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麦收那些事

清风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处在豫中平原,是小麦主产区,河南年小麦产量占全国年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勤劳朴实的豫中人在广袤的田野上,用双手和汗水创造出了多少个战天斗地夺高产的人间奇迹,为祖国的粮食安全和丰富城乡人民的餐桌生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p><p class="ql-block">现在正是一年一度的收麦季节。贮立田间地头,喜看千亩良田,麦浪翻滚,金光闪耀,微风吹来阵阵麦香浸人肺腑,召示着丰收之年,令人心旷神怡。望着一台台大型收麦机,奔驰在金色的麦涛中,人们在谈笑之中,片片麦田已转化成为干干净净的原粮,时代的发展令人始料不及。看着今日的麦收景象,让人又想起了已经成为历史的生产队时期三夏大忙季节的许多往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割麦</b></p><p class="ql-block">生产队时的麦收季节,不亚于一场突击战。由于当时相对贫穷落后,没有什么农业机械设备,全靠人割车拉。每当麦收来临之前,上级要组织召开三夏工作会议,动员、布署三夏工作,集中力量支援三夏。当时学校要放假一至二个星期,公社机关等也要抽调部份人员,下乡入队,支援三夏工作。记得我们大队,有几年麦收季节,在县监狱服刑的劳教人员,在监狱管理人员的看管下,参加了我们生产队的割麦劳动。</p><p class="ql-block">麦收季节的劳动强度,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像。那时过一个麦口,人要掉一层皮。</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割麦,生产队时出工是挣工分的。平时劳动,按天工计分(男整劳力天工10分,早2上下午各4,女整劳力7分,早1上下午各3,另半劳力视情况不等),麦收季节,为了加快速度,按多劳多得计工分,如根据地块的长短,割一楼麦一分或不等,多割多得。头天晚上,要先把镰刀磨好。五更天还未亮,在音似“豌豆偷树”的鸟叫声中,各生产队的上工钟声响起,按照队干部的吩咐,你呼我喊,熙熙攘攘湧向通往麦田的大路上,此时,沉睡的村庄复活了,鸡鸣犬吠,人欢马叫,形成了一幅幅壮观的三夏大忙图卷。</p><p class="ql-block">到麦田后,社员们手挥镰刀,一字儿摆开,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割麦好手前头突进,后面人员不甘落后,奋力追赶,只见麦田中银镰飞舞,人人挥汗如雨,在一片刹、刹、刹中,一行行麦子应声倒下。俗话说,麦熟一晌,炸豆一时。为了抢收抢种,早出晚归,早饭都是带些水和馍,在麦地里随便对乎一下,饿了吃几口馍,渴了喝几口水。割了半天麦后,人人都是汗流浃背,腿疼腰酸。</p> <p class="ql-block">干到晌午时,妇女们回家做饭,男劳力要把割下来的麦子装车运到大场中,如果天气不好,还先要把麦秧子垛起来。放假的小学生们,在地里拾装车后掉下的零星麦穗,达到颗粒归仓。装麦车可是个技术活,是强劳动力才能完成的事。在二、三米长,一米多宽的木制车上,装成几米高的麦秧,不但基础底子要扎好,往车上挑麦扑的人和车上压麦秧子的人要相互配合好,装车的人用木叉将麦扑往车上放时,要按顺序错开,一扑压一扑放好,特别是四个角要到位,车上压麦秧的人要把麦扑压实,车的中间更要压实落,不然的话路上容易掉扑或翻车。麦车装好后,用刹车绳把麦车前中后勒紧刹实绑好,由车把式赶车拉到场中,如果牲口忙着打场或干其它活,大麦车也有用人拉的,拉一大车麦,要用十好几个人才行。</p> <p class="ql-block">北方的的麦收季节,在场中刷停子(刷麦秸杆把杆上的干麦叶子去掉)是妇女们的一项重要劳动。割麦时将麦杆较高且不倒伏地块捆成麦个子(捆成小捆),拉到大场中,用专用的刷子一把一把的将麦穗刷到一边切掉,再将麦杆的根部对齐,待到够一个停子捆时再捆起来。待到农闲时,女人们用麦秆停子掐成辨子,再沏成草帽,除部份自己留用外,大部分拿到集市卖掉,这也是那个时代大部分农家人补贴家中的收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麦口季节的拾柴火</p><p class="ql-block">生产队时,各家各户做饭都是烧柴火,即各种庄稼秸杆,树叶,干杂草等,一日三餐,用量较大,拾柴火就是各家各户的一项大事。拾柴火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平常每天放学后都要拿起荆蓝子和铲子到河边、地头、沟边割些杂草蒿子等背家晒干烧火用。麦收秋收季节,拾些庄稼杆茬。每年的麦收前,各村要成立护麦队,在大广播上播放麦收纪律,即全村的麦田未全部收割和运到场中之前,禁止任何人到割过的麦地中拾麦茬等。等到全村的麦田收割完后,由大队干队在大喇叭上宣布放荒了,这时各家各户,大人小孩都会冲向麦地中,或拾掉下的很少的麦穗,或用铲子抢麦茬,或用大竹耙子搂地中的麦秸叶。