小吃大同小异,但一家梅干菜炉饼和当地酸奶还是别有风味的。吸引我的不是这里的小吃,而是天街有一座御赐的石牌坊。</p><p class="ql-block"> 篁岭古村明清时期人才辈出,被载入县志的有六七十人,这里也因此修建了许多牌坊。经过“文革”浩劫,幸留下来的只有一个“功勋坊”。整个结构为五凤楼格式,雕刻的图案以五子登科、高中及第、步步高升为主,配以梅兰竹菊等。正面高处是“圣旨”二字,表面这个牌坊身份显赫,是皇帝御赐的恩宠荣耀。两侧对联是“旌自国家,操捷雪沙菱镜;建诸天地,微流壁水兰基”。背面对应的是“御赐”,中间嵌入的匾额写着“上善诺水”。将上善若水写成上善诺水,是曹氏家族要求族人信守承诺、言而于信,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 “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篁岭,走出芊芊幽篁的恬静,以她独特的风姿,大方地迎接这个新时代,让更多人识得她的美丽。这是新时代新农村走出的新路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