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小常识

.....

<p class="ql-block">前言:我省森林植被丰富,孕育了形形色色的野生菌,且山区老百姓喜欢采食野生菌。然而,某些毒蘑菇与一些可食野生菌外观相似,由于人们缺乏对毒蘑菇的辨别能力,极易将传统中食用的“三八菇”“芝麻菌”“石灰菌”“火炭菌”和剧毒鹅膏菌、亚稀褶黑菇等毒蘑菇混淆采食,导致中毒发生。如2012年我省某市发生了系列误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就是当地村民将剧毒蘑菇白毒鹅膏菌当作“三八菇”采食引发中毒,给当地百姓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据文献报道,自然界的毒蘑菇估计达1000种以上,目前我国毒蘑菇(包括可疑有毒)达四百多种。</p><p class="ql-block"> 因此,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毒蘑菇是我们尚未认知的。我国常见毒蘑菇类群主要包括鹅膏科、牛肝菌科、红菇科、球盖菇科、丝膜菌科、马鞍菌科等科属,常见毒蘑菇包括致命鹅膏、黄盖鹅膏、黄盖鹅膏白色变种、淡红毒鹅膏、灰花纹鹅膏、拟卵盖鹅膏、毒蝇鹅膏、小豹斑鹅膏、黄粉末牛肝菌、网孢海氏牛肝菌、秋生盔孢伞、赭鹿花菌、叶状耳盘菌、亚稀褶黑菇和毒沟褶菌等。在我省既往发生的蘑菇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置中发现的剧毒蘑菇种类有:白毒鹅膏菌、白毒鹅膏黄色变种、拟灰花纹鹅膏菌、淡红鹅膏菌、拟淡红鹅膏菌、亚希褶黑菇、秋生盔孢伞,充分显示我省剧毒蘑菇的种类非常丰富。这些剧毒蘑菇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心脏,严重时引发中毒者多脏器衰竭死亡。由于村民们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对毒蘑菇又缺乏辨别能力,误采误食有毒蘑菇中毒时有发生。因此,这些毒蘑菇的存在,给当地的老百姓生命财产带来极大威胁。毒蘑菇中毒多发生在夏秋阴雨季节,以家庭散发为主,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等不同,引起中毒的毒蘑菇品种、中毒发生季节、中毒发生场所及病死率等也不尽相同。引起中毒的原因主要是误采误食。由于毒蘑菇毒素种类多且成分复杂,一种毒蘑菇可含多种毒素,一种毒素也可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因此,毒蘑菇中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目前国家尚无毒蘑菇毒素的实验室检验标准和方法,也没有针对的解毒药物,唯一安全的办法是绝对不要采食。</p><p class="ql-block">一、食用野生蘑菇菌中毒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1、误食有毒蘑菇类。我国目前已知的大型真菌估计有3800种以上,其中伞菌(毒蘑菇的常见类型)类1600种,而目前已知的毒蘑菇多达400余种。一些毒蘑菇与无毒蘑菇外形极相似,不是专业人士很难辨别,同时,不少村民采集蘑菇只凭传统经验判断,导致误采误食毒蘑菇事件频频发生。</p><p class="ql-block">2.加工环节失误。即使是无毒的野生蘑菇,如果加工过程中没有煮透煮熟,食用后也可能发生中毒。</p><p class="ql-block">二、野生毒蘑菇中毒临床类型 </p><p class="ql-block">1、胃肠炎型: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6小时。主要为急性恶心呕吐、腹泻、腹痛,或伴有头昏、头痛、全身无力。重者偶有吐血、脱水、休克、昏迷和谵语。很少有急性肝、肾功能衰竭和死亡。一般病程短,致死率低,容易恢复。在毒蘑菇中毒案例中,该类型占绝大多数,是极普遍的中毒类型。引起这类的毒蘑菇我国已知约160余种,多见于蘑菇属、红菇属、乳菇属、粉褶菌属、黑伞菌属、白蘑属和牛肝菌属中的一些毒蘑菇。</p><p class="ql-block">2、急性肝损害型:中毒者多因误采误食含有鹅膏毒肽类毒素的野生菌引起。主要以鹅膏属、盔孢伞属和环柄菇属的一些种类为主。此型中毒最为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极高。按病情发展可分为六期:①潜伏期,一般8-12小时,有时20小时以后才有症状。②胃肠炎期,以吐泻为主。③假愈期,此时中毒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好转,或仅感轻微乏力、不思饮食等,实际肝脏损害已经开始。轻度中毒者肝损害不严重,可由此进入恢复期。④内脏损害期,肝、脑、心、肾等器官损害,但以肝脏的损害最为严重。血生化指标明显异常,临床表现有黄疸、少尿或无尿等症状。⑤精神症状期,烦躁不安或淡漠、嗜睡、惊厥、昏迷。可并发休克、心肌炎、中毒性脑病、肾衰竭、肝性脑病等。中毒者多在此期死亡,病死率高达90%。⑥恢复期,中毒较轻者,一般在2-3周后进入恢复期。引起这类的毒蘑菇我国目前已知约20余种。3、急性肾损害型:引起该类型中毒主要为丝膜菌属的一些有毒种类和鹅膏属的一些种类。丝膜菌属的一些种类引起的肾损害主要由于其中含有奥莱毒素,食用后3天后出现肠胃症状,8天后出现肾损害,50%发展为慢性肾损害。而鹅膏属内的一些种类潜伏期要短。</p><p class="ql-block">4、神经精神型:主要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病人可能会狂笑,手舞足蹈,产生幻觉,严重者出现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有的病人还可伴有胃肠炎症状。