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亲爱的家长朋友们:</p><p class="ql-block"> 你们好!炎热的夏季如期而至,万木葱茏,枝繁叶茂。为了让孩子们在盛夏之际健康成长,现将夏季传染病及预防措施温馨提示告知如下,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幼儿夏季卫生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新冠病毒 <p class="ql-block"> 新冠病毒变异株仍在全球快速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为止,全球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1.46亿例,累计报告死亡约310万例。目前,我国一些地方再次发生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和本土病例,加之“五一”假期,人员流动增多,疫情形势依然不容乐观。</p><p class="ql-block">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p> <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感染病毒的人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症状,有的只是发烧或轻微咳嗽,有的会发展为肺炎,有的则更为严重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 易感人群: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被感染的主要是成年人,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儿童和孕产妇也是易感人群。</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目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最有效的手段。</p> 手足口病 <p class="ql-block">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常见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全年均可发生,5~7月份为高发季节,学龄前儿童普遍易感。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为主要表现,少数病例可出现嗜睡、呕吐等重症表现。</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管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勤洗手,尤其是成年人在接触孩子之前。</p><p class="ql-block"> 2、做好通风消毒。注意日常家庭卫生,多开窗通风;儿童使用的物品毛巾、水杯、玩具、衣服等物品要经常消毒,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p><p class="ql-block"> 3、密切关注孩子,一旦发现有发热、出疹等手足口病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轻症的患儿可以在家治疗、休息,当出现高热、头疼、精神差、表情淡漠、肌阵挛、呕吐等重症表现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住院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所有患儿均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群的接触,尤其是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疫情传播。</p><p class="ql-block"> 4、患病期间,需要在家或医院隔离治疗至该病痊愈后方可返园,不能提前复课,幼儿园要把好入园关,以免感染其他儿童。</p><p class="ql-block"> 5、目前手足口病有EV71型灭活疫苗上市,家长可根据需求按照自愿自费的原则到就近免疫接种点接种疫苗。</p> 疱疹性咽峡炎 <p class="ql-block"> 疱疹性咽峡炎可以由肠道病毒引起,也可以由非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以柯萨奇A组病毒(1~6、8、10、22)、疱疹病毒、EB病毒较多见,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仅于口腔咽腭部位、腭垂的黏膜上或口腔其他部位出现疱疹。有一定的传染性。症状多表现为突然高热,可伴严重咽痛、吞咽困难、唾液分泌增多、食欲减退、乏力等。口腔内的疱疹是最重要的鉴别点。</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饭前便后以及活动后要洗手,勤换衣,勤洗头,勤洗澡,勤晒衣被,不随地吐痰。</p><p class="ql-block">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注意气候变化,合理安排运动量。</p><p class="ql-block"> 3、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动。</p><p class="ql-block"> 4、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分,注重衣食细节,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p><p class="ql-block"> 5、打预防针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积极的手段。</p><p class="ql-block"> 6、切莫讳疾忌医,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p> 诺如病毒 <p class="ql-block">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主要引发感染性腹泻或胃肠炎,是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诺如病毒潜伏期非常短,感染后48小时内人的身体就会出现强烈反应,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抵抗力相对较弱,一旦被诺如病毒侵袭,极易出现腹泻、呕吐等。</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入口。</p><p class="ql-block">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p><p class="ql-block"> 3、吃剩饭菜要放在冰箱储存,不要吃未在冰箱储存或储存时间较长的食物,冰箱内短期存放食品,食用前要蒸煮热透;水产品烹饪时间要充足,不可生食。</p><p class="ql-block"> 4、尽可能不要在路边摊或卫生条件差的餐馆进餐,在外尽量少吃凉拌菜和肉类烧烤食物。</p><p class="ql-block"> 5、加工凉拌菜时要生熟分开,要用专用的熟食案板、刀具和专用盛放容器,避免交叉感染。</p><p class="ql-block"> 6、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先用清水浸泡,然后使用清洁水多次冲洗,一些带叶、带根的蔬菜,要特别注意根部的清洗,葡萄、草莓等水果在冲洗的过程中,用手轻轻地洗刷表面。</p><p class="ql-block"> 7、一旦出现腹泻、呕吐,尽早到正规医院肠道门诊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处理。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要注意饮食隔离,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要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p> 水痘 <p class="ql-block">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尤其是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是及时接种水痘疫苗,凡没有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儿童,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水痘。水痘疫苗的推荐免疫程序为1~12岁儿童接种1剂次;13岁及以上青少年、成人接种2剂次,间隔6~10周。</p><p class="ql-block">2、本病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聚集、空气流动差的公共场所。</p><p class="ql-block"> 3、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p> <p class="ql-block">4、一旦出现水痘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采取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为自发病起至疱疹全部结痂为止。</p><p class="ql-block"> 5、本病流行季节,应加强晨检,发现水痘病例及时报告并严格执行隔离治疗措施。</p> 流行性腮腺炎 <p class="ql-block">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p><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p><p class="ql-block">主要症状:腮腺炎,发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p><p class="ql-block">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出现疫情,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并及时隔离患者至痊愈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p> 猩红热 <p class="ql-block">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6个月以内婴儿因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故很少发病。由于易感人群较为集中,猩红热疫情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冬季和初夏高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草莓舌为主要症状。</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在流行季节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提倡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是做好猩红热防控的关键。</p><p class="ql-block">2、患儿应隔离治疗,不要与其他儿童接触;其他人接触患者时要带口罩。患儿使用过的所有物品要进行消毒,痊愈后,要进行一次彻底消毒。</p> 麻疹 <p class="ql-block">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p><p class="ql-block"> 主要症状: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p><p class="ql-block"> 传播途径: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p><p class="ql-block">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p> 登革热 <p class="ql-block">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一种急性传染病。</p><p class="ql-block"> 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p><p class="ql-block"> 登革热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p> 预防措施 <p class="ql-block">1、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p><p class="ql-block">2、对户内、外各种水缸加盖:每隔3~5天换水及彻底刷洗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内壁幼虫及蚊卵,或在水缸中放3~5条吞食蚊虫的鱼类。</p><p class="ql-block">3、花瓶、盆景等水生植物每 3~5 天换水一次,并冲洗根部。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能有积水。</p><p class="ql-block"> 4、对难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p><p class="ql-block"> 5、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疫情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或在皮肤上涂防蚊药。白天、晚上睡觉应挂蚊帐、点蚊香,防止被蚊虫叮咬传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个孩子健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都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细心照料与精心呵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我们家园携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用心培养,用爱陪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让孩子如鲜花般灿烂,安度盛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健康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