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山西游之三 王家大院+张壁古堡

羊羊得意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26日早7点,我们平遥古城住宿的客栈给我们联系的车来了,这是要送我们三人去王家大院和张壁古堡参观。我们先去王家大院。王家大院离平遥有50多公里,路很好走。我们到停车场是早8:00左右。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静升镇,所以人们习惯上把这里的王家称为“静升王”。静升王家源出太原,在元仁宗皇庆年间(1312—1313年)由始祖王实迁入静升,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元、明、清三个朝代,家族经历了由农到商,由商到官的两次重大转折,最后以官宦定位。家族兴盛长达450余年,鼎盛了8代,共修建有5座城堡,5座祠堂,5条巷子和1条商业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目前向游人开放的有45000平方米,包括恒贞堡(龙)俗称红门堡、视履堡(凤)俗称高家崖、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p> <div>从停车场到王家大院东门要经过一条商业街,前面就是王家大院东门。可能因为今天是周末不享受免门票政策,看样子游客不算太多。因为疫情的缘故,山西各国有景区2020年12月31 日前周一到周五免收门票</div>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东门外的售票处买票,然后进入王家大院参观。由大门口进来便是一条长30余米、宽6米左右的石板坡道,沿着坡上来是宽阔的马道。堡内东西向地平线比院外高出许多,高起的堡墙更加强了戒备,通过马道与堡内道路连接起来。前面是高家崖建筑群。它是静升王氏修建的最后一组大型建筑群,是由王氏第17世孙王汝聪和王汝成兄弟二人共同修建于清朝嘉庆元年到嘉庆16年(1796年—1811年), 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因为是由兄弟俩共同修建,所以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高家崖建筑群有大小院落35座,房屋242间,总面积1.96万平米。我们现在的位置就是老大王汝聪的敦厚宅门前。左手边这建筑叫照壁,它是由须弥基座、 高浮雕壁身、四阿瓦顶三部分组成,壁心的图案是狮子滚绣球。相传雌狮和雄狮在嬉戏玩耍时,身上的狮毛会自然脱落团成中间的绣球,上面的小狮子便是从绣球中诞生的,人们认为小狮子的诞生是很吉利的事情,所以在民间有:“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的说法。狮子是在两汉之际随佛教传入我国的,起先有护法的作用,发展到后来又成为权势的象征,在这里可以体现主人权势地位的还有对面的门楼</p> 这个门楼名为鸡头门(在老大家前院位于东南角,八卦中东南指巽位,《易林》曰:巽为鸡,鸡鸣时节,家乐无忧),“鸡”与“吉”谐音,所以也称大吉大利门。这样的门楼在当时只有五品或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可以修建,老大王汝聪当时是刑部山东司郎中,正五品官 门楼的装饰非常漂亮,以砖雕、木雕为主。看这砖雕,共四对八幅,左右对称。从上往下看,屋檐底下的小长方形为第一层,里面刻有凤戏牡丹,寓意富贵长在;第二层为扇形,刻有书卷画卷,暗含儒雅;第三层正方形里刻有东方神和西方神,期盼老人长寿;第四层海棠花形中东边刻有红孩儿,西边刻有哪吒,起镇宅避邪的作用。接下来再看木雕,在门楼底部正中间有块突出来长长的木板,两头是尖尖的,它叫宇衡板。上面刻有古琴,棋盘棋子,书卷画卷,这是琴棋书画四艺,体现了王家是书香门第。宇衡板的下方垂下四根吊柱,分别雕刻成一朵花,中间的两朵是牡丹,表示富贵,靠墙的两朵是莲花,表示多子,寓意富贵多子 <p class="ql-block">我们经过门楼,进入王汝聪家。他家叫乐善堂,这是前院,是标准的四合院。我身后的南厅用于接待一般的客人,对面的北厅则是接待达官显贵,东西厢房供管家和账房先生使用。北厅门前的台阶是用青石垒砌而成,因为三面都可以随意上下,所以称为如意台阶。讲究两边上他家可以左右逢源,中间上可以平步青云、步步高升。院中心都摆放着一口大缸,起储水、防火、聚财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院落中最有艺术价值的是北客厅前的这组木雕挂落,它从底向外分为三层,在每根柱子的两旁,都刻有一瓶花,在它的周围有一团一团像铜钱一样的底纹,这便是第一层:团花底纹;第二层是吉祥物,从东面起第一个是佛手,隔一个方框为荷叶,再隔一个方框是折扇,然后依次刻有贝叶、手卷、葡萄、盆景盒、芭蕉,佛手,中间的方框中夹杂着祥云飞龙,飞龙在天,表示主人前途无量,光明无量;第三层是吉祥物上雕刻的钟鼎彝尊等物。挂落是在一块木头上层层雕刻,由于北方雨水较少,所以两百多年来一直保存完好。挂落上方正中处的翼拱也很精致,左边雕刻有一位母亲带着两个顽童,左右俩孩子都要抱,她有些顾此失彼;右边一位官员旁站着一位手捋长髯的老人,有趣的是,老人还似在偷笑</p> <p class="ql-block">乐善堂北厅匾额下有“八蛮进宝”帘架。画面上八个人物,都是少数民族装扮。有的赶着香车宝马,有的捧着金银玉石。“蛮”是古代对南方民族的统称,意即各少数民族在高压或怀柔政策下,向朝廷进贡、俯首称臣</p> <p class="ql-block">看房屋东北角上的砖雕,它方中套圆。圆形里面刻有鹌鹑,菊花和一棵梧桐树, 菊花在秋天开放,梧桐树秋天时会落叶子,鹌鹑、菊花、落叶,取谐音安居乐业,与之相对的西北角上刻有凤戏牡丹</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过前院来到乐善堂后院,这是主人居住的地方。