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老照片承载着26年的殡葬情缘

小草无名~王利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是沈阳维修火化炉的师傅92年给拍照的</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90年,是我人生中有过重要的转折之年。这一年,脱下穿了14年的军装回到家乡。正好赶上农村推行殡葬改革需要一名司机开殡仪车,就这样“鬼使神差”的成了一名殡仪车司机。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6年,直到2016年在这个单位退休。</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看到这张老照片就让我想起最初与殡葬行业结缘的情景。过去殡葬行业人们并不看好,也没有专用的接遗体车辆。这台车是我从别的司机手中接过来的一台旧沈阳金杯130车。正是这台旧车前面挂上一块殡葬宣传版,两侧车箱也挂上宣传牌,车顶上安装两只高音喇叭,驾驶室里放着扩大器,伴随着我们一行三人,出入城镇农村、走乡串村,张贴国务院《殡葬改革条例》、散发殡改传单、反复播放各级政府关于殡葬改革法律法规实施细则通告。经过半个多月的深入宣传,基本上达到殡葬改革法律法规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为进一步顺利推行殡葬改革打下了牢固的基础。</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接下来农村火化区范围扩大,遗体接运任务随之增加。整个单位就两台这样的殡仪车,旧车也和新车一样,担负市区和农村11个乡镇的接运遗体任务。松岭子镇离县城40多公里,有的时候一个下午,连接带送就往返四趟,行程160多公里。最多一天接运遗体6具,来回穿梭往返于城乡之间,当年接运遗体520多具。每次有起尸火化任务场场不落,走进大山腹地的各个角落。这台车不仅出色的完成接运遗体任务,同时还要保障车间所需物资,拉油拉煤拉水拉砖搞基建和一些临时性的任务。因此,受到领导和大家的一致好评说:“这台旧车曾为凌源市最初的农村殡葬改革立过汗马功劳”一点都不为过。</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还有让我始终记忆犹新的一次,去交通事故现场接运遗体。那是1993年1月4日。元旦刚过,凌源市一个体货车与内蒙古宁城县的个体运输的一主一拖运煤车,在宁城县小城子乡境内发生特大追尾事故。事故现场惨不忍睹。被撞主车从右边撞到左边道下,然后撞倒学校砖墙,停在操场上。当场死亡4人,宁城县3人并排躺在路边,用被单盖着。3人中有父子2人,他们拉完这趟煤儿子就准备年前结婚。凌源1人仍然在肇事车的驾驶室里靠右边夹着呢。过往路人惊心动魄,叹息不止。因发生事故时正赶上元旦放假,两天来事故没有得到及时处理,我又是先于当地交警到达事故现场,准备将凌源逝者遗体接运回凌源。当遇难者家属和当地群众,知道我是拉凌源人遗体的,便恼羞成怒,将全部的怒气怨气都发泄到这台车上。一下子上来一帮人将这台车团团围住,不由分说,上来就将电瓶线和全车线剪断,将前后四个轮胎气放净,并扬言把车推到沟里去点着了。还让我也老实点,不然的话把腿给打断了。对他们这种过激行为,我只好忍气吞声,并可以理解。</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些人知道我的车动不能开走了,过一会就慢慢散去。这时天也马上就黑了下来。有人劝我反正车也不能开了,坐大客回凌源,等事故处理完再过来。我说:“战士不能离开枪,我也不能离开车”。就这样先把车冷却水放净,找个地方住下来。等第二天供销社上班后,买了一只打气筒,气门芯钥匙和气门芯,一卷胶布,回来自己动手修车。我一个人中午也没顾的上吃饭,从早上修到下午3点多,车终于凑合着能开走了。我所做的一切都在逝者家属们的监视之下进行的,当时没有手机,打个电话也必须到邮局,他们也在派人跟在身边生怕我跑了。后来事故现场来了一台吊车,吊肇事车来了,事情才有转机。所有的人都纷纷跑过去,有人是看热闹,有人是想阻止吊车清理现场。所以,对我这边的警惕也就放松了。回家应该往南走,但必须经过事故现场,肯定会被当地群众给挡下的,于是我往北开,想办法早点脱身离开现场、离开监视就行。开到离赤峰不远的乃林地界才敢顺便道往家走,就这样还担心有人会从后面追赶的情况下,心惊胆战的把车开回到单位,已经是后半夜了。我的一颗悬着的心也随之落地了。</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台车就像我的“新娘”与我朝夕相处、形影不离5年时间,直到强制报废期。又换一台旧金杯132货车,又开了5年。才换了一台江苏牡丹殡仪车,一开就是16年。这些年来3台殡仪车与殡葬行业当中的人和事结下的情缘共26载,其中的酸甜苦辣,是这几台车是装也装不完的……</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随着岁月流逝,这些情缘将会慢慢沉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压缩成记忆底片,永远保存在心灵的硬盘里,永不丢失!</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篇被《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在八版头条刊登,也被收录到中国公益时报《我爱我的岗位》一书之中102页</p><p class="ql-block">  2016年4月17日留存</p> <p class="ql-block">  此篇在《公益时报•殡葬周刊》获优秀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  从2008年开始尝试着给《公益时报•中国殡葬周刊》投稿,8年来为单位和个人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span></p> <p class="ql-block">  再次感谢美友点赞、鼓励、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