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者的“文学伊甸园”

路岐(沈嘉麒)

<b>——记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者首次聚会暨贺《“不老松”文学微信群》的创建</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片:杨志松、施国强、沈祖清摄影)</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撰文:路岐</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山不老松(迎客松)。</b></h3> <b> 今天,我们这些曾经在上海小三线建设中,“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文学创作爱好者因文学而结缘。于是,在大家的倡议下,于2021年5月30日上午假座黄河路81号悦来酒家,举行了“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爱好者首次聚会”活动。</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河路81号悦来酒家。</b></h3> <b> 聚会在热烈、欢乐、轻松、愉快和坦诚的气氛中进行着。大家是你刚唱罢我登场,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的交流着各自的创作经历和故事,以及有关小三线建设中奇人异事,趣闻乐见,谈得真是不亦乐乎。</b> <b>2021年5月30日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爱好者首次聚会在悦来酒家(因杨志松在摄影,故所,他没能在其中)。</b> <b> 这次聚会,从上午11点整开始,边吃边聊,边聊边喝,相互补充,相互提携,不知不觉中时光飞逝,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已近两点多钟了。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开设一个专门微信群,以便今后大家可以随时交流创作作品。于是,就在6月3日上午《不老松)——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微信群》的创建。<br> 因此,希望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和文朋诗友们共同努力,将《不老松——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微信群》办成为大家喜爱的文学伊甸园(文学伊甸园,即是文学创作爱好者的乐园)。</b> <b>2021年5月30日参加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爱好者首次聚会的朋友们在悦来酒家门口拍摄的集体照。</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老松——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微信群》(截图)。</b></h3> <b>《“不老松”文学创作者微信群》创建的第一天,首先就有史济民朋友首先发表了他撰写的七律诗:</b><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小三线文学爱好者聚会有记</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每梦皖南每自惊,少年意气恣纵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开山劈路建三线,大业宏图剩几成?</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曾献青春曾献爱,太多故事太多情!</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古稀含泪忆前史,拼搏将来靠后生。</font></b></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杨志松介绍《忻山红》书名的来龙去脉。</b></h3> <b> 接着,由路岐也发表了散文:《不老松礼赞——贺<不老松——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微信群>的创建》<br><br> <font color="#167efb"> 在我国安徽皖南山区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天下第一奇山——黄山。说到黄山,大家都会想到:云海日出、石猴观海、百步云梯……然而,黄山最著名的那就是:迎客松,也被人们称之为“不老松”。<br> 迎客松,作为黄山的名片,被很多人都熟知。而黄山上的这棵迎客松,据说已经在那里屹立了千年之久,更让人称奇的是,在这千年之间,这棵树的姿势,却从未改变过。<br>这棵松树,就扎根在黄山一处的峭壁缝里。由于这个地方雨水充沛,再加上光照充足,使得这棵迎客松长势喜人,要比一般的松树,显得更为苍劲。<br> 为此,我信笔涂鸦了这篇《不老松礼赞——贺<不老松(黄山)——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爱好者微信群>的创建》,以飨各位朋友。</font><br> <br> <font color="#39b54a"> 它是一棵黄山不老松【注1】,植根于黄山的沃土。它虽没有挺拔的驱干,也没有娇嫩的绿枝,却经历了数十载风霜雪雨和闪电雷击,而它却依然巍然挺拔!它吸纳了黄山之精华,释放出郁郁葱葱的绿荫;它不图一世繁华,更不图一生名利;它没有豪言壮语,却有一身浩然正气;心如新安江水一样透亮明净,胸如黄山云海般宽阔美丽。如今,它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不屈不折、无畏无惧、顽强拼搏的精神,却永远留在它的心里。</font><br> <br> 【注1】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黄山,赞叹道:“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因此,后人据此概括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而盘居黄山“五绝”(即: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之首的“黄山松”,扎根在海拔800米以上的贫瘠土地上或岩石间,不怕风吹雨打,不畏严寒酷暑,奋发生长;这种顶风傲雪、顽强不屈的精神,让人们敬佩赞叹。</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福如天都峰长在,寿比黄山不老松。</b></h3> <b> 接着,群里还发表了由杨国强朋友撰写的七律诗一首:为上海后方小三线文学爱好创作者聚会献诗一首: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无边北疆兴祸端,后方扎营下皖南。</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车轮滚滚年复年,厂房座座山连山。</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秀才描绘新山红,达人难辨文如烟。</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西洋霸权今又起,笔友徬徨上海滩。</font></b></div></b> <b>徐梦梅与路岐交流新四0火箭筒(弹)生产过程及当时情景。</b> <b> 以及还转发了燎原模具厂贾林宝所撰写的小说:《弯弯曲曲的山道》以及五洲机械厂沈祖清转发了他创作的小说:《杜鹃花开》、《走近鲁迅后人周令飞》、《捕豹记》和《情殇》等四篇大作。<br> </b><div><b><font color="#ed2308"> 最后,《“不老松”文学微信群》,热烈欢迎上海小三线文学爱好写作者们积极加入我们的微信群,共同交流和展示各自所创作的文学作品,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和戏剧剧本等形式,均可在微信群里发表。但前提是:所发表的作品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font></b></div> <b>路岐向每位参加聚会的文朋诗友赠送了他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杜鹃花正红》。</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老松——上海小三线文学创作者微信群》二维码。</b></h3> <b> 《创建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者的“文学伊甸园”——记上海小三线文学写作者首次聚会暨贺《“不老松”文学微信群》的创建》情况介绍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阅读。谢谢!路岐。</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作者近照。</font></b></h3> <b><font color="#167efb">作者简介</font><br><i><font color="#ff8a00">作者:路岐,原名:沈嘉麒。职 业:教师、诗人、作家、学者。浙江镇海人,1940年生于沪。原上海后方基地管理局(上海小三线)干部、后任上海海事学院党办主任、宣传科长、政工师、教师。现为中国现代文学艺术研究会研究员、上海市演讲与口语传播学会顾问、研究员、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小三线建设与发展史研究学者。著有:《爱的承诺——路岐抒情诗文选集》等文学作品集11部;《皖南觅踪——上海小三线建设纪事》等小三线建设史著作4部。他的作品及著作,曾荣获过国内多种奖项。<br> 长篇小说《杜鹃花正红》,是他笔耕几十年来所撰写的十多部著作中,第一部创作的有关上海小三线题材的小说。</font></i></b>