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7月,由于国家实行天保工程,封山育林,大兴安岭铁路货物运量萎缩,当时的哈尔滨铁路局决定将伊图里河地区的部分铁路员工迁移到运输繁忙的干线上,我是其中的一员。自调转到绥芬河站,在交接所车间从事交接员工作后,我便与这百年口岸站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乘坐火车到达绥芬河在一个清晨,绿树掩映中有着几何浮雕的木刻楞的站舍,庄重、典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站台上迎接我们的是站领导和热闹的鼓乐队,受到如此重视,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的工作和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更快地“扎根”,我对这个“新家”的过往进行了一番了解。绥芬河站厚重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近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从赢弱到富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史,加快经济建设的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近,在全站掀起党史学习热潮时,我对口岸站的百余年历史进行了重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绥芬河站始建于1899年,原名五站(从俄罗斯海叁崴排序第五站),先后经历了沙俄时期、伪满时期苏中共管时期和人民铁路四个时期。上世纪末,沙皇欲控制中国东北地区,逼迫清政府在中国东北修筑了“丁”字型的中东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接轨,南至旅顺,借此掠夺东北矿藏、林木、粮等资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1年,因为绥芬河有通往国外的边境小路和穿城过的国际列车,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在绥芬河建立了秘密国际通道。饱含屈辱历史的小站成为中国共产党经“上海哈尔滨一绥芬河一海山崴一莫斯科”红色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1928年“六大”期间,据不完全考证,从绥芬河出境的六大代表有瞿秋白、蔡畅、龚饮冰、孟坚、龚德元等19人,从绥芬河入境的六大代表有周恩来、罗章龙、王德三、邓颖超、李立三等51人。出入境代表共70人,占六大代表总数的49%。周恩来、邓颖超等伟人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曾</span>秘密留宿于铁路公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5年,东北解放后,历经沧桑的绥芬河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铁路作为这座城市的交通命脉,源源不断的把“农林牧渔”各种资源运往全国各地。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家多次给予这座城市优惠政策。1975年国务院将绥芬河市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1988年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通贸兴边实验区。1991年绥芬河到格城的国际列车正式开通。 1992年,绥芬河市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这也为铁路的发展与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改革开放以来,绥芬河站迎来了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口岸对俄贸易十分红火,而车站运量吞吐能力仅为80万吨,站场狭小,设备老化,接运货物受限。原铁道部,路局先后三次对绥芬河站场进行了扩能改造。扩能改造后,车站接发能力调车、编组能力,尤其夜间 换装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车站接发宽轨列车数量与能力与日俱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12月28日15时,绥芬河高铁站正式投入使用,百年老站前的铁道线改成了货运专线,老站舍“退”了下来,挂上了中东铁路记忆馆”的牌子,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无声地述说着历史,见证着绥芬河站进出口运量的稳步增长,从早初的100万吨、200万吨、500万吨……到2019年进出口运量实现历史新高1105万吨。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绥芬河口岸站中欧班列全年开行数量仍在218列。今年年初以来,绥芬河口岸站开行中欧班列151列,同比增长136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和口岸站历史重温,我更加坚定了对党忠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作为国际联运战线上的一名党员,我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业务学习,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每一次交接作业,在困难面前勇挑重担,在职责面前敢于担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作者:吴欣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