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蘑菇约有60种,如毒蝇伞、豹斑毒伞等。5、溶血型:多为鹿花蘑菇、褐鹿花蘑菇、赭鹿花蘑菇等引起,溶血型中毒潜伏期长,约6小时或更长。发病后有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瞳孔散大、烦燥不安等症状。由于红血球被迅速破坏,在一、两天内很快出现溶血性中毒症状,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尿闭、尿毒症及肝脏、肾脏肿大。重者还出现脉弱、抽搐、嗜睡。往往因肝脏严重受损害及心脏衰竭而亡。引起这类中毒的毒蘑菇约有18种。</p><p class="ql-block">6、横纹肌溶解型:引起该类型中毒的主要是油黄口蘑和亚稀褶黑菇。横纹肌溶解主要表现为全身弥散性肌肉疼痛、呼吸急促困难、不发烧而出汗、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p><p class="ql-block">7、光过敏性皮炎型:误食这类毒蘑菇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潜伏期较长,一般在食后1-2天发病。当毒素经过消化系统吸收后,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特别是太阳照射的部位出现皮炎。如面部和手臂红肿,嘴唇肿胀而翻起,同时出现火烧般及针刺样疼痛,病程达数天之久。一般随着毒性的消失或服用抗过敏药物亦可痊愈。这类毒蘑菇主要是胶陀螺和叶状耳盘菌,斯氏耳盘菌和黑皱盘菌可能也具有此毒性。</p><p class="ql-block">三、毒蘑菇中毒的误区</p><p class="ql-block">1、 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错!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鸡油菌、褶空牛肝菌和大红菌等颜色鲜艳,美味可食;而灰花纹鹅膏、致命鹅膏等剧毒蘑菇,其颜色则为灰色或白色。</p><p class="ql-block">2、长在潮湿处或家畜粪便上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有毒。- 10 -错!大部分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有的有毒,有的可食。有一些毒蘑菇的确喜生长在粪便上,如盔孢伞和花褶伞中一些有毒种类;但是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的种类也生长在松树中。</p><p class="ql-block">3.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错!蘑菇毒素不能与银器等发生化学反应,也就不能产生颜色变化。如鹅膏毒素就不能发生颜色反应。</p><p class="ql-block">4、有分泌物或受伤变色的蘑菇有毒。错!有的毒蘑菇的确具有分泌物受伤变色,但有一些多汁蘑菇受伤后,有乳汁分泌,同时颜色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不仅没有毒,而且还是美味食用菌,如多汁乳菇(俗称奶浆菌)。5、生蛆、生虫的蘑菇没有毒。错!许多剧毒的鹅膏成熟后同样会生蛆、生虫。</p><p class="ql-block">四、食用野生蘑菇的原则及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一)三个最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1.没有吃过的一定不要吃;</p><p class="ql-block">2.不认识的一定不要吃;</p><p class="ql-block">3.没有把握的一定不要吃。</p><p class="ql-block">(二)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1.不要购买和采摘自己不熟悉的蘑菇;</p><p class="ql-block">2.蘑菇应炒熟炒透后再吃,最好每次只食用一种蘑菇。</p><p class="ql-block">3.吃蘑菇时不要喝酒。有的蘑菇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引起不适甚至中毒。</p><p class="ql-block">五、发生野生蘑菇中毒时怎么办?吃野生蘑菇后在数分钟到三天(72)小时内,如果感到头昏恶心、呕吐、腹疼或有其他不适,要高度怀疑野生蘑菇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拨打当地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医院治疗,并告诉接诊医生自己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2.在等待救治时,立即简易的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迅速排- 11 -激咽部促使呕吐,催吐后,最好让患者饮少量盐水,补充丢失体液,防止脱水休克。</p><p class="ql-block">我省常见的部分剧毒野生菌</p> <p class="ql-block">拟花纹鹅膏菌</p> <p class="ql-block">白毒鹅膏菌</p> <p class="ql-block">条盖亏孢伞</p> <p class="ql-block">白毒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