按照常规,正窑住长辈,上面的二层供奉祖先,东西厢楼一层为儿子居住,二层是未出阁小姐的绣楼。正窑中间竖条纹状的天窗,从我站的位置看会感觉它是凸出来的,如果从上面看就会感觉是凹进去的,实际上它是平面造型,这是运用了光学和透视学的原理,使人产生了错觉。正窑内的家具都是后来从民间收购的,不是乐善堂原来的物件</p> <p class="ql-block">正窑两边各有一块石雕墙基石,这块雕刻的是“钟鼎晋爵”。其主体造型为一鼎二爵。鼎和爵均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鼎上刻有饕餮,是权力的象征,鼎身如意纹象征吉祥如意,回纹象征子孙绵延。觚内插有孔雀花销、珊瑚、玉磐、钢镜、竹笛。在清朝为国征战有功之大臣,可以赏戴花翎。孔雀花翎为官阶的象征,寓意加官进爵、翎顶辉煌。</p> 厢窑一层楼梯扶手上雕刻“鲤鱼跃龙门”,这是长辈对子孙的期望,即希望他们能够跃过龙门,飞黄腾达 我们从老大王汝聪家正窑往西走,就进入了老二王汝成家即敬业堂的后院。王汝成是四品官,比王汝聪高一级,财力雄厚,整个院落建的要豪华讲究很多。他家是砖、木、石三雕艺术保存最完整的院落。先看木雕窗棂,主人打破传统的做法,把每一扇窗户都做成一幅精美的图画,既可以通风采光,又能使主人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丹崖碧水,茂林修竹”。和哥哥家一样,王汝成家正窑住长辈,东西厢窑一层为儿子儿媳居住,二层是未出阁小姐的绣楼 正房三孔窑洞上方每一扇窗户都包含一个吉祥寓意。比如中间这孔窑洞窗户上雕刻有锦鸡玉兰,鸡有文、武、仁、勇、信五德,所以表示主人五德俱全,玉树临风;两边绿色的花瓶里,插有莲花,代表一品清廉。蓝色的花瓶里插有月季花,表示四季平安 在这孔窑洞两侧,各有一块石雕墙基石,左边这块雕刻“五子登科”。说的是后周时期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不仅自己博学多才,而且教子有方,五个儿子先后登科,也叫五子夺魁。这五个孩子都站在桂树底下,因为古时候把科考及第比作“蟾宫折桂”,所以是希望子孙都能折桂,左一小孩手里拿着兵器戟,戟上面挂着乐器罄,左二拿着如意,合起来表示吉庆如意;中间的小孩手里拿着三个桂圆表示连中三元;而右二小孩举着兵器戣,右一正在夺,一举一夺表示一举夺魁。整个画面都与科考有关。 窑洞右边这幅是“指日高升”。中间这位头戴状元帽,身穿状元袍,前面有人牵着马,后面有人打着华盖,一看就是一位新科状元。他用手指着太阳,好像在说“我中了状元,离做官的日子不远了“。在科考及第之后,朝廷就会派人前往家中报喜,所以两边是飞马报喜,您看这个人骑着骏马,腰上的杏黄旗都飞了起来,急往家中去报喜,这儿还有喜鹊登梅,意为喜上楣梢。 两边厢窑绣楼望柱上的雕刻:从上往下数,第一、三、五刻有狮子,用以镇宅避邪。第二个是瓜,瓜里多籽,希望多子多孙。第四个是莲花、童子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最底下刻有大猴子背着马蜂窝,旁边有小猴倒挂,寓意封侯挂印。绣楼的台阶共有十三级,古代女子十三岁入阁,十四岁蓄发,十五岁就可以出嫁了。封建社会,未出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要求不准与外界的男子见面 <p class="ql-block">后院两边绣楼槛墙上有砖雕,它上下共分四层。照片这是东面,第一二四层都是吉祥花草,第三层刻有八仙人物,从左往右起,第四格是骑毛驴的张果老,隔一格是拄拐杖的铁拐李,再隔两格是吹箫的韩湘子,再隔一格是何仙姑。西面的绣楼槛墙上是另外四位,分别是背花篮的蓝采和、手持宝剑的吕洞宾、手拿芭蕉扇的汉钟离、身穿官服的曹国舅。在这儿雕刻八仙一是显示门第高贵有神仙降临,另一个是希望能得到神灵保佑</p> <p class="ql-block">除了生贵子外,王家对媳妇有更高的要求,就是孝顺。东厢窑下面石雕墙基石雕刻的就是教育儿媳的。像这幅是二十四孝中的 “唐夫人乳姑奉亲”。说的是唐朝节度使崔南山的祖母在年轻时,念及自己的婆婆年势已高,牙齿脱落,不能吃五谷杂粮,便用奶水予以奉养。她的儿子穿着肚兜,光着屁股,显然正是吃奶的年龄,却叫仆人拿着货郎鼓哄走了,把奶水留给婆婆吃。这是教育王家媳妇向唐夫人一样孝顺公婆。上面还刻有玉兰花,中间有牡丹,旁边有莲花,台阶上一只猫正在扑戏一只家雀,猫取斜音为耄,古人常说60花甲,70古稀,八九十岁就称为耄耋之年,所以猫代表高寿。合起来表示玉堂富贵、清廉高寿。是说家中如果有了这么好的媳妇,整个家庭就会很祥和。我们再来看它的雕刻:婆婆的发丝、耳环、皱纹,媳妇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以及衣服卷起来的褶子都刻的非常精细</p> 这是“仙鸡送子”,仙鸡指的是公鸡,公鸡会打鸣,所以表示功名贵子,也是希望媳妇进了王家的门就要多生功名贵子 有教育媳妇孝敬公婆的,当然也有教育儿子的,看西厢窑墙基石雕刻的图案。这第一块是海马流云,也叫天马行空,是希望子孙都能向骏马一样,鹏程万里,前程远大 <p class="ql-block">第二块也是出自二十四孝,讲的是汉江革行佣供母。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当时兵荒马乱,盗寇四起,江革背着母亲四处逃难,不幸遇到盗寇追杀,他便苦苦哀求盗寇,希望能放过自己年迈的母亲。他的孝心感动了盗寇,于是就把母子二人都放了,江革一路靠给别人做佣人来供养自己的母亲,在朝廷举孝廉时江革便做了官。在这十块墙基石中,这一块雕刻最为传神,您看江革背着他的老母亲,边跑还边回头看,他在看什么呢?肯定是看盗寇追哪了。