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为了让全体师生更好地学习、重温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下邽镇中心小学雏鹰起飞广播站开设了“学习百年党史 传承红色基因”系列之《诵读红色故事》栏目,带领广大师生学党史、听党话,坚定信念高举队旗跟党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百年党史就是一部最好的教科书。”希望通过学习在师生心中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 本周是云播音的第四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小小广播员们带给大家的革命小故事吧~</p> 三年级二班 张静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年英雄王二小》</p> <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p><p class="ql-block"> 一天, 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迷了路,正好看见王二小在山下放牛,于是便朝着他大喊,你的,小孩的,过来。他们把王二小叫过去让他带路,王二小为了乡亲们的安全,便装着听话的样子在前面带路。机灵的王二小,不紧不慢的、不慌不忙的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p><p class="ql-block">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枪声,鬼子知道上了当,一之下把王二小重重地摔在了石板上,还残忍地用尖刀刺死了他......</p><p class="ql-block"> 二小,好孩子,你快醒醒啊,乡亲们不断呼唤着王二小的名字,可他再也听不见了,他永远闭上了双眼,安详的躺在了冰冷的山间......</p> 三年级三班 刘宝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兵张嘎》</p> <p class="ql-block">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我是三年级(3)班的刘宝华。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小兵张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边的一个小水庄子里,有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叫张嘎,他热爱八路军,八路军们也很喜欢他。住在他家里养伤的八路军侦查连长老钟叔,常常讲英雄的故事给他听。</p><p class="ql-block"> 在一次袭击中,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而被杀死,不光如此,嘎子最敬佩的八路军侦查连长老钟叔又被鬼子抓走了,嘎子真是恨死敌人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奶奶报仇,嘎子偷偷地溜进鬼子司令部,看见有日本人要骑摩托走,他就找来两个钉子,将摩托车的轮胎放了气,又将两个钉子放进了鬼子的车座上,那几个鬼子没注意,坐在钉子上疼得“哇哇”大叫,车子没开多远就翻了,看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为嘎子的机灵感到高兴。</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围剿日本鬼子时,日本鬼子大队长斋藤乘着混乱逃跑了,嘎子和其他三个小伙伴去抓他。嘎子先用木头顶着斋藤的后背大声地说:“把枪放下,不然我就要开枪了”。斋藤以为是真枪,就慢慢的举起了双手把枪放在了地上,嘎子他们就这样押着他回八路军驻地,在路上斋藤乘着四个小伙伴不注意时,逃进了芦苇丛中。</p><p class="ql-block"> 这下把嘎子他们急坏了,最后他们想斋藤应该跑不远,决定回驻地找。在经过村口的井边时,他们注意到井边没人,井绳却在往下转动,嘎子对着小伙伴们说:“那里肯定有问题”,嘎子和小伙伴们对着井里大喊,但没人回答。这时嘎子灵机一动,和两个男孩子一起对着井里撒起了尿,只听到井里传来了:“别尿了,我出来”。原来是斋藤被嘎子他们的尿给熏了出来。闻讯而来的八路军指导员直夸嘎子和他的伙伴们了不起。</p><p class="ql-block"> 在抗战时期,小兵张嘎是千千万万抗战儿童团员的缩影,也是我们现在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他们坚强而乐观的革命意志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在新时期热爱祖国,学好本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p> 三年级四班 贾琪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目中的女英雄——赵一曼》</p> <p class="ql-block"> 赵一曼,出生于四川宜宾的一个地主家庭,早年便深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积极从事革命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赴苏联学习。“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从事抗战工作。赵一曼深知就此一别,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家人相聚。但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需要,赵一曼毅然决然地抛下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p><p class="ql-block">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与敌军作战时身负重伤,不幸被捕。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的种种罪行。敌人对她的用刑不断升级。用马鞭抽打、用钢针刺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烙皮肉。在相关的档案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将竹筒插入赵一曼女士的喉管,把辣椒水和汽油掺混一起,一口紧一口地往里灌,等肚子鼓胀起来,再用杠子在肚皮上压,灌进去的辣椒水和汽油又全部从口鼻和下身溢出来……”为了得到口供,这些吃人的恶魔还用上了最“先进”的刑具——电刑。 鲜血染红了赵一曼的衣衫,憔悴的面容让人心疼,但柔弱的身躯里却跳动着一颗火热的心。两百多个日日夜夜,十几种酷刑,都无法撬开她的嘴。赵一曼宁死不屈的态度让日军彻底失望,便决定把她处死示众。</p><p class="ql-block"> 赵一曼牺牲前给儿子写下了这样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 “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九泉之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宁儿不会忘记!我们也不会忘记!不会忘记那沉重的铁镣,不会忘记那被人践踏的岁,不会忘记那被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将时刻牢记历史,以“好品德,好习惯,好未来”这9个字激励自己,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下邽镇中心小学雏鹰起飞广播站《诵读红色故事》第四期,在三名讲述者的故事中告一段落,我们下期再见~</p> <p class="ql-block">编辑:谢琼</p><p class="ql-block">摄影:谢琼</p><p class="ql-block">审核:田焕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