一时间,空旷的麦茬地中,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一年一度的场面深深的印在了我青少年时期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抢打与抢种</p><p class="ql-block">地里的麦子割完拉到场里垛好以后,就要进行紧张的抢打与抢种。</p><p class="ql-block">抢打,只有把麦籽打下来晒干弄净归仓,完成国家公粮,分好社员囗粮,留足来年种粮,夏收算才算基本结束。</p><p class="ql-block">抢种。抢种关系到秋作物的收成,早种一天,就多一份希盼。农彦道五黄陆月争回楼,地不等人,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为了兼顾打和种,大部份情况是起早抢种。生产队时种的作物较多,大田一般是种谷、(谷子脱皮后就是小米,现在早以不种了)、豆、苞谷,红署、高梁、棉花,也会种些烟叶、绿豆,荞麦(荞麦现已绝迹,年青人可能不知道是何物),芝麻等。我记忆最深的是讲地拉楼和扎红薯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楼讲地,就是一位强劳动力架住楼杆,有一位有讲地经验的老种地巴式扶楼,因为扶楼的人关糸到种子播种的匀度。种子播种的匀度,一是与楼下种子定的仓门大小有关,仓门定的大小,不同的种子是不同的,如大豆、谷子、高梁、芝麻他们播种时仓门大小是有较大区别的,这些都是扶楼人的绝技;二是仓门定好以后,摇楼的速度也影响到种子的匀度,摇的太快,种子下的多,会造成苗稠,摇的太慢,种子下的少,会使苗稀。只有摇的适当,才能达到苗儿适中。</p><p class="ql-block">楼的两边各有一至二人帮楼,即用绳子绑在楼的两边拉楼。在讲地的行进中,架楼的人要目光向前,掌握好方向,把握好速度和直线,不能东歪西扭。两边邦楼的人要同时用劲,齐心协力,两边的力度要保持一致,否则就会走偏。</p> <p class="ql-block">扎红薯苗劳动场面非常热闹,它是大人小孩都可以参加的。一般是有经验的劳动力用铲子扎苗,小学生或半劳动力递红薯苗,扎红薯苗的人要把握好株距和行距,太密或太稀都会影响到产量。红薯苗扎上后,一部份人要挑水浇红薯坑,当水快阴干时,再把苗儿用土封起来,只露出一小点红薯苗头,过六、七天后,苗的根部生出新根成活后,再把土扒开,这样红薯苗就算是成活了。</p> <p class="ql-block">打场。</p><p class="ql-block">打场因为需要晴天太阳高时进行反复翻晒,所以一般来说是放在抢种之后。即早上上工以后,由生产队干部分工带领社员先到地里抢种秋作物,等太阳升高以后,停下地里的活或抽出一部分人员来摊场。把场边上的麦垛扒开,把麦秧子厚厚的摊满场,每隔几十分钟,把麦秧子上下翻开,反复几次待麦秧子晒干,麦穗的麦粒一动都掉粒时,就开始碾场了。早期生产队的碾场都是用牲口拉一付大石滚,由赶牲口的鞭把式一手拉住牲口缰绳,一手拿鞭,以自己为中心形成圆圈,用石滚一圈一圈的套着反复碾压。碾一遍后,再把碾压结实的麦秧子翻起来晒几十分钟后再碾一次,这样反复多次后,第一轮的碾场就结来了。随后把碾好的麦秧子反复翻几次,使夹在麦秧子中的麦粒都掉到场地上,再把碾好的麦秧子挑成扑,然后先垛在一起,等到全部的麦秧子碾完第一轮后,再碾第二轮,第二轮叫做溜场,第一轮碾后麦粒基本上都掉去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头己收,溜场时收的麦粒很少了,其主要意义,一是尽量达到颗粒归仓,二是再将麦秧子反复碾后,使麦秧子更碎更软,便于喂牲口和扇房子(以前农村房子上面大部分都是扇的麦秸秧子)用。</p><p class="ql-block">碾后的麦秧子叫作麦秸。麦秸挑走收完后,场中剩下了麦粒麦糠,再把它们收在一起隆成一个或几个大堆。</p> <p class="ql-block">杨场</p><p class="ql-block">杨场即是把碾场后收成堆的麦子麦糠的混合物,通过扬场,把麦子和其它杂物分开。扬场这个活难度较大,不掌握技巧很难完成。同时不仅需要技术还须得天时,即只有天气起风并达到一定的风力时,才能进行,如果天不起凤,干着急也没办法。因为白天进行打场,杨场基本上都是晚上进行。即根据活量的大小,派男劳动力睡在场中,如果天气起凤,随时起来进行。</p><p class="ql-block">凤向确定以后,扬场的人用木锨一锨一锨的将麦子麦糠的混合物迎风向前方髙高抛出,每次形成固定的点,由于麦粒重于麦糠,所以麦子就落在了上风头,麦糠被风吹到了下风头。在杨场的过程中,还有一个掠场的人也很重要,在杨多锨之后,有些较重一点的麦秸等杂物会落到麦堆的边上,要及时把它扫除去,掠场的人用大竹扫帚,在上杨的麦子没从空中落下之前,恰到好处的用扫帚的前端,轻轻的扫过麦堆,把麦堆上的杂物掠到一边去,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技巧,扬场和掠场的人要配合的天衣无缝。</p> <p class="ql-block">交公粮</p><p class="ql-block">在大集体时代,由于国家工业基础溥弱,加上西方帝国主义的封锁,正处在难艰的爬坡阶段。相对来说,我们是一个悠久的农耕大国,再加上农业是国家安全、稳定之基,相对那个时期,是几亿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最大的牺牲和汗水哺育了工业的发展,最大可能的供应城镇居民和非农业战线人员的吃饭问题。