再看盗寇,举着大刀,拿着斧头,络腮胡子都飞了起来,表明他们追的速度相当快;树上有两只鹦鹉,一只低着头,分明是在窥视盗寇的动向,嘴巴微张着,好像正把它看到的情况传递给另一只鹦鹉,这只鹦鹉向着江革的方向,嘴张的很大,好像在说:“快跑,盗冠追来了”,而这只鹿很胆小,已经吓的躲到树后面不敢出来,整个画面是运用了移情的手法,把人物的心理活动都转移到动物的身上,使得鹦鹉的机智与江革的憨厚,盗寇的凶狠与梅花鹿的胆小形成鲜明对比,整幅图都雕刻的栩栩如生</p> 最后一块是“吴牛喘月”,吴牛指的是江浙一带的水牛,由于南方气候炎热,它很害怕太阳晒,晚上月亮出来亮亮的,它误以为是太阳,吓的浑身冒汗,直打哆嗦,故事本来是用夸张的手法,讽刺那些胆小怕事的人,在这儿则是主人借吴牛告诫儿孙,将来不管做什么事,做多大的官,也一定要像吴牛一样谨慎、本分,夹着尾巴做人,以免触犯朝廷的清规戒律。这边有月,那边有日,日月同辉,对国家来讲,是希望政通人和、君臣睦。对家庭来讲,是希望妻贤子孝、兄弟和 通过这些装饰我们可以看出主人是将对儿孙的期盼和教育都运用到建筑中,使得整个大院“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p class="ql-block">前后院用垂花门和院墙隔开,垂花门支柱包有竹皮,上有“万”字钉固定,立柱上方的垂头形状像柿子,上下连一起即为万事如意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垂花门后为条带小院,作用是把前院和后院既隔离又连接在一起,是一个过渡性的空间。垂花门两侧为海棠花墙。此花墙质朴无华,仅以海棠花墙为漏凿,恰合“无香海棠蕴藉长”的诗句。这便是这道不引人注目的墙的经久魅力所在。花墙东西分别雕刻有凤戏牡丹图和麒麟送子图。后者图不大,补子般嵌于墙心,四角牙饰为富贵牡丹图。图中麒麟回首望天,天上祥云朵朵。周遭圈以各种吉祥边饰,上面四幅为喜鹊登梅图,下面四幅两两相对,为喜鹊登梅图和柿柿如意图,左右也对称,自上而下分别为一鹭清莲图、佛手图、寿桃图、石榴图</p> 敬业堂的前院,同样也是主人用来社交的空间。正面客厅里现在陈列有王家后裔捐出或政府从民间征集的文物,我们进屋参观 <p class="ql-block">展出的文物里最珍贵的是这幅《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这是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的疆域图,也是中国比较大的版图。在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曾派1000多人,到全国各地测量,然后绘制了一批分省地图。到了乾隆年间,在分省图的基础上经过再测量,绘制出了全国地图,直到嘉庆年间,又把它分成八扇条幅式,这样更便于保存和携带,使地图免于折损。从图上可以看到当时的疆土形状,好多人都把它比做一头卧牛,面积应该在1400多万平方公里以上,它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到海南及南沙群岛,西到巴颜喀拉山,东北到大兴安岭、库页岛,东南包括台湾岛、琉球岛等一些附属岛屿,西南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在这幅图上大到省府、小到州县都有明确标识,这样的地图目前在国内其它博物馆很少见,所以有很高的政治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王汝成家的正门,面阔五间,三间做门,一间打开,在古代只有王府才可以修建这样的门楼,所以这种门叫府第门,发展到后来,四品或四品以上的官员也可以修建</p> 王汝成当时是布政司理问加三级,正四品官,比老大王汝聪官高一级,所以门楼要比老大家的宽敞阔气,但门楼的高度不能超过老大家,因为在家中有长幼之分。其实最主要是风水上讲究左青龙右白虎,白虎不能压青龙,所以必须是东高西低 <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去养正书塾参观,这是转角处的团鹤图照壁和龟背纹看面墙。团鹤乃常见之传统图案,此图案为一鹤口衔灵芝,翩跹而落。“鹤”谐“贺”音,灵芝为长寿仙草,故此图有“贺寿”寓意。龟乃半神半俗之物,民间有龟寿千年之说。龟背纹以六边形的基本图案组合而成,形成乌龟背部的几何图案,有长寿吉祥之意</p> <p class="ql-block">养正书塾是敬业堂小少爷们的启蒙书堂。这道石雕门框是书塾的入口,可以说是王家大院石雕中的精品。整个门框是用了上、下、左、右四块青石雕刻而成, 衔接处非常巧妙的设在竹节处,所以若不经意看,就会以为是一整块。整个门框的构图非常完整,底部雕刻寿石盘根,是要求少爷打基础的时候一定得扎扎实实,同样做人也须踏踏实实;两边雕刻有竹子,我们知道竹子是“出土先有节,凌空本无心”,主人是让孩子们学习竹子的虚心向上,也希望他们的生活和事业都向竹子一样节节高;顶部刻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交相杂错,并有喜鹊跃然其上,是主人期盼子孙能够通过十年寒窗考取功名,迎来喜鹊报喜,更是在告诫他们,越是身居高位越应当学习松竹梅的高风亮节。这样一个简单的门概括了一个人:求学应踏实,做人得上进,为官要清廉。而且在这些竹节上还刻有造型各异的小竹子,明朝解缙说过:“门前千竿竹,家藏万卷书”,所以书塾配竹门堪称一绝。</p> <p class="ql-block">进入院中我们看到,这里的北房是小少爷读书的地方,东面的这间小房子是小少爷喝水、休息的地方</p> 院里的南房,一层是教书先生的宿舍,二层是藏书阁 <p class="ql-block">楼梯望柱上的雕刻为大猴背小猴,取辈辈封侯之意。两只猴都用手捂耳朵,意思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养正书塾走出,往西参观桂馨书院和花院后,经过前面的瞻月亭,这上面既能赏景,也是看家要地。