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九月,带着有些激动的心情,去江油高中报到。</p><p class="ql-block"> 虽然没有范进中举那样的狂热,也还是有些飘飘然。</p><p class="ql-block"> 一进校门,就看见教学大楼。从重华二小的地板缝看得见楼下垃圾的破教室,到明镜初中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再到现在的三层大楼。步步向上的感觉真好。</p><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听老师讲,小学、初中阶段,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高中则是激发学习兴趣挖掘每个人的潜力,让同学们为了获得知识而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进了江高,便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们三中的学生没有学过外语,所以三中考上高中的同学,都被分配到六七级二班和三班。分配到二、三班的还有江油二中跟平武中学的同学。听说江油一中的英语老师很厉害,六七级一班基本上都是一中的。后来还调整过一次,把一班的非一中的同学全部划到另外两个班。一中有个英语老师的名字好像叫董朝烈,听说过一件关于董老师的趣闻。一天,吃午饭的时候,学生食堂为大家准备了清汤,就是那种兑些调料的开水,那天,董老师值日,他大声的宣布说:同学们,今天的汤不仅有醋,还有葱花,最重要的是(这里,董老师深深吸了一口气,暂停片刻,然后声音放大一倍,几乎是喊出来最关键的两个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有油!"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想应该是有油花儿,呵呵。</span></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六七、二"班的英语廖老师是从26个字母开始教我们的,他由简入深,有时候也讲一些提高兴趣的和激励我们的话。课外,他让我们学唱英语歌,《Cuba si ,yanquis no》(要古巴,不要美国佬),歌词是"Come together let's all,defend Cuba's revolution......",歌词不多,曲调也简单。而"六七、一"班却是用英语唱高大上的国际歌。两相比较,高下立判。</p><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刻的是,廖老师说,"I am proud of puples ‘’。</p><p class="ql-block"> 热血沸腾啊。</p><p class="ql-block"> 多年以后,我要说:"We're proud of 江高"。</p><p class="ql-block"> 江油一中的一个小姑娘常给我们说,她很佩服江高的学生,这个小姑娘很有才华,各方面都很优秀。相信好多人都会赞同她的看法,这也是对那个时代的江油最高学府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为江高自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进校不久,中秋节后的第二天早上,教学大楼一楼的一块黑板上贴满了好多的纸片,散文、诗歌都有。我挤到前面,看到了一首赞美和歌颂昨夜月亮的诗,作者才华横溢,看到他的诗,仿佛就看到了皓月当空......</p><p class="ql-block"> 很久以后,我才回过神来,昨晚下雨啊,怎么会见到天上的玉兔和嫦娥。</p><p class="ql-block"> 我也才知道,诗歌是可以虚构的。</p><p class="ql-block"> 不过,那以后,大家都喊他张Moon。他博学睿智,是六六级的老大哥。</p><p class="ql-block"> 秋天的江油,雨就是多。</p><p class="ql-block"> 国庆节前,学校组织了一个60人的国旗方队,参加江油县的国庆庆祝大会。我荣幸地被选上,当了国旗手,还拿着竹竿参加训练和预演了多次。可是,国庆节那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挺胸昂首,稳步沉着变成了落汤鸡。</p> <p class="ql-block"> 江高老三届在学校的那几年,适逢文化大革命。</p><p class="ql-block"> 六六级的同学在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时,居然还派去农村参加了四清工作队。</p><p class="ql-block"> 后来,高考被取消。就像是一桶冷水浇在了他们的头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梦想全都泡了汤。</p><p class="ql-block"> 张枚是我认识的六六级的一个老大哥,他学识丰富,见识多,善表达,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个很合适的动作帮助他诠释情节。他去电影学院参加高考前的专业考试,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回校后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考试的内容,还把他临场发挥做的小品表演了一番,至今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可惜,也许一个电影导演的新星就这样被文革扼杀了。</p><p class="ql-block"> 读高中的同学都有一个大学梦。</p><p class="ql-block"> 文革前夕,66级教室里挂满了各个大学的招生广告,广告令人心潮澎湃。我自幼喜欢听解放军的故事,对北京航空学院、哈工大、哈军工的信息特别感兴趣,还收藏了印有北航和哈军工的小纸片。</p><p class="ql-block"> 可惜,南柯一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江高文人雅士很多,除了现在成就非凡的几位,好多同学都有做作家的天分。</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社会上流行手抄本,如《第二次握手》,《一双绣花鞋》之类。在学校里,还有不知道哪位高手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写的江高轶事,我记得第一回的标目是:‘’南江县水淹林x菊,二宿舍电解郭x全"(为了尊重死者,隐去了姓名中的一个字)。</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是,68级的一个女生暑假在老家南江县河里游泳溺水了。另外一件是一个男生被自己安装在门把手上的电给触死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