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墨子在《七患》中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得深。才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同的教师,素养和能力不一样,备课的境界也不一样。同一个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学识和经验在发生着变化,其备课的境界也在变化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的备课其实有4种境界</p><p class="ql-block">老师,你在哪一层?</p><p class="ql-block">快快对比一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种境界:写在本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在本上”这种境界是指把教案认真地详写在备课本上,这是新教师常经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缺乏经验,缺乏课堂调控能力,有一股工作热情,又诚惶诚恐,害怕课上得不好,又担心领导检查备课本,批评自己备课不认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二种境界:写在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工作了一些时间后,有一些工作经验了,发现上课时去瞟备课本实在不方便,便把需要强调的知识点标注在教科书上,把需要向学生提问的问题旁批在教科书上,把需要注意的重要任务、关键的环节写在教科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种境界:写在心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苏霍姆林斯基谈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和视导员竟连做记录也忘记了,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教师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课题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忙着写教案,而是熟悉一下教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类教师是把教案写在心上了。这类教师对教材相当熟悉,甚至达到背诵的程度,已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娴熟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利用课堂生成,引导学生思考、探索,碰撞出学生心灵的火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师在课堂上是智慧的点拨者、思想的引领者,要达到此境界,需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花上一辈子的精力。</p><p class="ql-block">第四种境界:写在纸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备课的最高境界。这类教师学识渊博,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他知识储备中沧海之一粟。在课堂上能一语道破“天机”,切中肯綮,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更重要的是还具有理论的高度、知识的深度、视野的宽度、思维的活度,有较好的表达技巧、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类教师不仅能让学生上“道”,还能让学生学会悟“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类教师眼中,备课是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是在深度解读文本,是在深度参悟教育,研究出具有“范式”的教学方法,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风格和提炼出具有指引作用的教育理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把备课中得到的灵感、参悟出的道理、创新出的教法记在纸上,写成教育论文,甚至写成教育专著,进行交流、发表,指导、引领其他教师成长,推动教育的发展,甚至引发教育的革命。魏书生、邱学华、余映潮、李镇西等就是进入了这种备课境界的教师。</p><p class="ql-block">第一、第二种境界的教师是在教教材,第三种境界的教师是在用教材,第四种境界的教师是在写教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工作几年后,蜕去初出茅庐的诚惶诚恐之后,备课境界由“写在本上”升到“写在书上”之后,就停步不前了。这类教师,能当一个劳动模范;进入第三境界的,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若能跨入第四境界,离教育家就不远了,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名师是如何备课的呢?</p><p class="ql-block">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p><p class="ql-block">“反正不备课,或者备得不充分,</p><p class="ql-block">我是不敢进课堂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来看看于永正老师</p><p class="ql-block">是怎么谈备课的吧!</p><p class="ql-block">也许会对你的备课工作</p><p class="ql-block">带来一些新的启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点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写教案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搜集到的有关教学的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供课前翻阅,以便把课上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点2:隐性备课最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如果说写教案是显性的,那么,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则是隐性的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步:钻研教材。一篇课文摆在案头,先做什么?先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及含义深刻的句子。随着悟性的提高,有些关键词语,写得精彩之处,以及课文的重点、难点,也会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记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步: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四五遍。这是钻研教材、语文备课重要的环节。朗读是活的,是跃出纸外的,赋予了作品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朗读”,一是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包括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二是多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平时,我特别喜欢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这对提高我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三是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步:正确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教材中所选文章都是精品,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就更不要说了。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篇课文都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学习、去运用。老师领悟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引导下,超常发挥。否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鉴赏能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步: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学生背诵的部分(或全文),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我先努力去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书到用时方恨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位历史老师讲课,很感动,问他是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老师回答说:“备了一辈子。”一个好的教师,随时随地都要为备课做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点3:要思考教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思考教法的时候,必然“备学生”“备学法”。上边说了,课文钻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随之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使教师在教学前没有找到什么好的教学方法,只要朗读好了,读出文章的妙处和味道来了,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点4:教案一定要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隐形实际上并不隐形,它指的是在写教案之前的准备工作。当然其中包括无形的思考。但我认为,备课中特别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这相当于“作战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要记,过程要记,关键词语的处理及体会要记,老师要讲的重要的话要记;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求学生写的片断、造的句子,我先写一写,造一造;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写下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前书写较工整,为的是校长检查能得到好评。后来写得较随意,底线是自己必须能看懂。有些课文考虑得比较周密,我只写个大体教学过程。对已经教过数次的课文,我只写新的体会、新的处理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之,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p><p class="ql-block">写教学反思</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p><p class="ql-block">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p><p class="ql-block">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p><p class="ql-block">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p><p class="ql-block">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p><p class="ql-block">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们</p><p class="ql-block">请多多反思、体会教学的技巧与方法</p><p class="ql-block">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备课思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