然后,我们去恒贞堡(龙)俗称红门堡参观</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和高家崖之间以一座石桥相连。这座石桥主要是用来连接两组建筑,原先是石拱桥。1948年,在阎锡山晋绥军与解放军的一次战斗中被炸毁,现在的这座石桥是在98年重新建起来的。红门堡的东堡门,门楣上有5只蝙蝠,所以把它称为“五福门”。上面的匾额为“荷天休”,荷是蒙受感谢的意思,天休指天赐福禄,就是感谢上天赐给的福禄。红门堡建筑群最早的建筑比高家崖最晚的建筑早70多年,它的整体建筑古朴、粗犷,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红门堡体状呈长方形,南低北高,负阴抱阳,四周顺山势高墙壁垒,顶部筑有凹凸整齐的垛口。此堡从乾隆四年即1739年始建,历时五十四载至1793年堡成。堡内建筑以古代编制户籍的“甲”为单位,共分为4个甲次,有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面积2.5万平方米。红门堡的建筑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潜以“龙”的造型。关于红门堡的名字由来还有一段传说。传说恒贞堡内“平为福”院建成之后,院主人王家十六世孙王中极,为图大吉大利,听信阴阳先生,将大门漆为红色,不料有人告发其犯上,惹来了祸端。好在王家朝中有人,消息灵通,在朝廷查办人员到来的前一天夜里,王中极已将大门改漆为绿色,免去了一场祸患。从此,恒贞堡便有了红门堡的俗称至今。但传说归传说,有多少可信度真不好说,权当笑谈吧。</p> 通过东堡门,我们沿着南北向主街一路往上,这条街是“王”字中间一竖或说是龙身,我们从东墙旁的楼梯登上院墙。红门堡院墙周长为638米,专供家丁在上面巡逻、打更,最高的地方距离地面有32米。院墙的西北角那座小亭子是更楼,亭子西北方向有座堡门和院墙,那里是崇宁堡即王家大院五大建筑群里的“虎”。崇宁堡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二年,是王家五所古堡中建筑时间最早、面积最大,最为宏伟的建筑群。其总体建筑与恒贞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阙”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负阴抱阳,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典雅,现辟为温泉度假酒店 北院墙下面的院落是前园后院、前低后高、前堂后寝布局。前面是相连的四个花园,后面院子是读书人写文章的地方 我现在的位置左边这棵槐树是“龙尾”,远处正对着的是南堡门,那是“龙头” 前后两个圆形院门,将四座院落分开 <p class="ql-block">我沿着北高南低的主街往回走,打算参观红门堡内的院落。这条主街用大块河卵石铺成,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红门堡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7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p> 司马院是二甲西巷的第一院,就在主街旁边。这座院落的主人为王家十六世孙王寅德。其官职候选州同,称州司马。又因门额有“司马第”之匾,故称司马院。此院在民间还有个可怕的名字,叫妖怪院。据传,主人书院神龛内供奉着狐仙,半夜出巡能歌善舞,并与主人所养之鹿同玩于小园中,有人见后,传之乡里,故而有了妖怪院之说。虽家谱上亦曾有人撰文描述,其实这妖狐之气不足为信。倒是这院落的布局设置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入门是一条狭长的通道,深处方门之上有一座古朴小巧的望月楼,西侧一前一后有两道门,门里连套着4幢院落。曲幽多变,隔连自如。正所谓“一关辖三门,三门通四院”之格局。如此阵势,虽民居中不乏其例,但在王家大院百余幢院落中还是唯一的 <p class="ql-block">别有情趣的是,其中4幢院落的院名,取一院至四院环环紧套、深入递进之意,依次命名为“加官”院、“进禄”院、“增福”院、“添寿”院。这些称谓听来似乎觉得有些俗套,但对当时的主人来说,亦是表达追求功名与美好生活的一种方式</p> <p class="ql-block">值得回味的是,“增福”院左右墙壁上“勤治生,俭养德,四时足用;忠持己,恕及物,终身可行”的石刻箴言,在教化子孙,不论任何时候都要遵循“律己宽物”这样一个做人的道理,自然亦是世人当以铭记的警语</p> <p class="ql-block">紧邻司马院的是树德院,在司马院西侧。树德院是王氏16世王中辉及其子王文山的宅院,王中辉的父亲王梦鹏,是王家最德高望重的一位,在乾隆年间曾奉旨为其建孝义坊,王中辉是中宪大夫四品官,他的儿子王文山是奉政大夫五品官,一家三代显赫官场。目前树德院是以胡正文学纪念馆的形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树德院是王家唯一树旗杆的宅院,所以也称为旗杆院。旗杆是官位和学位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立旗杆也颇有讲究,考中举人才有资格立旗杆,但只能是单斗,考取进士则可立双斗,王中辉是举人,所以是单斗旗杆。旗杆不高,未及屋檐,由基座、杆柱、刁斗、宝顶四部分组成。宝顶为宝瓶设计,两系,上覆莲花。方形刁斗,四面镂花,下有四雀替支撑。下面有幅对联,联上饰以狴犴,联下饰以花托。狴犴是传说中的兽名,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刻此形象者,必与官事有关</p> 与通常的直方形上马石不同,树德院外的上马石为鼓型。鼓面之上,浅刻绣球纹,鼓钉以“富贵不断头”纹替代,下衬如意云头。鼓梆留开光,内刻草纹,下为莲瓣衬底。