所以哪个时代,农民种地,保质保量完成公粮是头等大事。</p><p class="ql-block">每到交公粮的时侯,公社就会泒人到各生产大队,动员和督促赶快交公粮。交爱国粮,支援国家建设,这是那个时代农民最光荣的事。公社每天都要通报各大队的完成情况,各大队每天用大广播通扱各生产队的完成情况。多打粮食,多交爰国粮是那个年代农民的主要奋斗目标,也是奖劢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主要指标。</p><p class="ql-block">交公粮时,一般都是提前一天把最好的麦子晒好收拾干净,装好口袋,当天早早的装好大车或架子车,拉到粮管所,因为每个公社只有一个粮所,往往交粮季节,粮管所院内院外会排起交粮的长队,工作人员按顺序发号,由粮食验质员有序的验质、过称入库。交公粮的场面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那壮观的情景,永恒的定格在那个时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垛麦秸垛</p><p class="ql-block">三夏工作进入到垛麦秸垛时,三夏大忙巳入尾声,抢收抢种工作已结束,秋季大田作物进入管理阶段。</p><p class="ql-block">垛麦秸垛就是把溜场后临时分散存放的麦秸,统一垛成一个大垛,垛的形状一般为长方形,也有象圆形的。长方形的有几十米长,十几米宽,六、七米高。垛麦秸垛一般都是男劳动力干的活,也是男劳动力们最开心的时侯。因为垛麦秸垛时,生产队要蒸好面糖包或炸油馍给干活的人吃。现在糖包油条是平常之物,不算什么好的东西,但在那个时代,由于麦子产量不高,一亩地也就是一、二百来斤,完成公粮,留足种量和其它后,每个人分到的麦子不超过百斤,有时家中急需用钱时再到集市上卖点,一年之中,一个人真正用到吃饭中的麦面也不过几十斤,除了过年过节,招待客人或有病时能吃到好面馍,平常都是以杂粮为主,并且在我们这个地方,由于红薯产量高,种植面积较大,红薯是大家的主要囗粮,在民间留有有一季红薯半年粮,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没法活的俗语。那个时代,能饱歺一顿好面糖包或油馍,胜过今天的美味佳肴。更令人期盼的是,垛麦秸垛时,准备的糖包或油馍都较多,干活的除自己能美味一顿外,干活结束后,每个干活的人还可以分一点带回家中,让家中嘴馋的孩子们也高兴一翻。</p><p class="ql-block">麦秸垛都选在场边不碍事的地方,根据麦秸的多少选好地形,有经验的人负责垛垛。开始由于是基础阶段,挑麦秸扑的人可以直接将麦秸放到垛上,再由负责踩垛的人推平整理。随着垛的增高,无法再将麦秸扔到垛上,这时就采用接力的方法,即垛下的人用大叉将麦秸挑起往垛上边扔,垛上有人用大叉在半空接住麦秸再挑到垛上,垛下与垛上边的人要配合好,通过这样的接力,就能垛起七、八米多高的麦秸垛。</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下雨时水渗透到垛中,将垛顶整理成鱼背形,并在顶部铺上层厚厚的麦糠,踩实压紧,麦秸垛的四周用小竹耙(也称手耙)子搂顺,四边修整成向内凹进几公分,垛的顶部要象一个四方形(或圆形)的帽子盖住了整个垛的身子,这样下水时雨水能顺畅的从顶部流下来而湿不到垛身。大集体时,由于麦秸是牲口的主要饲料,今年的麦秸必须接序到下一年,所以垛麦秸垛是生产队时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竹制小手耙</p> <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一晃以队为基础的农村大集体时代已过去了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农村土地分田到户以来,彻底改变了农村以队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农业生产体系已成为历史。伴随着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发展,农业哺育工业的时代早己结束,工业反哺农业已成为国家战略。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已被先进的农业机械操作所代替。以队为生产基础时的三夏大忙场面永远不会再现,现在的三夏工作,在各种机械作业下,谈笑之间就己结束。将来再随着农业智能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会永远的定格在历史的长河中,未来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但老一辈农业.人用勤劳的双手,在广袤的土地上,流血流汗,为祖国的发展作出的无私奉献,也将会被共和国永恒的铬记。</p><p class="ql-block">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产队时三夏大忙季节的种种轶事,将会永远刻印在老一代农业人的记忆中(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