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日,原铁道兵第13师组织科长后任第51团政委欧阳干先生,从北京给我邮来由他主持由我熟悉神交的前辈战友陈登辉先生及陶玲女士策划出版的《铁血雄师》一书。这本书40万字的笔墨,专题回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原铁道兵第13师为主体组成的中国后勤部队六支队及隶属于其建制的第63团在援越抗美战场上,浴血修建越北8号、10号、12号战略公路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作为这支英雄部队的后来者,虽然没能像此书众多撰写者一样亲身经历过书中记述的生与死考验的战斗场面,但作者中孙福喜、黄伯政、徐俊彦、何能金、黄德煜、欧阳干都是我熟悉和尊敬的师团首长,我也曾采访报道过雷源清等多名战场英雄,在第62团(援越34大队)政治处、三营营部、11连、13连和13师政治部宣传科服役期间,多次听到参战老兵讲述越南战场经历,亲眼看到他们案头摆放的从战场上带回的用被击落的美军飞机残骸、航空炸弹碎片和高射机枪弹壳做成的各种纪念品,因工作关系也曾翻阅过一些相关资料,对这个特殊的任务和残酷的战场有一定的了解。但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读完这本书时,才发现我的前辈战友们所经历的战场环境远比我了解的要严酷,他们以中国军人对祖国的赤诚,以铁道兵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军精神,攻坚克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玉汝于成,圆满完成援越工程,以生命和热血在异国他乡书谱写了军史的壮丽篇章。</p><p class="ql-block"> 这本书的策划发起不是惯例的能够更好地统筹调动各方资源的组织机构,而是一批当年亲身经历而今步入老年雪染鬓角的老战士;这本书也不是出自专业的史学研究者或专业作家之笔,没有神采飞扬的文字和宏大叙事结构,而是由一个个在恶劣战场上与死神交手的大多数战斗在基层的官兵,当时风华正茂热血贲张的战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过的筑路战斗生活,以朴实的文字表述,不事修饰,没有渲染,现场实景感强烈震撼,字字句句真情实感,以强大的撞击力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让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战场环境的人,能够近距离地了解这些铁军战士的英雄情怀,了解他们如何以满腔热血忠诚创造了这段惊天地泣鬼神而鲜为人知的奇迹。</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在英雄的人民军队辉煌历史上,曾经两次直面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军队的部队不多,铁13师辖属的部队是其中之一。但援越抗美战场较抗美援朝战场环境更为特殊恶劣,部队面对美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完全没有制空权,而且部队任务特殊保密,甚至至今尚未完全对外正式披露公布。没有公开番号,不穿制式军服。热带雨林恶劣的施工环境,远离祖国大后方支援,后勤补给线阻断,再加上美军的猛轰滥炸,这无疑是最艰险的工地,最残酷的战场,最具挑战性的战斗任务。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徽闪烁在官兵们心中,八一军旗飘扬在官兵们脑海里,他</span>们怀揣祖国赋予的重任,同仇敌忾,英勇顽强,置生死于不顾,在敌机频繁的轰炸中架桥,在荆棘丛生蛇蚊横行中筑路,前面的战友们倒下去,后面的又冲上前去,白天敌机轰炸,夜晚挑灯夜战。洒满官兵们汗水和热血的道路,在美军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中不停地向前延伸,历经3年多的艰难施工,终于圆满完成了总长400多公里战略公路修筑任务,为越南抗美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支撑。受到了越南政府和领导人的高度肯定,创造了军事交通工程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这可歌可泣的壮举,即使铁道兵已经服从国家发展大局退出军队序列,无论中越关系如何起伏,都应该在国家对外关系史上,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浓墨重彩地留下庄重的记载,以昭示后人。</p><p class="ql-block"> 巜铁血雄师》一书,她不仅仅凝集着一大批当年参战施工的老战士,对既往战斗青春的深情追忆,而且更能体现出壮士暮年对为了国家使命军队荣誉牺牲在异国他乡的230多位战友的无限缅怀,许多老同志定期不定期组团出境祭扫烈士。现今分散在祖国各地的铁道兵战友密切联系,互相牵挂,关心帮助烈士亲属。同时也充分彰显出老战士们对铁军精神的坚守和珍视。《铁血雄师》一书付梓印行,无疑是对伟大铁军精神的又一次宣扬。因为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筚路蓝缕,沐雨栉风,不畏险阻,勇往直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铁军精神,契合中华民族奋进向上的精神境界,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宗旨和初心的写照。回顾历史,是为了从中总结宝贵经验,汲取伟大的精神财富。铁军官兵们在援越战场工地上所表现出的家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赓续承继,大力弘扬。但愿《铁血雄师》一书的出版,能够引起更多的军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更加全面深入地发掘和研究这段难忘的历史,让铁军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得到弘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