之所以采用鼓形上马石,可能取饮水思源,慎终致远之意。上马石上面是瓜棱柱础,其造型腹部丰满,鼓身有印数条纵向棱槽,形似南瓜。上部刻如意云头,棱槽处有开光,内有长寿纹。其与咫尺处的鼓形上马石、鼓形门墩相应成趣,有如珠联。此柱尚有“瓜瓞绵绵”意,瓞即小瓜。其涵义为瓜始生时常小,但其蔓不绝,绵延滋生,寓意子孙昌盛,兴旺发达 瓜棱柱础之上是圆鼓形门墩。此门墩由须弥座、束腰和圆鼓组成,造型考究。须弥座为三面敞亮、一面背靠式形制,俯莲瓣以如意头点缀。束腰处垫一供桌,上有四只顽皮小狮子,上覆龟背锦,成流线状。鼓梆刻四季花纹,鼓心处刻高浮雕“一路清廉”图,鼓下有鼓垫 与树德堂一墙之隔的是贻毂堂,十七世附贡生甘肃凉州府庄浪茶马同知奉政大夫王凤山的宅院。院落按西周时前堂后寝的格局修建,前院为社交区,后院为生活区。现设为牛文美术馆 前院 后院 这座门楼将东西两家院落分开,其门饰和对联很值得看。被称为“别一居”的门饰,其上设象头为翼拱,取“万象更新”之意。翼拱两侧有圆刻“富贵牡丹”,其下有“四蝙齐聚”牙板,蝙蝠从祥云中翩翩出没,轻盈敏捷。“礼仪诗书”对联结字俊秀,绰有余裕,动合规仪,在王家大院里算是上乘之作 此门墩由底座、饰腰、圆鼓组成。底座方形,正面刻团寿图案,侧面刻四季花卉。束腰处为四只探头顽皮小狮,上覆龟背锦,呈流线状。鼓梆上有圆雕狮子,威武凛凛,气势赳赳 参观过红门堡里的院落,我走向南堡门即正门。南堡门洞上方有“恒贞”二字,“恒贞”意为永久保持正道。南堡门分为上下两层,双拱双门形式,层层设防,十分坚固。堡门外为一座大型的八字型照壁,壁心雕刻有封侯挂印,路路畅通。两边七绝意在告诫子孙,要继承先祖之德,遵守先祖之训,才会把家族发扬光大 当地老百姓说“红门堡好似一条腾飞的巨龙”,南堡门是龙头,东西亭子底下的水井是龙的两只眼睛,前方鹅卵石铺就的主街是龙身,两边的巷子是龙爪,在以前堡墙的后面有一株古柏树是龙尾。红门堡的整个建筑依山修建,所以层层梯进,气势壮观,前后修建了54年的时间,一个家族可以规划五十多年的建筑至少说明当时家族有很大的财力和物力,也说明了整个家族内部很团结。 眺望高家崖建筑群 我们从原路返回到高家崖建筑群,再从东门离开王家大院,此时近12点。尽管用时4小时,但我感觉还没有尽兴,因为王家大院太大了,可看的东西太多,我们精力主要集中在了高家崖,又以王汝聪兄弟的院落为重点,对红门堡建筑群看的比较粗糙,也没进中华王氏博物馆。好在这里离北京不算远,可以再找机会来参观。 顾不上吃午饭,我们到停车场找到司机师傅,他开车送我们到张壁古堡继续参观。从王家大院到张壁古堡只有20公里路,用时约半小时。张壁古堡位于介休市东南十公里的绵山北麓,海拔1020米。古堡三面临沟,一面靠山,堡内面积不大,只有0.1平方公里,在这个小小的古堡内,层层设防,机关密布,明堡暗道,诡谜奇绝,这在建筑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吸引了很多军事专家,文物专家前来此处考证,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军事文化瑰宝。2003年在张壁古堡这块土地上,又发现史前时期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将张壁村的历史从原来认为的始建于北朝十六国的后赵时期即1600多年前,上溯到了6500多年前。张壁古堡以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并于2006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壁古堡的建筑布局特色鲜明,规划理念也相当高超。地上堡墙夯土构筑,千年地道纵横交错,南、北堡门两个宗教建筑群与错落有致的街巷、古风洋溢的民居院落,构成一幅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北堡门内筑有瓮城,南堡门用石块砌成,堡门上建门楼,被称作“地上地下双城子,堡院庙垣博物村”。古堡四周有高约10米的夯筑堡墙,长约1300米,经历千年风雨沧桑巍然屹立。这是南堡门,有462年历史,我们从这里进入张壁古堡参观 左边为星象展馆。展馆外有一水罐,水罐流出的水顺着主街(红顺街)往北流去,这说明此古堡地势南高北低走向。主街长不到300米,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借次分布。古堡内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没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主街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了“丁”字型的结构。东三巷民居多为农家小院,西四巷建筑错落有致,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故所谓“东贫西富”,以主街为界,泾渭分明 星象展馆里有《张壁古堡与星宿对照图》,就是照片里右边的这张图。星宿是天文学术语,寓指日、月、五星栖宿的场所。古人将黄道附近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星空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张壁古堡有南北两堡门,南堡门位于张宿,北堡门位于壁宿,开一个门为村,两个门为堡,张壁古堡因此得名 从星宿展馆出来不远,有一座仿古校军场,里面摆放了很多仿古守城装备。这是绞车,起源于西晋,从唐代开始的各种军事著作中,对它都有详细描述,成为军用必备器。在辘轳的基础上,古人还创制了另一种绞车,将一根圆轴削成同心而不同径的两部份,在其上绕以绳索,绳下加一滑轮,只须转动其轴即可将重物吊起,这种绞车称中国式绞车 抛石机发明于周代,又叫“抛车”。据《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石弹出现更早,也就是先有“弹”后有“机”。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中,有一些经过打制加工过的石块,就是原始人使用的“石弹”,不过那时只用于抛掷。“炮”问世以后,成为战争中的重型武器。三国时,各国君臣都十分重视抛车的制造和使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军运用移动抛车击毁袁军的橹楼及战车,这种威力强大的抛车被称为“霹雳车” <p class="ql-block">参观校军场后,我们来到可罕庙。山西境内很少有可罕庙,可罕庙是南堡门庙宇群的主体,建在村东侧黄土高台上。南北五十七米,东西二十八米,周边有胸墙。南缘凸出堡墙之外,北缘临大东巷,高都为八米,可罕庙是张壁村的最高点,高墙垛口俨然堡中之堡。庙院分为三个高度,二十多米见方,东西两侧是厢房,北面两米多高的月台上是正殿和钟鼓楼,正殿三开间,通面阔十米,直楞窗隔扇门,四檩三椽,无斗拱,硬山造顶。正殿屋檐的部分“唇瓦”经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先生考证后确认为宋代作品“一支眉”。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考证为宋辽时期的“花边瓦”。屋顶琉璃脊筒在元代重建时更新为灰陶脊兽。正脊中央建制金黄色琉璃饰件,设置年代不详,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登大殿又需登暗九级须弥台阶,可见大殿之“可罕”堪比帝王之尊</p> <p class="ql-block">可罕庙对庙是古戏台。戏台建于元代算来有700多年历史,是张壁古堡三个戏台中的一个,是专门用来演出地方小剧种的,比如介休干调秧歌戏,干调秧歌演出不用伴奏,单凭演员自身嗓音,风格豪放,作戏细腻,又多即兴表演,形式活泼,充满乡土气息,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因为不需要乐队,故戏台不大。戏台前面原有一处地道口,一九四二年被日本人封堵了,怕里面藏有八路军</p> <p class="ql-block">张壁古堡古地道参观入口在可罕庙东厢房下面。古地道建于何年无准确记载,据专家推测大约建于1300多年或1600多年前,目前已发现长度超过1万米,开放1500多米供游客参观。这是地道入口,我们三人跟着一队游客下地道参观</p> <p class="ql-block">地道为三层立体,高层距地面2-5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地道呈网状结构,高不到2米、宽约1.5米</p> <p class="ql-block">堡外北面和南面的沟崖间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道内留存有通风孔,还有水井与地面相通。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是放置油灯的地方。上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进深11.5米,高7.5米,宽5.5米的深洞,是地道的粮仓</p> <p class="ql-block">昏暗中地道延伸向远处,不同的部位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洞窖,这些洞窖被用作伏击窑、藏兵窑、指挥窑、俘虏窑、马槽等等,分工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兵种部副部长孙德信将军评价张壁古堡时说:明堡暗道古之一绝,可守可退亦可攻</p> <p class="ql-block">各层之间有楼梯连通</p> 我忽然发现前方的游客还有我同学夫妇已不知所踪,急忙找到将军窑边的一个洞口出来准备下山。从这里往下望去,地道外有一道深沟,我想起看介绍里说,张壁古堡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堡西为窑湾沟,就是眼前这道深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只有堡南背靠绵山,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这里有栅栏,但却没有下山的路 <p class="ql-block">我只好返回地道。地道悠长,有很多岔路,又分为上下三层。此时我前后都不见游客,心里未免有些慌</p> <p class="ql-block">我在地道里东走西转寻找出口。还好开发出来供参观的地道不算太长,我对来时走过的路也有印象。不一会儿我发现前方有灯光和拓宽的地道孔壁,就知道地道的出口不远了</p> <p class="ql-block">我终于从地道里走出来。此刻我已经从南堡门东侧的地道入口,在地下跨过主街,从堡西北方向的出口出地道。我沿着楼梯下山,进入张壁古堡参观</p> 前面这棵树叫做“槐抱柳”,是张壁古堡的一景。据当地人说,这里原本是有六棵千年古槐的,是按“南斗六星”的布局栽植的。树阴茂密之时,这片区域都在树荫的遮盖之下,是村里的老百姓聚集的地方,相当的热闹繁华,但是1947年的战火,将5棵槐树烧死了,在最后一颗槐树奄奄一息的时候,村民在它的根部插了一颗柳树。照常理说碗口粗的柳树已经不容易成活了,但它不仅活了,而且救活了将死的槐树。槐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柳树也已有60多年的历史。所以也称“千年古槐半百柳”。如今的“槐抱柳”在人们心中已经成了树神,每逢年节,人们纷纷来到树下,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祭拜一番,为长者祈寿,为儿女祈福,为自己祈求平安顺遂,一旦愿望得偿,人们便会前来还愿,在树枝上系根彩布条,以示感恩之情 从“槐抱柳“旁的主街往北走不远,右手边就是兴隆寺。前面的真武殿等在兴隆寺内。我进入兴隆寺,沿着楼梯上到二层。从东到西分别是空中行祠、真武殿和三大士殿 <p class="ql-block">我先参观东面的空王行祠,该祠重修于明万历41年即公元1613年,距今408年。而据万历33年的碑文记载(宽贤发愿碑),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了空王寺,寺中有僧人。过去的空王寺建在哪里,建于何年,已无法考证</p> <p class="ql-block">祠顶的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介休被称为“琉璃艺术之乡”,从北魏时就开始烧造,明代达到顶峰。张壁的宗教建筑大量使用琉璃,留下了孔雀兰琉璃碑、殿顶琉璃构建等珍品</p> <p class="ql-block">大殿坐北向南,殿内塑有空王佛像,山墙绘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法名慧超,佛名为唐太宗李世民所赐,田志超是我们汉人成佛的第一人。长久以来,空王佛的灵验为百姓传诵,所以上绵山许愿的香客络绎不绝,过去张壁古堡是通往绵山的必经之路,田志超曾途径此地而上绵山,所以百姓在此建造空王行祠,一方面表达百姓对空王佛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方便人们的朝拜</p> <p class="ql-block">空王佛祠的前廊下有两座琉璃碑,烧造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是国内唯一发现的琉璃碑,文物价值非常高。这两座琉璃碑分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全部是琉璃一次烧造成型再拼接而成。大殿西侧为宽贤发愿碑,追溯僧人宽贤等人起意修缮庙宇募捐。大殿东侧为创建空王行祠碑,记载空王行迹及建造行祠始末。两碑通高250厘米,宽68厘米,碑身通体饰孔雀蓝釉,存世罕见,堪称稀世珍宝</p> 下面是从二层看主街-红顺街,我同学夫妻正往我这里赶过来 <p class="ql-block">二层最西面的是三大士殿。三大士殿建于康熙三十一年,也就是1692年。殿中原先供奉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殿宇的木质结构为元代保留下的。元代时,三教合一这个名词开始屡次出现,宗教相融达到了鼎盛时期。在雀替上雕有半龙半象也是在建筑上宗教的一种融合。三大士殿最珍贵的是墙上的壁画。这里的壁画,在文革破四旧的时候,被老百姓用涂麦秸泥的方式保护起来,只露着一小块可以看得真切。从暴露出来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遗存壁画的内容中有达摩东渡的故事。壁画的色泽虽然历经三百年依旧很艳丽,画的技法也很高超,俗话说“民间有高手,高手在民间”,这话一点不假。不巧的是,壁画部分正在维修,我无法看到它的真容</p> 在三大士殿和空中行祠之间是真武殿,殿前有钟鼓楼,三者顶部均有明代三彩琉璃装饰 <p class="ql-block">真武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即公元1808年,距今已有201年。大殿正中所供奉的就是真武大帝,两侧分别是桃花女和周公,以及龟蛇二将。 真武,原名玄武君,宋朝大中祥符年间宋真宗皇帝为避圣祖赵玄朗名讳改玄武为真武。真武大帝是我们北方的荡魔之神,还主管风调雨顺,民间风水学中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指的就是真武大帝,因为过去建房多使用木结构,而木结构特容易生火,所以请来水神真武大帝来帮忙消灾</p> <p class="ql-block">殿内侧面的壁画绘的是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炼的故事。正墙壁“屏风”画画有麻雀、喜鹊、鸳鸯、白鹭、金丝鸟、凤凰、仙鹤、鸡、鸭、孔雀、鹌鹑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画面功笔细腻,用料讲究,历经二百多年而依然色质艳丽,深得专家们的赞誉。壁画从右至左以喜鹊报春开页,到12月画面用鹌鹑结尾,鹌鹑寓意安春,排序耐人寻味。他们在画面里自由地栖息、浮水,留给人的是春去花常开,人近鸟不惊的美好景象。</p> <p class="ql-block">我国的古建筑中,很多都在屋顶装有仙人走兽。选择这些神话动物和人物作饰件,首先是为了突出殿宇的威严。其次还象征着消灾灭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主持公道、警示后人之寓意。在空中行祠的四个房角上站立的叫“走投无路”,传说他们是周瑜,韩信,庞涓和罗成,这四个人都工于算计,英年早逝,用于警示后人,做人做事不要做绝了</p> 从二层往北看,中间那座建筑是二郎庙,最远处的则是北堡门 <p class="ql-block">我们三人从兴隆寺二层下来,穿过真武殿下的门洞,来到后面的院子,准备参观二郎庙。二郎庙在二层,一层现在是博物馆。我对博物馆里的这件叫做祈雨楼的展品印象深刻,高大且精致。祈雨楼,是一座专门用于祈雨的三层木阁楼,榫卯结构,高近2米,整体做工考究,色彩艳丽。木雕细,连雕刻的细微小兽也栩栩如生。据专家考证,它是宋金时期保留至今的文物,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他地方极为少见,属珍贵文物。</p><p class="ql-block">祈雨楼,表现出古堡人对神灵的尊崇。祈雨对象除龙王及龙天庙供奉的贾浑外,主要是前面说的空王佛。祈雨形式众多,而这座祈雨楼是用于抬楼轿祈雨这一形式。祈雨的基本队伍有九至十二人不等,全为男性。人们先在街上集结,然后组队去村南的龙神庙,再到空王殿,将空王弟子“摩斯”木雕像请上祈雨楼,由四人抬着随队出发,队伍便奏响,随后大家高唱祈雨歌,雨歌唱得低调、凄凉,传遍堡里堡外。仪式完成后,空王殿里祈雨士、祈雨师留下守雨,他们不分昼夜,轮流祈祷,一刻也不中断。祈雨之后,若连续七天不见下雨,活动便要重新组织,直到老天开恩降下甘霖,才欢喜收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博物馆出来上到二楼,参观二郎庙。前面看的真武殿是第一道拦截风水的,而古朴的张壁人还是担心风水外泄,所以在此增加堡墙高度,本地方言中“郎”与“拦”谐言,相信大家一定会对古堡人独特的风水堪舆理念赞叹不已。前几年有专家对二郎庙的高度进行了测量并和南堡门的地面高度进行了对比,发现村子南北落差13米,而二郎庙高13.5米,就是起到了拦截风水的作用。殿内供奉的是三眼二郎神杨戬。旁边是他的哮天犬,墙上以屏风画形式彩绘《二十四孝》图</p> 二郎庙对面有座戏台。戏台座南朝北,面阔三间,硬山造顶,灰瓦脊兽,台口离地2.7米,大梁上写着“清乾隆十年修建”字样。戏台侧墙上,现在隐隐约约能看到一些墨迹。一处是同治十三年(1874)汾州府介休县城和盛班“到此一乐也”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二郎庙下来,沿着主街一直往南走,来到南堡门旁,参观一座六边形二层阁楼叫魁星楼。我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或“魁星阁”,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神。</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魁星塑像。没见过魁星像的人也许会想,既然魁星是主管功名科举的,一定是一位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吧?其实恰恰相反,魁星面目狰狞,金身青面,赤发环眼,头上还有两只角,仿佛是鬼的造型。这魁星右手握一管大毛笔,称朱笔,用笔点中的人便可以在科考中求的功名。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的一条大鳌鱼(一种大龟)的头部,意为“独占鳌头”,左脚摆出扬起后踢的样子以求在造形上呼应“魁”字右下的一笔大弯勾,脚上是北斗七星。 古时候,华夏大地上有很多魁星楼,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祈求在科举中榜上有名</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魁星楼下到下面的一个空场,去看最后一个景点-关帝庙。此关帝庙建于明末清初,当时只是在南门外建了一座小庙。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09年,在原址重建正殿,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关帝庙是根据张壁村南高北低的地形、随山就势而修建的。按老百姓的说法,之所以之样做,一是要借助关老爷的神威,拦挡绵山山林的煞气;二是让庙宇山门正对南堡门,好让大名鼎鼎的关老爷时时刻刻看护着全村,保佑这里的百姓吉祥如意,平平安安</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殿,正中供奉的是关羽关老爷。旁边扶刀站立的是周仓,抱印的关羽的义子关平。关羽一生忠勇诚信,死后渐被神化,民间尊他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后逐渐取代姜子牙的武神地位,被尊称为武圣人,与文圣人孔子齐名。关羽活着的时候曾被封为汉寿亭侯,死后倍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宠,各种宗教也将他招揽了进来,佛教纳他为伽蓝,道教奉他为天尊。儒家也将他立为“忠义仁勇”的化身。常说的“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任事以勇”这四句话,既是对关羽的高度评价,也是人们禀持和追求的价值观。所以在今天,张壁本地和附近乡民仍然经常来关帝庙以各种方式祭拜关公,在表达一份尊崇的同时也求关老爷护佑</p> <p class="ql-block">殿内壁画绘于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与现存殿宇同时期完成,工笔细腻,用二十五幅连环画的形式介绍了关羽的生平故事。这些壁画是由纯天然颜料绘制的,耐久性强,不易脱色,加之张壁村地处黄土高原,相对湿度较低,虽然历经三百多年时间,色彩依然艳丽,色质依然清晰,堪称同时期壁画之佳作。在每幅画边都有画作名字,便于观者理解辨识</p> 比如这幅叫《桃园三结义》 不过大部分画作的名字被人为破坏,只能靠观众自己理解了,很是可惜 <p class="ql-block">从关帝庙出来,我们结束了在张壁古堡两小时的参观,此时已经是15:15,我们没想到出发前看评论总体评价不高的张壁古堡仔细看,还是有很多看点的。</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张壁古堡乘车,司机师傅送我们回平遥古城,路上有40多公里,我们回到客栈时还不到5点,我们付给司机300元车费。客栈小老板热情地帮我们预约了明天的免费参观古城景点,还按要求安排了一位导游为我们导游。明天只有半天时间逛古城,我们下午要回北京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